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媚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论客家优秀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张小媚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党长期执政的重大问题。博彩纷呈的客家优秀文化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资源、鲜活素材、方法借鉴和天然载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客家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基础,每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一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根本上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和升华,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精神力量、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党长期执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然而,要将核心价值观变成老百姓日常的行为准则,变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绝非一日之功。只有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只有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要使老百姓内心接受它,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日常实际生活,立足于地域文化价值视点,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魂有所附,根有所系,接地气,集能量,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源远流长,博彩纷呈的客家优秀文化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凝聚了中华人文精神之灵魂,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之光辉,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要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资源、鲜活素材、方法借鉴和天然载体,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客家人主要聚居在赣、闽、粤大三角地区,环境严峻、山区多耕地少,独特的农耕文明,凝练了客家人追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精神意识;锻造了客家人崇尚自由、追求平等、公正清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优良品质;培养了客家人爱国爱乡、崇先报本、诚信敬业、友善团结,回馈桑梓的道德情操;客家人用自己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创造了博彩纷呈的客家优秀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蕴涵着丰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原料和合理因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作为客家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客家戏曲如山歌剧、采茶戏、木偶剧等,渗透在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客家人喜爱的民间艺术。流传了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传承着厚重的客家文化,展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如客家山歌“大路弯弯像条龙,你就发财涯(我)就穷,涯就起床月对顶,你就睡到日头红。你就有钱簇簇新,涯就冇钱烂衫巾,东出日头西落雨,样般天下不公平”[1]唱出了客家人对封建社会不平等的愤慨和对民主的渴望。“贪官就像一条蛇,再多钱财也吞下,来日镣铐叮当响,贪赃枉法害自家。”[2]“阿哥当官妹挂心,上迎下请多随从;要记钱财如粪土,清廉两字值千金。”[3]一首首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唱出了客家人做人为官要以民为本、公正清廉、敬业爱岗的道德情操。
散落在民间大量耳熟能详的客家楹联、俗语、谚语、童谣和儿歌是客家人在长期对劳动的体认和对人生的感悟中总结与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蕴蓄着广搏的智慧和经验,凝结了客家人近千年的优良品质、价值坚持和精神追求,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如广东丰顺县丰良镇吴氏楹联:“祖德庆流芳,历经世乱风潮,能随民族复兴,依然轮奂;将军欣继起,无非地灵人杰,得此山川秀气,代有英豪。”[4]楹联流露着爱国治家忧乐天下的高尚情怀和激励后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道德情操。广东大埔县湖寮蓝氏楹联:“读圣贤书,励行孝悌相承,发奋图强,方称佳子弟;守润祖训,谨遵德义传家,光前裕后,才是好裔孙。”[5]不断自勉和激励后人发奋图强、成就事业、为祖先争光、为后代造福。客家俗语“人心似铁,国法如炉”[6]“真货不怕人看,真理不怕人辩”[7]“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8]反映了客家人遵纪守法、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处世道德。客家谚语“舍命才算真英豪,爱国方成大丈夫”[9]“一人有难大家帮,一家有事百家忙”[10]“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11]表达了客家人爱国爱家、守望相助、团结友善的优良品质。这些楹联、俗语、谚语、童谣、儿歌等在客家地区广泛流传、妇孺能道,体现着客家文化的优秀基因,处处彰显和充实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族谱,又称家谱、祖谱、宗谱等,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客家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述历代祖先显耀的事迹,为后人树立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发努力,达到对宗族、家族成员的道德教化和行为管理的目的。如《永定沈氏族谱》“释廉”载:“非我有,勿垂涎,义与刑,须权衡;最不肖,侵尝田,私囊饱,喜翩翩,若此者,罪弥天。”[12]兴宁《孙氏族谱》有“戒恶德”条目:“凡同宗之人,有忤逆父母,欺凌尊卑,奸盗淫乱,酗酒撒泼,不事生理,妄作非为,玷辱祖宗,恃一己之强,阴谋诡计,不顾同宗之宜。如此之人,小则合族攻之,大则鸣官惩治。”[13]客家族谱都载有《家规家训》,是先辈为人处世、教育后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语。如李氏宗族祖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各安生路,毋作非为。”[14]族谱家训将遵纪守法、公正廉明、孝敬父母、尊崇师长、待人友善、和谐相处等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条文,刊印谱中,以此来约束、教育、激励族人。
总之,在博彩纷呈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里蕴涵着丰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原料和合理因子。客家戏曲、山歌,客家堂联、俗语、谚语、童谣、儿歌,客家族谱家训等等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刻的历史积淀,展现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的风采,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客家人,使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悟、积淀、传承着其中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并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食粮,为今天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兴旺发达的灵魂。古老的中华文化绵延发展了五千年,为中华民族奠定了丰厚的精神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有益元素,在社会各阶层各地区传递正能量。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好的文化之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形成了一整套固有的伦理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包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升华和价值创新。历经沧桑,备尝艰辛的客家人从中原辗转迁徙至南方各省,在颠沛流离中充分吸收和利用、继承和发扬了中原优秀文化,又吸纳接受了迁徙地区的各种资源,培育了自己有别于其他民系的独特而灿烂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集民智提供鲜活素材。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客家人的思想、追求和信念中,成为客家人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但归根结底要通过客家人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忧国忧民、爱国爱乡、崇先报本、和谐发展、公正清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自强不息、开拓创新、诚信敬业、友善团结”是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生动提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气质融通、本质一致。近代以来,客家儿女英才辈出、群星闪烁,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还是在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各条战线,都涌现出很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客家名人。如为了国家富强、民主,朱德、叶剑英等一大批革命元勋,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不惜抛弃高官厚禄;为了实现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洪秀全、黄遵宪、孙中山等一大批英雄豪杰,通过革命变法先行先试;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文天祥、丘逢甲、张弼士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甘愿呕心沥血共赴国难;为了引领时代潮流,丁日昌、罗芳伯、谢清高等一大批风流人物,团结抗争、甘于奉献、奋力拼搏;为了实现人民富裕,社会和谐,胡文虎、曾宪梓、田家炳等一大批社会贤达,不忘桑梓,担当责任,报效国家,回馈社会,使客籍企业家在捐资家乡建设方面的慷慨享誉全国,这些事例举不胜举。客家人为祖国的独立富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从各个方面生动地体现和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汇集民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任何时代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无不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博彩纷呈,其丰富饱满的内涵、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和返本追源的气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被更好地激活、继承、弘扬和升华,客家人在此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共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客家人共同的精神追求、鲜明的价值理念、明确的道德品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汇集民智,提供鲜活素材。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顺畅地转化为民众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必须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有机结合,获取人们内心认同和情感共鸣,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使理论教育大众化、具体化、对象化,将核心价值观扎根于现实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并逐渐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特色在于把其所倡导的思想理念和价值精华形象地融入人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日常生产中,融入人们做人处事的行为方式中,让人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待人接物中领悟客家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和价值理念,并按其要求行事,使这些价值理念日常化、生活化、具象化。如客家人喜欢运用喜闻乐见的匾额、楹联、族谱、家训、谚语、俗语、山歌、民谣等,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和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念。这些楹联、家训、谚语等广泛流传在客家地区,其中包含的积极健康的内容积淀着深厚的客家优秀文化,在潜意识里影响着客家人,使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悟、积淀、传承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如广东倪氏祠堂楹联:“承祖宗一脉传薪,忠孝之馀存信义;教儿孙几条正路,士农之外作工商。”[15]广东梅州刁氏楹联:“族聚—堂,愿大家莫分强弱;基开百世,对先辈尽是儿孙”。[16]这些楹联家训表达了客家人孝顺长辈、兄恭弟友、家庭和睦、诚实守信、谦和善良、和睦乡邻等待人处事的良好品质。客家谚语“莫做亏心事,莫贪不义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17]“兴由勤俭败由奢”[18]等等,类似这样的谚语、俗语等,在客家地区,妇孺能道。一幅幅楹联、一篇篇家训、一句句谚语,一首首童谣,一曲曲山歌,把客家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价值理念渗透到客家人的日常教育中,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话语形象地阐释着客家人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千百年来,客家人正是这样口口相教、薪火相传,使人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逐渐成为客家人日常的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客家人的自勉和育后不仅仅停留在说教的层面,更多的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通过营造各种生动场景,引导和激励自己或后人树立志向,不懈奋斗,这种自勉和育后的方式方法令人钦佩,也为我们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方式方法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9]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必须从理论教育和实践养成上下功夫,使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接。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为这种对接提供了方法借鉴和支撑。利用当地楹联、家训、俗语、谚语、童谣、儿歌等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进行大众化、具体化、群众化解读与传播。通过生动形象的身边事例,鲜活直观的地方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论内涵“翻译”成耳熟能详的话语,让群众看得见、记得住、学得来、做得到,从而使群众易于接受、乐于践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感召,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载体是指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体借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过程的物质承担者。“大众的日常生活世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完整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产生、得以检验,并发挥其功能作用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场域。”[20]当前,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势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更加重视并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科学把握地域文化的理论精髓与实践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地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地方文化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更加理性扎实、富有成效。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由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核构成的文化统一体,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客家民居建筑如围龙屋、土楼、走马楼等物质形态,也包括数量众多的楹联、家训、族谱、谚语,童谣,山歌、戏剧等文化作品,还表现为各式各样的习俗、修族谱(文化制度)、定族规(法律制度)、祭祀祖先(宗教制度)、兴办学堂(教育制度)等制度文化形态。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客家人普遍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想方法、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客家地区的具体表现和重要载体。如坐落在广东梅州作为客家地域历史文化宝库的广东客家博物馆,为客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物证,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载体。客家博物馆将灿烂辉煌的客家文明、光彩夺目的客家文化、丰富饱满的客家精神、质朴无华的客家风格、返本追源的客家气质呈现给人们,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宣传和教化作用,让人们以史为鉴,在思索中得到教益,在重温历史、熏陶文化中走向文明、走向成熟,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依据、阵地和载体。
客家土楼和围龙屋,被国际建筑学界誉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不仅是一种建筑样式,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客家精神的象征。它以凝固的物象形式集中反映了客家人的和谐互助、敬老尊贤、文明友善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返璞归真、顺应自然、崇尚科学、尊亲敬祖、文明友爱、团结和谐的精神典范。如土楼明珠福建永定振成楼,除具独特的八卦建筑风格外,楼内一幅幅对联和题词,就是前辈期望后辈知书达礼、成大器的家训。如大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正厅正面对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21]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有一段谚语这样描写福建永定的承启楼:“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园中园,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年。”[22]这是对土楼高大厚实的写照,也是对客家人友善团结、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等价值观的真实反映。一座土楼或围龙屋,内部通道四通八达,几代同堂,父母、兄弟、叔侄、婆媳、妯娌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尊敬和顺从于最长辈分者。几百人的大家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长爱幼,小尊长,秩序井然,一派幸福祥和,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先。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2010年2月胡锦涛同志到福建永定考察客家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3]。
客家博物馆、客家土楼、客家围龙屋等宝贵的客家优秀文化资源,穿越时空与当代现实生活紧密相融,于凝固的历史时空让人们受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一处寓教于乐的核心价值观大课堂,以具体人、物、事的直观形象、多样形式和内含的道德理念、精神情操、行为规范等价值观要素,唤起人们对客家优秀文化的直接记忆,使人们在文化的沉淀、发展、传承中认知和理解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有根有源,有坚实的文化根基,从而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亲近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心体、融化于血液,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天然载体。
总之,“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4]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是纷繁复杂,就越需要主心骨;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坚定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绘了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亿万国民共同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家园。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内容、精神气质、价值旨趣上契合相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鲜活素材,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方式借鉴,为核心价值观践行提供天然载体,使其接地气,集能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1][6][8][10][11]梅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梅州风采[M].梅州:嘉应文学杂志社,1989:178,285-286,282,280-281,281.
[2]戎明昌.梅州客家廉政山歌传唱深入人心[N].南方都市报,2006-12-31.
[3]陈新天.是廉是贪人分相[EB/OL].兴宁市纪检监察网,http: //jw.xingning.gov.cn,2008-05-04.
[4][5][15][16]谢崇德.客家祠堂楹联[M].梅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2006:122,346,275,4-5.
[7][17][18]罗维猛,邱汉章.客家人文教育[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101,19-20,133.
[9][22]冯秀珍.客家文化大观(中)[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715,782.
[12]陈大富.厚重的客家姓氏文化——祖训[J].炎黄纵横,2010,(4):42.
[13][14]李小燕.从族谱的家规家训看客家人的价值观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5):78,77.
[19][2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20]杨晓梅,李少斐.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生活世界[J].理论与现代化,2013,(6).
[21]谢小健.土楼楹联[M].龙岩:永定土楼文化研究会,1995:8.
[23]何雪昌,卢基莹,李添华.永定客家土楼:中华文化的瑰宝[N].闽西日报,2010-03-05.
(责任编辑:许烨)
G127
A
1009-2293(2017)02-0079-05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客家优秀文化研究”(项目编号:GD14XMK17);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5KYKT04);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峡两岸客家优良传统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6BKS137)的部分成果。
张小媚,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7.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