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中心小学校 向湖平
巫溪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处大巴山东段南麓,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巫溪县常住人口为41.41万人(户籍人口为52万人),0-14岁的人口为85690人,占重庆总人口数的20.69%。
尽管拥有灿烂的巫文化、盐文化,但是巫溪的经济状况还是较为落后。近年来,巫溪县把旅游业确定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产业,围绕“巫咸古国·逍遥巫溪”的形象定位,坚持政府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做大做强旅游产业[1]。这一举措给当地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外出务工群体数量仍然逐年递增,绝大多数为青年男女。
考虑到外地就读的高成本及诸多不便,外出务工群体的子女依然就读于当地中小学,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抚养,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给巫溪的中小学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教育成长过程中,因家庭的不稳定导致其学习成长和心理成长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制约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近年来,巫溪教育工作者既面临着如何弥补地区劣势造成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教育事业如何走上现代化等长期问题,又要解决诸如留守儿童等中短期问题,留守儿童给巫溪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随着留守儿童数量增加,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需要,亟需新型课堂来填补缺口,而对传统课堂进行延伸则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
课堂延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种教育需要,即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对课堂进行创新,以实现特定的教育需要。因此,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是论文课堂延伸的目的。
采用“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方法做为课堂延伸的指导思想,具体实现形式为循序渐进,边实践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首先,在保留传统课堂三分之二的内容形式不变,改变剩下的三分之一课堂,部分满足留守儿童的成长需要。另外,留守儿童自身感受是课堂延伸效果反馈的重要内容,他们是课堂延伸的主要受体和主要研究对象,是直接决定课堂延伸成败的关键。
不稳定的家庭结构让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面临以下三个主要困境。
1.情感空缺
父母的关爱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需品,父母是儿童心灵的寄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亲或者母亲外出打工,他们对儿童的关爱不可避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定程度造成了小学生情感的空缺。
2.引导监督缺失
小学生正值学习的高速发展期,许多新事物学习需要在父母引导下进行,包括人际关系、日常事物、基础数学等,父母一定程度上是儿童成长教育的灯塔,指明儿童前进的方向。另外,父母对儿童的成长教育起着监督的作用,当儿童学会一些不好习惯时,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及时让他们修正错误。
3.能力缺失
父母外出造成的儿童能力部分缺失,影响巨大,而又无人能够短期内替代他们的作用,儿童容易沾染上一些坏毛病,缺失父母的监督,这些坏毛病很难被改掉,如此恶性循环,给儿童成长教育带来巨大阴影。
课堂延伸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进,更是一种突破,打破传统教学固有的功能局限,紧跟时代潮流,也是教育事业着眼教学需求的不断前进的必然产物。
课堂延伸设计主要着眼于弥补父母对儿童教育成长的作用。因此,从情感、引导监督及能力三方面入手。
针对留守儿童情感空缺,课堂延伸主要目的转移留守儿童的情感注意力,让其从父母不在身边的失落感走出,利用学校的社交性和课堂的丰富性,吸引留守儿童的注意力,让留守儿童关注中心集中在学校生活。通过引导班级氛围,加强班级团结及班级成员的紧密关系,让班集体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依托,部分替代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缺。针对引导监督空缺,主要通过班集体来实现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督。通过建立班级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让留守儿童意识到自身行为对班集体的影响。利用留守儿童自身对班集体认可的渴望,引导其正确的行为。当留守儿童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时,通过班集体他人明显的不认同及大度宽容,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班集体意识冲突,并给其自我修正的空间。同时,鼓励变现良好的同学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在生活与学习中帮助留守儿童成长。
针对能力缺失,则需要整个班集体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观察、模仿中学会日常事物及学习事物的处理能力。
课堂延伸实践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课堂延伸时间从三分之一直至整个课堂。主要的实验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五个班、
第一阶段,主要培养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课堂上用1-3分钟做互动游戏,调动课堂气氛,通过互动增加班集体成员的紧密关系。再用3-5分钟培养留守儿童对立意识,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让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让其明白自身健康的教育成长是父母殷切的期望,以此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班集体模范带头作用,将良好的班级氛围转变为健康的班级意识,这个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是一个艰难而又非常有意义的过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班集体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导向,清楚分清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不会让人喜欢。
第三阶段,主要培养班集体成员自觉维护班集体意识并发展班集体意识。在多样化的个性基础上,挖掘共同点,并维护那些已经成为班集体意识的共同点,利用班集体意识来发展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同时以留守儿童的成长促进班集体意识的发展。
经过课程延伸实践发现,60%的留守儿童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及成绩表现有明显的提高,而30%的留守儿童有了一定提高,剩下10%留守儿童几乎变化不大。说明课堂延伸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但仍然无法彻底根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不仅需要教育学界提出更多更完善的教育理论,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持续的关注,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