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梅,范颖,张林,李然,卢健,訾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开展方剂学等级考试的探索与实践
张红梅,范颖,张林,李然,卢健,訾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
考试制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开始探索实施方剂学等级考试制度,等级考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方剂学;等级考试;制度改革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的治法、组方、配伍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在中医药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试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方剂学教学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方剂学考试多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既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远期评定,也不利于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近年来,各地中医药院校相继开展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知识的等级考试[1-4],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校结合方剂学考试评价的具体情况,也探索并实施了方剂学等级考试。
本着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宗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将方剂学等级考试内容分为3个等级,使学生通过方剂学的学习,掌握150首常用方剂的方歌、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及临床运用,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和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一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方歌的掌握程度。方歌是方剂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方剂的基础和前提。背诵方歌有利于熟记方剂的组成,有利于理解方剂的功用、主治、用法、方解等内容,是学生学习应用方剂的根本所在。在熟记方歌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方剂的组成变化、治法及主治,这是二级考试的内容。在掌握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方剂的组方原理与配伍禁忌,能够对相近方剂鉴别比较,分析其异同,针对病例能够正确分析应用方剂,这是三级考试的内容。从一级到三级,考试内容由浅入深,从基础逐步过渡到临床,不仅有利于学生夯实方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方剂学理论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临床辨证、组方能力和实际应用方剂的能力。
建立方剂学课程等级考试体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反馈教学的远期效果,提高学生临床遣药组方、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2.1 分级考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一般将教学分为3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第一阶段以传授必需的基础知识和进行基础训练为主;第二阶段除继续进行基础训练外,加强能力培养;第三阶段重在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剂学课程课堂教学时间仅有一个学期,各章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等级考试制度的建立,则恰好与这3个阶段相适应,是对3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一般在学习方剂学课程的同时或下一个学期参加一级考试,这时正是巩固基础知识阶段。参加二级考试时,学生正在学习临床课程,方剂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为这些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临床课程知识也促进了学生深入理解方剂的组方原理和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三级考试中论述题与案例分析题重点考查方剂的临床应用及遣药组方能力,重在强化方剂的实践应用能力。完成方剂学学习的3个阶段,参加并通过3个等级的考试,才真正完成方剂学的学习。
2.2 以考促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学习方剂学课程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在半年时间内完成方剂学基本理论和150首方剂的学习,学习周期短,知识量大,加之中医思维尚未完全建立,多数学生在学习时以死记硬背为主,由于缺少必要的复习和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导致在进入临床实践时不理解处方,难以迅速进入临床状态。参加方剂学等级考试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等级考试每半年举行一次,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复习旧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消化和深入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级参加考试,考试难度不断加大,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参加等级考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2.3 以考促教,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等级考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试卷分析、开设相关选修课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3.1 进行试卷分析,反馈远期教学效果期末考试仅能反映该学期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记忆能力强,尽管对知识点未能充分理解,通过考前突击复习,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影响了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客观判断。学生逐级参加等级考试,特别是二、三级考试,距离课堂教学时间较长,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在考试后进行试卷分析,有利于发现学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一级试卷中方歌的易错句、易错方,二级试卷中对方剂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方剂治法、主治掌握不足,三级试卷中在方剂组方、配伍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方面存在问题等。这些问题,既能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能暴露教师在教学中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根据分析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次授课时及时调整,则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3.2 开设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受课时所限,等级考试的部分内容课堂教学涉及较少,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综合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以及考试需要,开设方歌导读、名方源流及其内涵发展、实用临床方剂学等选修课。
方歌导读在方剂学开课之前开设,旨在指导学生选择内容正确、易于记忆、与教材内容相符的方歌,并就部分方剂适当引入五言方歌、趣记方歌,使方歌内容多样化,避免枯燥,易于记忆。同时,通过熟记方剂歌诀,也有利于对方剂功用、主治以及组方原理的理解,为方剂学学习及后续开设的中医学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名方源流及其内涵发展、实用临床方剂学均在方剂学课程结束后开设,是方剂学的补充与拓展课程。名方源流及其内涵发展精选古代经典名方并系统阐述其源流发展、古今应用、制方思想与内涵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和主治,合理运用方剂及其加减,熟悉其现代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与临床实践夯实基础。
实用临床方剂学作为基础方剂学课程的补充,重在体现临床治病,使学生掌握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常见病及其代表方剂,既夯实方剂学基本知识,又紧密联系临床应用,提高学生的临证应用能力。
辽宁中医药大学实施方剂学等级考试制度已有10年时间。随着等级考试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剂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参加考试的学生也从最初的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等中医学及相关专业扩展到中药学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非医专业,部分研究生、留学生也加入等级考试的大军中来。通过开展等级考试,远期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稳步提升,教师也成为等级考试制度的受益者。教师通过试卷分析,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仅提高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方剂学整体教学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学校和教研室不断探索并付诸实践,使方剂学等级考试制度逐步完善。学校免费发放方剂学各级考试手册,作为学生参加等级考试的复习及机考依据。为使手册的实用性更强,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了两次修订,使手册内容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兼顾学生记忆习惯,保留考试中学生答题准确率较高的方歌,去除易错、易混方歌。在命题方面,逐步由教师个人命题转变为题库抽题。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及考试手册建立各级考试题库,并且保证每年对题库进行更新,使考试更加全面客观。在参加考试人数方面,由于方剂学等级考试采取自主报名方式,学校没有限制要求。而考试仅作为学生学习水平的检验,虽然通过考试后学校颁发合格或优秀证书,但是由于既没有纳入学生评先评优体系,也不作为形成性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考试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加上二、三级考试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导致参加一级考试考生数众多,二、三级考生数偏少的情况。为此,建议学校在评先评优时对等级考试成绩优异者优先考虑。调整形成性成绩评定方案,将学生方剂学课程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形成性成绩的组成部分。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举办专题学术讲座,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考试。
考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开展方剂学等级考试有力推动了方剂学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1]边敏佳,闵翠,赵欣,等.加强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考试,促进中医人才培养[J].中医药导报,2013(4):129-130.
[2]谷峰,陈士玉,朱鹏举.建立等级考试制度,促进《内经》课程学习[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4):88-89.
[3]易亚乔,喻嵘,刘惠萍,等.分专业教学,分等级考试——建立《金匮要略》分层次教育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5):3-4.
[4]丁吉善,杨淑慧.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5(6):26-28.
G40-03
A
1671-1246(2017)14-0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