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胜,阳德华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吴 胜,阳德华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全面二孩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如家长教育观念模糊,爱心、责任心和分享教育内容的缺失,教育方法的不恰当以及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减少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培育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孩子;社会教育机构应该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举办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三位一体的亲子活动,促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二孩政策;独生子女;心理;家庭教育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我国普遍开启二孩政策。然而,近期媒体报道了“大宝”不愿父母生二胎而离家出走甚或是以死相逼的新闻: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却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详细报道见《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载《长江晚报》2015年1月18日第11版。有了弟弟后,姐姐变得孤僻和叛逆,出现姐妹吃醋争宠,应付“二宝”就像一场恶战的情况;*详细报道见《家有二孩,那些烦恼事》,载《桂林日报》2015年1月22日第4版。开学之际本该去报到上学的11岁小女孩背着书包出去后失踪至今未归,因为不喜欢弟弟而离家出走;*详细报道见《或因不喜欢两岁多的弟弟,11岁女孩开学前一天离家出走》,载《重庆晨报》2016年9月4日第5版。在全面二孩政策开放的情况下,现今独生子家庭结构会被逐渐改变,新增加了一名成员,会给家庭中其他成员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大宝”会为原本自身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却逐渐被新生儿取代的状况而产生心理困惑,年轻的父母在为如何安抚“大宝”的心理而焦虑。面对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大宝”心理困境和异常行为案例,本文试从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我国普遍开启二孩政策。然而,近期媒体报道了“大宝”不愿父母生二胎而离家出走甚或是以死相逼的新闻: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却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详细报道见《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载《长江晚报》2015年1月18日第11版。有了弟弟后,姐姐变得孤僻和叛逆,出现姐妹吃醋争宠,应付“二宝”就像一场恶战的情况;*详细报道见《家有二孩,那些烦恼事》,载《桂林日报》2015年1月22日第4版。开学之际本该去报到上学的11岁小女孩背着书包出去后失踪至今未归,因为不喜欢弟弟而离家出走;*详细报道见《或因不喜欢两岁多的弟弟,11岁女孩开学前一天离家出走》,载《重庆晨报》2016年9月4日第5版。在全面二孩政策开放的情况下,现今独生子家庭结构会被逐渐改变,新增加了一名成员,会给家庭中其他成员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大宝”会为原本自身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却逐渐被新生儿取代的状况而产生心理困惑,年轻的父母在为如何安抚“大宝”的心理而焦虑。面对社会中层出不穷的“大宝”心理困境和异常行为案例,本文试从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这个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长教育观念模糊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一把无形的锁,直接扼制住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传递与熏陶的这道重要关口。家长掌握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能轻松将这道关口打开,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但是纵观大多数青年家长,他们的教育观念模糊,表现在很多方面:家长没有及时与“大宝”交流要二孩的希望,母亲的怀孕以及二孩的降生,致使“大宝”压力倍增,害怕父母不再疼爱自己,于是产生对二孩不接受的问题;有了二孩,父母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新生的宝宝上,缺少对“大宝”的关注,于是就未注意到他的心理变化及适应问题;更为悲观的是,他们缺乏这种对“大宝”在与二孩相处时心理会发生何种变化以及他能否对新家庭结构适应的认知,直至“大宝”出现了个性突变或是异常行为,家长才发现问题。钟慧萍对初一初二学生做了调查,955份有效数据中,“在已有兄弟姐妹的家庭里有81.4%的孩子(286份)表示现在与兄弟姐妹们相处和谐,有14.8%的孩子(52份)表示兄弟姐妹之间不和谐(其中有31份数据显示:对于父母没有告知二孩一事,孩子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有一种受欺骗和受排斥感)”[1]。研究表明,家长不告知关于生育二孩的行为,在缺失教育观念的境况下,可能直接导致“大宝”不接受二孩的结果。
(二)缺少爱心、分享、责任心等教育内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二孩时代下,应该向“大宝”传递一种爱心教育,鼓励孩子去关心、爱护人,这样“大宝”才可能站在关心、关爱的角度去接受二孩。钟慧萍的问卷调查中,“对于可能或即将出现的二孩弟妹,本校63.2%的独生子女学生(604份)持抗拒心理,而‘害怕某物品被抢走’‘不愿分享家人的爱’和‘担心自己被抛弃’是三个最主要被表达出来的原因,其中‘不愿分享家人的爱’占所有回答的70.7%(427份)”[1]。所以要教会孩子去分享,“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进幼儿的社会化”[2]。“大宝”懂得分享,能够学会与二孩和谐相处。培养“大宝”的责任心,让他们习得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二孩到来时,他们能够体谅父母对幼小弟妹的照顾,并且也会学着去照顾弟妹。但是,或许年轻父母受“独生子一代”教育成长环境的影响,或其自身教育素质较低的缘故,缺少对“大宝”爱心、责任心与分享行为的培养,在“大宝”缺乏爱心与责任心的情况下,很难在心理上接纳二孩的到来。
(三)教育方式不够恰当
年轻家庭再添一位新成员,不仅是“大宝”需要适应这种新的家庭结构,父母也要面临处理新的家庭关系的挑战,特别是“大宝”与二孩的矛盾。家长的干涉方式和策略能够影响第一个孩子与弟弟妹妹矛盾产生的频率和处理矛盾的方式。家长的干涉方式公平公正,支持权益受到损害的一方,那么孩子之间的矛盾频率将会减少,即便发生了矛盾通常也能通过协商等非暴力方式解决。家长在两个孩子之间应该扮演着中立者的角色,是协助者,来帮助孩子解决矛盾。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技巧。
(四)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
家庭教育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亲子交流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谐的亲子交流既能缓解了父母长时间工作的疲惫感,也会效地影响着孩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孩未来之前,父母就应多与“大宝”沟通交流,了解“大宝”接纳弟弟妹妹的意愿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用最好的方式说服“大宝”接受二孩。二孩出生后,家长应该安慰“大宝”,让他意识到弟弟妹妹还小,需要更多的照顾,同时也应给予“大宝”足够的关注与关爱。但是,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职业竞争的加剧,父母在兼顾工作同时还要照顾二孩,对“大宝”的成长问题便无暇顾及,并且与“大宝”交流沟通的时间和频率也逐渐减少,家庭教育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被削弱。*参见罗良、吴艺方、韦唯《高质量父母教育卷入的特征》,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第54-61页。儿童享受照顾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缺失,成长烦恼无从倾诉,行为缺乏引导,在成长过程中未得到妥善的照顾”[3]可能成为发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家长教育素质较低,没有意识到孩子心理出现的问题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构建好家庭教育这个框架。就目前状况来看,很多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还比较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二孩政策出台之前,缺少生养二孩的经验,所以极少去考虑“大宝”是否能坦然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没有考虑生育二胎后两个孩子的相处,产生矛盾应该怎样恰当处理;再者,父母不是天生的教育家,大多数家长都缺乏在孩子成长阶段中具体心理表现或行为方式的知识,在照顾两个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就很难了解到“大宝”的心理变化和对二孩适应程度。
(二)“独生子女”政策下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79年进一步将“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小学、中学、大学里的主体。大多数的家庭结构从复杂变得单一,爷爷奶奶及父母亲都会将所有的爱与关怀投向孩子,形成对孩子的溺爱,而在溺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在习惯和性格形成上出现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显示,“一个被家庭溺爱娇惯的孩子,其不是怯懦、退缩、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就是蛮横、自私、任性、有贪欲、懒惰、逞能好强而不顾一切等”[4]。而这种对独生子女娇惯的教育,与二孩时代下应该注重对“大宝”进行爱心、分享、责任心的教育理念完全相背离,缺少了这些教育内容,“大宝”在对接受弟弟妹妹,要与他们分享父母的爱,并且要照顾好弟弟妹妹这些事上就容易产生心理困惑。
(三)家长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偏差
首先,在整个大社会中,家长所扮演着工作者的角色,年轻的父母在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对竞争激烈的物质社会,需要加班熬夜,很多时候忙碌得顾不上与“大宝”谈心交流。其次,作为父母的角色,在二孩时代下的青年父母主要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要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以及年幼的宝宝,也很难去顾及“大宝”的心理发展变化。而且作为青年父母,在他们教育素质还比价低,教育经验比较少的情况下,一是不知道该与“大宝”交流什么,二来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大宝”进行交流,也就是缺乏与孩子交流的技巧方法。本应该承担如此角色的父母,却没有真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就容易在教育“大宝”的时候出现偏差。
(一)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培育孩子的爱心与责任心
在二孩新时代下,家长应该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生活中渗透对“大宝”的爱心教育、分享行为教育和责任心教育,让“大宝”能够学会如何去关心和爱护二孩,这样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首先,爱心教育可以渗透到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父母在周末的时候带领孩子去野外栽花种草,并和孩子定期去浇水,在照料花草中培养了孩子的爱心意识;让幼儿学会爱小动物,比如教孩子如何去抚摸小动物,与小动物和谐相处,让孩子拿食物去喂养流浪的小猫小狗;教会孩子与比自己小的朋友和谐相处。其次,可以通过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且在生活中教育孩子主动把自己的食物或者玩具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来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再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大胆放手,让孩子学会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等,提升孩子独立做事与自我管理的能力。父母注重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增加对“大宝”爱心、分享行为、责任心的培养,也就更能促进“大宝”对于弟弟妹妹的接受与照顾,不仅帮助“大宝”与二孩和谐相处,更能够促进整个家庭的和睦。
(二)办好家长学校,提升父母的教育素质
从1981年我国第一所家长学校——上海市虹口区长治中学家长学校成立以来,我国各地区的家长学校逐年增多,这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育的需求,不仅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办好家长学校,丰富家长的教育知识,让家长在给予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精神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在二孩来临情况下,父母能及时关注到“大宝”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能够学习到在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在幼儿园附设家长学校,老师为家长讲解孩子在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科学教育的方法;或者社会教育团体与学术研究机构为家长提供有关学习幼儿家庭教育的教材以及举办讲座,让家长适时地关注到孩子心理的变化,适度把握对孩子的教育;“在依托幼儿园办家长学校的同时,根据社区功能日益完善和传媒的发展,可以创建一批社区家长学校、广播电视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等,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是家长学校的基本任务。”[5]
(三)举办三位一体的亲子活动,促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亲子活动的主体主要是父母与孩子,他们通过参加活动进行情感的交流与互动,父母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了解孩子,而孩子亦能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陪伴的快乐。“在家园合作幼儿教育模式中,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必须根据幼教活动的总体目标选择、调整和完善教育模式,在互动化的前提下共同完成幼教任务目标”[6]。这就要求幼儿园在每个月的周末定期举办2~3次的亲子活动,可以通过父母与孩子的问答比赛,例如父母可以询问“大宝”对于生二孩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加强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避免父母不知从哪方面或用何种方式与“大宝”进行交流的尴尬处境,了解了“大宝”的心理需要和发展轨迹,父母可以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照顾好两个孩子。社区组织则在周一至周五的晚饭过后休息时间举办2—3次的亲子活动,特别是父亲角色的参与,“李向前等人主编的《中国家教批判》一书中曾对100位父亲进行了调查,虽然有98%的父亲承认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自己不能推卸责任,但也有65%的父亲同时也承认没有做到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7]。父亲白天忙于工作,而在晚休活动陪应该多陪伴孩子以找回缺失的角色,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关爱。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地进行结合,父母既能兼顾工作又能陪伴孩子,这种对孩子日夜的陪伴与关心以至于不会让“大宝”产生由于父母生育了二孩而冷落和排挤自己的孤独和焦虑的心境,也就不会产生离家出走的异常现象了。
[1] 钟慧萍.大孩与二孩奶酪之争:现状调查及相关心理问题分析[J].浙江教育研究,2016(6):36-38.
[2] 曾英.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J].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3] 张耀方.我国留守儿童受照顾权保障问题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6(4):51-58.
[4] 王占吉.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9.
[5] 戴旒茜.2至10 岁原“独二代”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度的调查与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5.
[6] 许振光.家园合作教育中家庭主体性发挥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3(6):120-123.
[7] 刘秀丽,盖笑松,王海英.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9(3):36-42.
(编校:王旭东)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under the Overall Two-child Policy
WU Sheng,YANG De-hua
(School of Education,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Under the overall two-child policy, many problems appeared in 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vague about education concept, the lack of love education, duty education and the sharing of the educational contents, improper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with children, etc.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enrich the family education contents so as to produce children with love and sense of duty, to estabilsh parent school so as to improve the parents’ educational qualities, to make parent-child activ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two-child policy; only child; psychoilogical problems; family education
格式:吴胜,阳德华.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3):125-128.
2017-02-27
吴胜(1991-),男,四川成都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心理学;阳德华(1965-),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发展心理学。
C924.21;G78
A
2096-3122(2017)03-0125-04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