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闪烁,雪花飞扬
——济慈《灿烂的星》和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比较赏析

2017-03-08 03:37尹书琪
关键词:济慈徐志摩浪漫主义

尹书琪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明星闪烁,雪花飞扬
——济慈《灿烂的星》和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比较赏析

尹书琪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济慈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善于将情感寓于自然之中,描写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他对于美的想象和追求不曾停歇,并提出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深刻命题。徐志摩是中国近代新月派诗人代表,其作品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两篇诗歌都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诗人对爱与美和自由的追求。相较而言,济慈的《灿烂的星》更突出对死亡的思考和永恒的向往,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则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诗歌;灿烂的星;雪花的快乐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约翰·济慈(John Keats)善于运用描写手法,将自身情感和自然事物相结合,创作了许多闻名遐迩的经典诗篇。济慈的浪漫主义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对美的不断想象和追求上。徐志摩是中国近代新月派诗人,洒脱而富有才气。在英国留学时期,他深受英国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诗风。徐志摩一生致力于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他的作品也处处透露着他对美、对美丽的自然和人物的歌颂。两位诗人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于美却有着相似的热爱。本文分别选取了两位诗人的代表诗篇,济慈的《灿烂的星》和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进行比较赏析,探讨两者在内容与主题、意象选择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一、寄蕴深刻的内容主题

《灿烂的星》是济慈为恋人芳妮·布劳恩而写的一首诗。诗人将对爱、死亡和永恒的想象与思索融合在一起,表达内心的真切感受。全诗开篇是作者发出的一句由衷的感叹,“灿烂的星!我祈求像你那样坚定——。”面对夜空中闪烁的明星,诗人心生感慨,希望能和星星一样,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得永恒。在他眼中,高悬的星星如隐忍不眠的隐士一般,孤独地在空中发出自己的光芒,默默凝视着世间的一切。在发觉自己的渺小和稍纵即逝后,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如彻夜高挂的明星那样永恒而坚定。于是在第二个四行诗节中,作者开始描述对永恒的遐想。隐士般的星星在高处望着大海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抑或看着飘飞的白雪灿烂轻盈地落下,“覆盖着洼地和高山”。夜空中的星星日复一日地注视着大地和人间,演绎着永恒的主题,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易变品性的一种矛盾心态。

前八行诗中,诗人用夜空中灿烂的星描写了一段关于永恒的想象,情绪高昂。但在接下来的六行诗中出现了转折。虽然向往如明星一般亘古,作者更想在尘世中和恋人依偎在一起,“以头枕在爱人酥软的胸脯上,永远感到它舒缓地降落、升起”。如隐士般孤独的永恒不是他追求的理想,世间的爱情才是他想要获得永恒后留住的美好。但诗人随后意识到,爱情只存在于凡人之中,但是凡人不会如明星一般坚定不移,且生命有限,必定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那一天。在对爱的留恋和对永恒的思考中,诗人想到了一个两全的可能性,就是“昏迷地死去”。或许在感受到爱情的狂喜那一瞬间的死亡可以让他获得永恒,带着对爱人的执着不留遗憾地离开。

徐志摩的诗歌围绕着“自由、美和爱”这三大主题。《雪花的快乐》中,全诗充满隽永柔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和爱情的追求。开篇第一句,作者便提出了一个假设,“假如我是一朵雪花”,之后的整首诗都是站在雪花的视角,描写飞扬时的所见所想。第一节中,雪花的信念很坚定,“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在冰天雪地里不畏艰难,追寻自己的目标。三个“飞扬”透露出慷慨昂扬的感情色彩。雪花的背后,是一颗矢志不移的决心。第二节中,雪花称自己不肯去“冷寞的幽谷”和“凄清的山麓”,因为那都不是它的方向。最后一句“你看,我有我的方向!”体现了雪花证明自己的坚定追求。这一节中,诗人表达出了拥有坚定信念的雪花在追寻自己理想的路上更添一份自信和快乐。接下来的第三节中,雪花在飞舞中终于找到了“她”清幽的住处,“朱砂梅的清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添诗歌飘逸灵动之美。在坚定自己方向的飞扬中,雪花找到了真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四节的描写则更进一步地传达了雪花对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她”的情感。为了“她”,“我”愿意消融自我,“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歌的最后,雪花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一节一节的递进逐步表现了诗人越趋炽热的情感。

雪花快乐的根源正是身处幽静中的“她”。“她”可以是诗人的爱人,也可以是诗人的理想,还可以是诗人追逐自由时的狂喜和昂扬。洁白轻盈的雪花在无际的空间飘舞,向着自己坚持的方向飞扬,最终找到了拥有朱砂梅清香的“她”并消融在她柔波似的心胸。灵动的雪花承载着诗人自由的灵魂,享受着这段追求爱与美的旅途,为爱而生,在爱与美中快乐地消逝。

济慈和徐志摩的这两首诗最后都以“死亡”结尾,不留遗憾地消失在了爱中。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美与爱孜孜不倦的追求,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不同的是,《灿烂的星》中,诗人从向往如隐士般凝视人间的明星所拥有的永恒出发,慷慨陈词,到不舍恋人的爱而期许在爱的一刹那死去以得到永恒。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永恒和爱的追求。《雪花的快乐》中,诗人将自己不羁的灵魂寄托在一片拥有自己方向的飞扬的雪花上,最终找到爱与美的化身并献身于她。雪花的征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愿意为真正的爱和美付出一切。

二、丰富多样的诗歌景物

两首诗在创作中都选择描写各类事物,分别借由不同的景象和意象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首先,两位诗人在选择意象时都对自然之物情有独钟,济慈选择了灿烂的星、翻涌的海滔、飘飞的白雪等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诗篇开头,高悬空中的灿烂的星成了诗人第一个感叹的对象。诗人感叹星星的不眠,永恒地凝视着大地和人间,不曾消失。借着星星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内心对于永恒的幻想和期待。随后,诗人察觉星星的永恒透露着一份孤独和寂寥。整晚的凝望有一种辉煌的孤独之美。在描写孤独的星星时,诗人用采用了一系列意象,有海水冲荡的岸沿,白雪覆盖的群山和洼地。借由这些意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纯净清冷的世界。从大海,到海岸,从群山,到洼地,每一处都是星星注视的方向。远离了人间的丑恶,却要忍受孤独的凄寒,这种永恒之感在诗人描绘的世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雪花的快乐》中,徐志摩先生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灵魂寄寓在一朵纯洁的雪花之上。此外还有冷寞的山谷、凄清的山麓、荒凉的街道等意象。诗人创造的这朵雪花拥有自己坚定的方向,并在坚持自己方向的征途上快乐地飞扬。雪花既是大自然的产物,更是诗人的化身,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和身姿,带着诗人的灵魂,越过冷清寂静的山谷、翻过高耸寒凉的山麓,更是避开了荒芜的人间街道,兀自坚定地纷飞着,将读者带入一个空灵之境。雪花飞扬的场景极富画面感,让读者感觉也随之飞舞,一起追寻着她的方向。

两首诗所选取的自然意象之中都有“雪”。不同的是,济慈诗中的雪花烘托的是一种凄冷寒凉的气氛,孤独而不可靠近。而徐志摩的诗中,雪花是整篇的灵魂所在,借由雪花轻盈的飘飞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美的不懈追求。

此外,两首诗中都有一个“她”的形象。《灿烂的星》中,“她”即是恋人。作者希望可以留住时间,期许枕在爱人酥软的胸脯上,感受爱情的甜蜜和温存。在后面几句诗行的描写时,作者描述了爱人的呼吸“舒缓地降落、升起”,以及醒来以后“心中充满甜蜜的激荡”,这种起伏正和前面的潮涨潮落和高山洼地形成对应,不同的是恋人的呼吸和心中的激荡是甜蜜而温暖的,永恒的星星所见却是孤独而寒冷的。这种相似的起伏却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可见诗人选取意象之高明。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中,带着诗人灵魂的雪花终于找到了身上散发着朱砂梅清香的“她”。“她”在这首诗中,也是一种爱与美的象征,犹如梅花一般清新淡雅的存在。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描写的“她”可能不仅仅是恋人了。“她”或许是作者的理想,也可能是自由的化身,还可以是爱与美的象征。诗人愿意将自己的灵魂付诸于“她”,如雪花一般“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所以,徐志摩诗中的“她”比济慈诗中的“她”含义更丰富,指代也更深刻。

三、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灿烂的星》这首诗的主题是永恒,为更好地烘托这一主题,诗歌的韵律也助力营造了永恒的氛围。诗的第二个单词star中有一个长元音[a:],这个发音时间相对较长,听起来似乎是诗人抬头仰望天空,看到闪烁的星星之后发出的一声感叹。随后的单词art,apart中也出现了长元音[a:]。后面的诗行当中还出现了 pure,human,new这些单词,它们都有[ju:]这个发音。这些长元音的运用使得朗读速度有所减慢,从而展现了一种迟缓、艰难的阅读之感,时间仿佛也被拉长了。在描写雪花时,诗人用的是“soft-fallen”,也给人一种缓慢的感觉。雪花的飘落和其他从空中落下的事物更轻盈,所以落到高山和洼地的时间也更长,用这样一个合成词能更好地表达这种状态。

徐志摩先生推崇和使用新格律诗,讲求诗歌“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雪花的快乐》这首诗中,这“三美”都具备了。在第一节中,第一、二行用“花”、“洒”作为押韵,发音柔和,和雪花的轻盈相呼应。第三到第五行以“向”、“扬”和“向”来押韵,又显现出了雪花向上飞跃的姿态。第四行诗人反复运用三个“飞扬”,表现了雪花乐观的精神。全诗前三节中,每一节的第四句都是三个“飞扬”,相互呼应,节奏明快,使得读者的朗读情绪随着诗人的表达变得更加高昂。最后一节中的第四句是三个“消融”,情绪重新趋于平稳,也与前面三节的三个“飞扬”相对应,展现了诗歌的音乐之美。“绘画美”主要指诗歌用词丰富,追求视觉形象和直观感受。从诗人的笔下我们读到了幽静清香的“她”,心胸似柔波。这一想象犹如一幅朦胧的画卷,徐徐地在读者面前铺陈开来。而雪花一路的飞扬令读者仿佛一同踏上征途。这首关于美与追求的诗歌在诗人的创作中具有了清新自然的绘画美。此外,本诗也同样富于建筑美。全诗一共分为四节,每节各有五行诗且结构相似,诗行排列错落有致,字数相近。节与节之间齐整,行与行之间匀称,形式和结构都如稳固的建筑,富有艺术性的建筑之美。

四、总结

《灿烂的星》是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写给恋人的隽永诗作。诗歌中处处透露着诗人期许永恒,希望停留在恋人身边享受爱与美好。天马行空的想象、柔软动人的语言不无体现着诗人内心深刻的浪漫主义情怀。而这种情怀影响了百年后在英国求学的中国诗人徐志摩。他的诗里也有着济慈式浪漫主义的影子,充满着关于爱与美的期盼和想象。《雪花的快乐》中,诗人将自己的灵魂和情感寄寓于一朵飘飞的雪花之上,语言清新灵动,终于寻找到心中关于爱和美、自由和理想的化身。

[1]查良铮.穆旦译文集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彭莉.飞扬之美——读《雪花的快乐》[J].时代文学,2012,(4):216.

[3]威廉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杨德豫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4]徐志摩.徐志摩选集(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张萌,王谦.追求永恒之旅——济慈《灿烂的星》赏析[J].群文天地,2012,(3):269-270.

[6]朱德发.现代中国文学史精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尹书琪(1994-),女,江西吉安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济慈徐志摩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电影《明亮的星》中女性主体芳妮与济慈作家形象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花牛歌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偏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