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思考

2017-03-08 13:20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办学

阮 劭

(华中师范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武汉 430079)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思考

阮 劭

(华中师范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武汉 430079)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当前我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强化高等学校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生命线是教育质量,应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一流”建设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历经探索发展、规范发展、规范管理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参见陆根书、康卉、闫妮《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第75-80页。,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包括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内的我国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之一,在高校体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在中国特色、立德树人的基础上,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1],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种做法力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为王”[2];以绩效为导向,以特色取胜,自我的高等教育之路。而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的必不可少的。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产物,在引进和融合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开展国际协同创新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我国要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高校理当重视中外合作办学,发挥其平台作用,提升对外交流的成效。鉴此,本文有如下的思考。

一、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不出国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世界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的试验田。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3]这番话强调了中外合作办学在当前国内教育中的重要性,其“试验田”说不单纯是针对高等教育的,但对高等教育改革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确实是推进改革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解读,我们知道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教育机构,教育对象是中国公民,力求引进的是优质的国外教育资源。2016年10月,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期间召开的“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100问》,其中强调了办学方式是合作办学而非合资办学,指出中外双方应当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事实上,在2006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已经明确了四个“三分之一”,在引进课程数量、引进教师数量、外方教师授课时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

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及教材引进、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培养及管理、科研合作及产出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相比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和项目而言,他们更为开放、创新、更贴近国际前沿,也顺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如上海纽约大学在本科阶段开展通识教育,学生除修写作、科学基础和艺术等核心课程外,需广泛学习哲学、文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课程,通过接触和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建立跨学科的视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且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才选择专业,这与传统大学的本科学生在入学或一年级结束时就确定专业方向是截然不同的。有的高校则在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上给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如华中师范大学伍伦贡联合研究院就是由中外双方共同设立理事会,作为机构的决策层和最高权力机构,研究院内拟设立联合行政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由中外双方教师组成,负责联合研究院的日常管理和学术研究的相关事宜。

除此之外,高校的管理者们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们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本土化、学生社团管理、校园氛围营造等方面也做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客观地说,这些研究与探索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标、管理方式、未来走向等问题,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者存在认识分歧,再加上优质资源的标准不够清晰,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序、规范、健康发展”[4]。当下我们只有通过研究与探索这些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它们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才能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更好地发展。

二、 中外合作办学是“双一流”建设的助推器

自“双一流”战略提出以来,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思考,在2016年和2017年的“两会”上,与会代表们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所产生的观点虽然林林总总,见仁见智,但关键还是围绕着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国际合作、创新团队等方面展开。这是因为《总体方案》提出的五项建设任务与每一所高校都息息相关。作为高校对外交流的先锋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无疑可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助力,其原因有二:

其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内容。根据《意见》的相关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需实质性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如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而我国当前做得比较成熟、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机构和项目往往一方面是由外方高校派出资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另一方面则由中外方共同招聘高端人才,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仍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据该校校长俞立中教授介绍,该校教师队伍中的40%是由上海纽约大学及其外方母体纽约大学共同聘用的,要求这些教师必须有一部分时间在上海纽约大学授课,而另外40%的教师由纽约大学面向全球招聘并直接供职于上海纽约大学,剩下20%的师资则是从国内或者其他国外一流高校聘用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通过这样一种模式,上海纽约大学保障了该校师资队伍的先进性,也为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衡量一个合作办学项目是否成功,首先会看它培养的学生怎样,是不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是否掌握了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没有创新思维,能否在完成学业后顺利地继续深造,或者进入社会后能够很快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根据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统计数据*参见西交利物浦大学官网http://www.xjtlu.edu.cn/zh/study-with-us/employability.2017年3月10日引用。,该校2016届毕业生中,81.8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310 名本科毕业生(19.11%)被世界排名前十的顶尖学府录取,1234人(76.08%)赴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学继续深造,1379人(85.02%)入读世界排名前两百的高校。就业方面,该校2016年已就业并提供就业信息的本科毕业生中,49.12%进入了民营企业,21.55%加入了国有企业,而20.14%进入了外资及合资企业工作,其中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五大国有银行、国家电网、联想、百度等知名企业。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情况和成效。

“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四化’特点”[5],这四个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本土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更多地接触到国际前沿资讯,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且这些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自然熏陶出来的外语水平相对较高,这对于他们继续深造或成功就业毫无疑问大有帮助。就科技创新而言,为实施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高等学校本来就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师资,搭建了科研合作的平台,部分机构和项目所在的地区也为其提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渠道,例如苏州工业园为西交利物浦大学、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等机构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参与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或说一体化,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直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平台。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可以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成为“双一流”建设强有力的助推器。

三、 教育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生命线

陈宝生部长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也谈到“当前中外合作办学一个阶段性的特征是提质增效”[6],可见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也是学者的共识,如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授说“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发展的底线保证。把质量稳住,并有所创新、有所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才能稳步增长,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效益的原发资源,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效益的发挥程度。”[7]事实也是如此,只有牢牢把握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的稳定发展。

从近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各办学主体的资源引进力度不断增强,在人才引进、课程开发、培养模式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当然,要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除了各办学主体进行自身内部综合素养的提升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当做好外部监管工作,内功外功一起练,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外合作办学主体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此类机构和项目发展的原动力。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应当从师资队伍、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着手*参见林金辉、刘梦今《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基本要素及路径》,载《中国大学教育》2014年第5期,第62-66页。,这些是通常的做法。从目前来看,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外籍教师集中授课、降分录取导致生源质量较差、外方课程不够优质或本土化不成功,会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质量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而办学主体投入不够导致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不能达到办学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外语水平不高或管理理念陈旧,也会导致中外合作办学难以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从成功办学的案例来看,获得大众认可的机构和项目往往会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并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自建院以来,聘请了一批来自国内外顶尖学府的教师全职工作,用全英文授课,同时还有几十位来自密歇根大学的教授,参与学院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合作研究等工作。该院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竞赛,培养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还可借助学校搭建的各式平台赴国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开拓视野。该学院以其优质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的改革与创新,于2014年荣获海斯克尔国际教育革新奖,该奖象征了国际教育的最高荣誉,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一次授予中国的教育机构。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自《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颁布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发布相关文件规范办学秩序,并开发中外合作办学颁发证书认证工作平台,要求办学主体及时提交认证注册信息,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毕业生的学历学位进行认证,督促办学者提高办学质量,保障学生和办学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通过自我评估、专家会议或通信评议、实地考察评估等方式对已开展办学的机构和项目进行评估,规范办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保障办学质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测的基础是学校主体责任自觉”[8]。高校在这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健全机制,完善管理,使办学质量得到保障。

2017年,我国将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旨在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而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作之一,理当引起重视。各高校宜借此平台,放眼全球,真正把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验田,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中外合作交流,真正引进国际上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准和国际竞争力。

[1]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2015-11-05)[2017-03-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刘尧.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6(10):1-6.

[3] 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EB/OL].(2017-02-07)[2017-03-20].http://www.edu.cn/edu/jiao_yu_bu/jiang/201702/t20170207_1486694.shtml.

[4] 薛二勇.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2):24-28.

[5] 李加洞.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高教探索,2016(10):56-60.

[6] 许涛:融合创新打造升级版的中外合作办学 [EB/OL].(2016-10-21)[2017-03-20].http://www.bj.xinhuanet.com/2016-10/21/c_1119763030.htm.

[7] 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质量、效益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2016(7):39-43.

[8] 叶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测探究[J].教育评论,2016(10):30-33.

(编校:王旭东)

A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rate” Strategy through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RUAN Shao

(International Offic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s an experimental field for the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need to bring in high-quality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 the talents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universities.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lif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rate” strategy

2017-03-21

阮劭(1982-),女,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职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改革、国际交流与合作。

G647

A

2096-3122(2017)03-0121-04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3.21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