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7-03-08 03:13邓国军何海霞
湖湘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邓国军,何海霞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海淀 100083,2.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邓国军1,何海霞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海淀 100083,2.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社会主义文化有魂,二者互生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特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运用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力和吸引力。要遵循文化创作和传播内在规律,使文化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润物无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形式;传统文化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以文化为载体,通过精神观念形态的文化形式,如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文化有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文化就是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一、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文化润物细无声,使人民更容易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一)是利用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力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生力来源于实践,在于能够规范社会生活,引领人们行为实践,能够为民所用。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不能也不会充分地展示生动复杂的多样社会形态,不能也不会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提供经验性指导,特别是在价值观内在冲突的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是终极的价值指向,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自醒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判断和选择。文化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可以提供许多具体生活场景,给予人们以现实指导。同时许多优秀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嵌入优秀的文化就能增强人们的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力。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被认知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28

(二)是利用文化形态多样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政治标语、不是抽象的口号、不是教条说教,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引导社会价值走向,规范人们行为。利用文化特性、发挥文化作用,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质为文、升华为美,形象生动地体现在文化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灵活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通过小说、相声、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文艺作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吸引力,避免生硬地灌输、口号式地宣传、强制性地教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有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倾向,有的把作品简单当作理论图解、概念宣讲、政策解读,忽略了文艺特有的表达方式,没有充分调动艺术手段,造成作品不生动、不感人、难以打动受众。”[2]93就没有发挥好文艺的作用,没有利用好文艺的生动性、形象性、具体性的作用,文艺的政治性没有凸显出来,没有达到文艺为政治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明确指出,要坚持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政治内容更好地用文艺形式表达,“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3]870习近平总书记也坚持这样的观点,要求文艺工作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引导人、塑造人,“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2]27

(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支撑,是民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提高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但是在经济社会文化体制变革的时代,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足,文化自信心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升而提高,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形,比如“传统文化弱化、大众文化偏离、科技文化匮乏、国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4]而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缺乏文化之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根本,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居于统摄地位,决定和制约着该文化系统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信,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中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就能极大地提高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激烈的国际文化交流碰撞中保持坚定的定力和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地需要文化涵养、需要文化贡献力量,加强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文化育人特性决定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文化化人、文化育人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生动性。把文化作为一种载体来应用,用文化来具体阐释说明抽象的价值理念,用人类积累的一切文化知识来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引导人,避免“纯而又纯”的、简单生硬的政治灌输,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具有吸引力。二是间接性。依托文化作品中的人和事、文化作品塑造形象和传递的价值观念来影响人、教育人,使人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接受价值观的引导,不是直接地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制性地要求人们去践行某种行为模式,而是让人们在体验文化时,改变心智观念和行为模式,自觉地选择认同的价值观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要让被宣传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5]三是隐形性。从人类一切思想和知识成果之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通过知识寓含价值的要求,进行无形的教育引导作用。

(二)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决定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传递知识、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愉悦精神,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人通过文化获得内在精神的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群众有时会抵制政治性的宣教,选择性的屏蔽不认同的政治观念,但群众不会抵制优秀的文化产品,排斥优秀的文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等说明文化对于人的精神满足的重要意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教育引导人,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现实生活中的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文化需求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中人的各种需求,特别是能满足人的文化需求,人们就会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否则,不能满足人的文化需要,人就会本能地排斥、反感。“需要是人的现实活动的原驱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最初前提”[6]。马克思认为,人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与他的利益相关,否则就什么都不干了。因此,从主体需要角度来看,运用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以文化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可行性。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高质量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被广泛需求的文化中去,使人们享受文化同时接受核心价值观熏陶。

(三)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启示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行

一个时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会通过文化的途径来传播和影响社会大众,教化人民。不管是中国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其建构都充分运用文化形式。我国古代四书五经承担着教化社会伦理的使命,蕴涵着仁义礼智信的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规范了人们日常行为,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在抗日战争,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先进觉悟的人士通过创作音乐、小说、诗歌、戏剧、秧歌等文化作品揭露外国侵略势力豺狼野心,激发人民的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就指出:“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3]848在当前,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电影《湄公河行动》等等。

三、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议

运用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遵循文化创作和发展内在规律,从文化创作、文化传播、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提高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使文化善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引导文化创作方向,提高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力

文化创作是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环节。只有优秀的文化作品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才能使人民更愿意接受价值观的引导。

1.树立科学的文化创作价值导向。增强创作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创作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2]8需要给予文化创作者宽松的环境,加大对优秀文化创作者奖励力度和对原创优秀文化作品的保护力度,打击查处低俗庸俗的文化创作,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导向。

2.坚持优秀文化创作的基本原则。坚持文化创作来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增强文化对现实社会生活的解释力和引导力,使文化在解释和引导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通过文化形式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而不是一个个抽象的标语口号。邓小平曾说文化“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7]

3.把握优秀文化创作的基本立场。文化创作的主体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都是人,都是为了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创作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才有生命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要从现实的人民需求出发,着力提高人民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使人民愿意接受文化教育和熏陶影响。

4.创新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形式。文化创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文化生产全过程中、深层次融入,把抽象的观念概念转化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情节生动的故事、活灵活现的语言,让人民在文化熏陶中认同主流价值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事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2]26

(二)搭建文化传播平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

加强文化传播管理,优化文化传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范围,使人民以接受主流价值文化为荣。加大优秀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优秀文化在更多平台宣传推广,让人民能够更容易享受优秀文化,得到优秀文化教化,杜绝含有不良价值观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杜绝文化领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1.占领文化传播主阵地。积极推进优秀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影院,牢牢把握优秀文化的传播的主渠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优秀文化广泛传播而落地生根。特别是在信息社会,含有各种价值观的文化、信息相互交流影响,对主流价值观带来冲击,混淆社会价值取向,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环境,为主流文化价值传播提供更加丰富的渠道,使其主导社会文化传播,凝聚社会共识。

2.优化传统大众传播平台。加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平台的引导,引导传统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收视率、市场占有率而传播、刊发低俗庸俗文化作品,要让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能在大众媒体平台上传播;同时,要创新栏目和传播形式,使主流文化更富有吸引力。

3.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管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10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1.7%。新媒体互联网已经深深改变文化创作形态和传播方式,网络小说、网络视频等发展迅猛,影响的群体范围不断扩大,对网民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取向都带来巨大影响,这就迫切需要利用好新的传播平台,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管理,加大正面引导力度,传播正能量、唱响网络主旋律。

(三)挖掘文化内容资源,深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土壤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理论基础、历史典故、实践经验,从民族文化特性方面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法国全球文化战争的战地记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也说:“中国目前的软实力远不如传统实力。”[8]380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远不如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利用力度。

2.发展时代主流文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9]52主流文化一般是指占统治地位阶级所倡导的文化,我国主流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对主流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主流文化的核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开放的视野、海纳百川的精神、辩证的态度和自信的心态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择其利者而用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文化中更有话语权,增强其竞争力。

(四)丰富文化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

善于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文化活动之中,使人们在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提高认识、受到教育。

1.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直接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增强群众认知、认同,使群众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也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要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文化活动场所和设备,培养一批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文化组织员,使群众性文化活动有组织、有阵地、有引导;加大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力度,让公共文化资源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群众性文化评比和表彰活动,增强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荣誉感;积极培育群众参与度高、认同感强、植根群众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式,创新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方式,使群众性文化活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日常生活,成为群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节庆文化活动。中国传统节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社会群体的情感认同、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充分利用节庆文化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节庆文化活动的内涵,阐述节庆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对传统节庆文化进行梳理,充分认识传统节庆文化本质,对不合时宜的要求或繁缛细节进行转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创新节庆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坚持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统一,善于适应时代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融入新要求、新元素,利用新形式引领新风俗;要加强节庆文化活动的管理,坚持有效、有度的原则,防止节庆文化活动过多、过烂,防止落入为节庆办节庆的形式主义,节庆文化育人功能丧失现象。

3.重视行业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各行各业落实到具体领域,落实到小、落实到细。行业文化是规范行业领域行为共同规范,行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重视行业文化活动,要加强行业文化活动的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业文化活动的价值走向,防止行业文化活动剑走偏锋;要规范行业文化管理,防止行业文化庸俗化、低俗化、功利化;要增强行业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创业行业文化活动的举办形式和方式,提高行业文化的内聚力。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2]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3]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杨怀中,万伟伟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思考 [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5(5).

[5]章剑华 .新闻宣传的理性思考 [N].新华日报,2013-11-12(7).

[6]赵伟 .人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根基[J].社会主义研究,2014(5).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1-212.

[8]弗雷德里克·马特尔 .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80.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责任编辑:肖 琴

D6

:A

:1004-3160(2017)03-0047-05

2017-02-2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机制及其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5BKS118)。

1.邓国军,男,湖南常宁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建;2.何海霞,女,甘肃陇西人,海口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法学基础。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