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农业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对策

2017-03-08 03:37郝志阔
关键词:升级转型互联网+

郝志阔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食品工程系,广东 佛山 528216)

“互联网+”时代农业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对策

郝志阔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食品工程系,广东 佛山 528216)

当“互联网+”计划被我国政府正式确定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之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入不断加强,较多的传统产业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实现了行业间的信息交换,由此为传统行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对此,我国农业旅游应在这种机遇条件下全面进行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利用探讨“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研究当前经济状况下的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对策,从而为农业和旅游在新时期环境下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互联网+”时代;农业旅游;转型升级;路径

“互联网+”计划是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由中央有关主要领导第一次提出的,此从客观的讲属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属于互联网发展的进步。随着知识社会的形成,使得社会形态中除了网络的普及,同时还使得各种计算、数据以及知识走进人们的生活。我国农村旅游的发展是受到国内多样化需求的影响和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召唤,而要发展旅游业则需要整合多种乡村的旅游资源和科技水平,推出较为新型的旅游产品,开辟形式多样的市场营销方案,以此引领现代消费模式,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形式来看:现代化发展模式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形态环境下农村旅游升级具有的重要性

(一)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我国的互联网网民出现了飞速的增长,主要体现在最近几年移动网民数量的攀升,进行网上旅游预订业务的人数和使用率呈现快速提升态势。从而使得旅游需求的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现代游客通常在网上订购、分享等,因此新形态下的旅游除了要具有最基本的传统要素外,还应和互联网进行必要的融合。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农村旅游景点的网络覆盖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更没有必要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从而使网上的查询等业务无法开展,这就造成了互联网线上营销模式的无法开展。所以,不断增加的互联网游客数量与传统旅游服务的缺陷形成的矛盾,使得农村旅游进行转型升级成为发展必然需要。

(二)推行智慧旅游的发展理念需求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智慧旅游”发展计划,换而言之,即就是建立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基础上的旅游形式,由此让网络和游客保持实时互动的关系,使得游客的旅游行程安排更加主动。在去年的国家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中还要求全面的旅游业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技术装备我国旅游业以及社会管理。接着,所有省份均召开了智慧旅游的专题会议,会议要求将迎合旅游者现代化信息需求为导向,逐步提高旅游信息化程度。在当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历史时期,发展农业旅游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而农业旅游的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这种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发展带有地方特色的智慧旅游,才能促进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帮助产业实现其自身长远的发展

我国农业旅游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但从旅游景点的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加,同时旅游模式也从开始时较为单一的农家乐旅游,转变为包括观光、休闲以及体验等一整套的综合性旅游。现阶段,针对都市郊区发展的创意旅游,属于国内创意农业较具代表性的模式,然而,放眼全局,我国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现代农业旅游模式还未完全形成,较多的旅游产品以及服务依然沿用田间耕作等较为传统的体验式旅游,其中的科技含量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较多的沿海城市在当前还未实现智慧渔业旅游,所以,相关人士应对我国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引起重视,把握好“互联网+”这种较为难得的时代机遇,完善产业自身存在的发展缺陷,积极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产业的发展潜能,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我国农业旅游的不足

(一)产品质量相对偏低,未能打造精品旅游产品

现阶段,较多的我国农村旅游项目,还只是建立在以种养殖为基础的旅游服务提供,其中并不存在相关的文化内涵,经营者因对农业旅游在文化性、服务性以及特色性等方面缺乏理解,加之市场观念淡薄,使得品牌意识严重缺失。而很多的度假山庄、垂钓园等旅游产品因为规模太小、卫生条件不达标,加之缺乏必要的基础性设施。使得服务单一且粗糙,竞争力不足。

(二)农业旅游产品中未能凸显出应有的特色

当前的农业旅游在形式上较多的表现为景色观光和农家乐等形式,由于其形式太过单一,因此不能迎合游客较为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受到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人们对特色农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由此说明,农业旅游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提升农业旅游市场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宣传力度太小,营销方式缺乏多样性

扩大农业旅游的宣传工作,对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农业旅游的宣传通常利用口碑甚至小众媒体进行宣传,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部分网络营销方式也相继出现,然而,这些宣传营销方式的发展还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较多的主流旅游网站和大众点评等手机应用中,出现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项目信息的却不多。况且,在为农业旅游专门开发的相关网站中都较少有农业旅游的项目信息,至于客户关系管理和网站信息的交换能力在当前的农业旅游中还处于空白,该种现象必然造成农业旅游市场的发展受阻。

(四)农业旅游产品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

由于游客的要求以及满意度在农业旅游发展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可将游客对农业陆游产品的评价以及建议作为农业旅游产品改进的基本依据。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农业旅游市场中还未形成如淘宝、京东之类的具有顾客评价平台以及网站的有关产品,由此会造成游客在旅游前因不能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而将农业旅游计划进行搁置;若换一个角度来看,经营者因不能及时掌握游客需求以及具体的旅游目的,而不能满足对游客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五)进行农业旅游管理和推广的人才较少

发展农业旅游行业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之一,然而,现阶段的农业旅游大部分在规模上较小,加之参加相关经营管理的人员多为农民,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进行农业旅游项目经营管理以和市场推广中,缺乏客观性的经验和认识,此将是发展农业旅游的一大阻碍因素。在当前这种发展态势下,要想发展具有专业性水平的农业旅游,就必须具有相关技术的人才,从而促进全行业的发展壮大。

三、当前“互联网+”新形式下农业旅游进行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规划

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较为传统的农业旅游产业呈现出较多的不足,对此,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促进农业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利用新技术对农业旅游产品进行升级

发展农业旅游应先要解决农业旅游产品的相关问题,由此才可能对游客产生较多吸引力。在当前游客需求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也应以观光为主向休闲和体验方面发展。所以需采用“互联网+”的发展思路,全面升级农业旅游产品,由此不但能够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而且对增加旅游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农业旅游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平台进行完善

受到互联网普及以及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的需要,使得“大数据”开始问世,由于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等的应用使得大数据不断形成,而经过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处理以及优化,之后将优化结果反馈到以上的相关应用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因此要进行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就必须尽快构建以及完善先进的农业旅游信息“大数据”平台。从而可以利用这些旅游信息实现客流的疏导以及调控,作为游客也可以用此进行各自旅行方案和应急策略的制定,让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特色和成效。

(三)对农业旅游营销模式进行转型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我国的农业旅游营销模式也应进行转型升级。对此,可利用构建的农业旅游大数据平台,运用旅游网上和网下结合的营销模式,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保留传统的旅行社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宣传模式,但这种较为单一的模式不能满足形式多样的游客需要。其二,为了弥补传统营销模式的不足,需要推行网上营销体系的构建。然而,由于网络营销的可靠性以及客观性难以保证,因此就需要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指导,通过组织召开农业旅游和有关行业部门现场协调会的方法,促进旅游企业和有关旅游门户网站的合作,责令相关单位对农业旅游进行支持并配合,以此提升网络营销的权威性,由此切实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营销的模式,全面取缔以往依赖运气和经验的经营模式。

(四)进行较为优秀的现代农业旅游人才储备

互联网与农业旅游的融合需要一定具有相关技术的人才,但在现阶段,即熟悉旅游和数据软件,同时能够利用互联网经营农业旅游的人才较为缺乏,特别是能够熟练进行数字化平台操作的农民和农业旅游经营者实在太少。所以,按照政府的规划要求进行新型智库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对此可从两方面进行构建:其一,由政府进行专项培训资金的划拨,然后和有关企业甚至大专院校进行合作,定向培训农业旅游的经营者和企业,同时对从事网上销售和网上开店等人员电子商务技能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其二,政府可对一些新型职业农民或返乡创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这些人员成为获得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技术的主体。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以及接触新生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使这些人员站在农业旅游的前列,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通过强化有关部门间的信息化合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合作,而农业旅游的发展也同样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参与。在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的进程中,单独依靠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的构建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实现互联网信息的共享,只有促进部门间信任机制的实现,才可能使相关的协作得到加强。

四、结语

农业旅游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将成为热点旅游概念,同时由于其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以及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已引起了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进行农业旅游的转型升级属于对现代化媒介的创新应用,而且这种创新应用是建立在以地方文化为核心载体的基础上。可以确定,未来的各地农业旅游会不断成熟和归于理性的进行旅游消费,由此也可使农业旅游形成较为持久的吸引力与生命力。

[1]吴建兴.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旅游服务转型升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12.

[2]余世忠.四川古镇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9.

[3]柏波.传统旅游企业现代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11.

[4]杨佳.都市型乡村旅游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 [D].上海师范大学,2013.14.

郝志阔(1983-),男,河北石家庄人,中级经济师,本科,主要从事旅游经济以及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互联网+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回暖与升级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