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朋飞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河南 郑州 452470)
乳腺癌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严重威胁病患生命安全。现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乳腺癌者的生存率有所提升,但值得说明的是,行根治术后病患复发转移率依旧在50.00%左右[1]。对于存在转移性乳腺癌病患,对其开展联合化疗方案,有着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乳腺癌患者开展化疗目的在于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品质以及有效延长生存时长。对于此,对患者开展一站化疗后,达到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 PR)以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者,使用何种方式控制疾病进展,减少肿瘤复发率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上的重点研究内容。维持化疗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现如今已经被逐渐应用于胃癌﹑肺癌等疾病治疗。
上世纪80年代,蒽环类药物为主要抗癌代表,到了90年代,紫杉醇的问世被医学界称之为肿瘤疾病的重大突破,其对于疾病的控制有着里程碑式意义。其对于多种肿瘤具有临床效果,这一点重点体现在蒽环耐药﹑铂类抗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疾病治疗中。当前已经有很多病患在紫杉醇治疗方案中获益。为了分析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开展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得出心得,现汇报如下。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以及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知晓实验过程,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检查,病患血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正常,Karnofsky分数在6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均在3 个月以上。原发性病灶均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治疗。
病患癌细胞转移位置为:淋巴结﹑胸壁﹑肝脏﹑肺脏﹑软组织以及对侧乳腺。
既往未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治疗者接受TE方案(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详细为:70~80 mg/m2表阿霉素,静脉滴注(静滴)。首日使用剂量为135~175 mg/m2的紫杉醇,静滴,第二日在给药前12 h﹑30 min和12 h后分别静滴10 mg地塞米松,给药前30 min肌肉注射(肌注)50 mg苯海拉明,静滴200 mg西米替丁。
以往使用过蒽环类药物者,选择T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开展临床治疗,详细为静滴135~175 mg/m2紫杉醇,首日预处理与TE方案相同,80 mg/m2顺铂(DDP)静滴,分为3日使用(2~4日),在此同时进行水化﹑利尿﹑碱化尿液以及止吐治疗,3~4周为1周期。化疗前后对病患的肝肾功能﹑血常规﹑B超﹑动态心电图以及X线胸片进行检查。
①观察病患临床治疗效果,化疗3个周期评价病患近期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8 个月~2年,观察两组患者生存及死亡情况。②观察病患不良反应情况。
本实验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颁布的关于实体瘤临床诊断标准[2],分析两组病患治疗效果。详细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稳定(SD):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部分缓解(PR),或增大未达PD;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近期有效率=(CR+PR)/样本数×100.00%
本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计算。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病患共计140例,化疗3个周期后,CR者14例,PR者72例,SD者48例,PD者6例,近期有效率为61.43%。近期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关系详情见表1,病灶疗效比较详情见表2。
随访人数84例,56例患者失访,失访原因为:死亡以及失联,随访率为60.00%。结果证实,56例病患的原病灶发生转移,本组中,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 TTP)为10.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8.52个月。
经单因素分析证实,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表达为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详细见表1。
表1 近期治疗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情况 例
表2 不同病灶位置治疗效果比较 例
①血毒性:对每治疗后周期内出现血细胞数量最低值病患开展血毒性分析,结果证实,血小板计数降低以I﹑II度为主。本组内无III﹑IV度者,白细胞计数减少较为严重,III度46例,IV度22 例。经针对性治疗7~10 d后白细胞水平上升。②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的发生与DDP药物依赖存在相关性,本组病患为I﹑II度恶心,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DDP分次使用存在相关性,54例患者存在口腔黏膜受损。③其他反应:本组II度脱发共计36例,III度脱发104例,部分病患感染﹑疼痛。无心脏以及肝脏毒性,不存在化疗相关死亡案例。病患不良反应情况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情况 例
经多因素影响Logistic分析证实,ER以及PR表达和组织学分级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多因素回归分析情况
就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来看,转移性乳腺癌基本上无治愈希望。病患一旦确诊,需接受化疗方案治疗,该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年[3]。目前,对于使用蒽环方案治疗未达到预期目标的转移性乳腺癌者,使用何种方案对病患开展临床治疗,学术界尚无共识。
紫杉醇为最近几年被临床广泛使用的新式肿瘤药物,就作用机制而言,主要为:药物有效成分能够与细胞微管蛋白全面结合,进而推进蛋白聚合,加强稳定性,以这种方式降低解聚率,阻断癌细胞有丝分裂,抑制肿瘤生长[4-6]。因药物作用机制特殊,临床效果显著,进而被高频率使用。紫杉醇和表阿霉素及DDP等方案联合使用多种癌症,可取得相对满意效果。
在上世纪90年代末,FDA组织批准使用紫杉醇治疗乳腺癌,并将其视为临床首选。其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可达31%~62%。该药物对于治疗既往使用过蒽环类药物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有效率为22%~33%。另有文献证实[7-8],对于上述类型病患,使用紫杉醇联合长春瑞滨以及铂类药物,能够体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实验证实:病患共计140例,CR者14例,PR者72例,SD者48例,PD者6例,近期有效率为61.43%,与国内文献内容相近。绝经前后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患骨骼﹑胸壁﹑锁骨上淋巴结﹑肝以及肺转移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6.15%﹑70.00%﹑64.00%﹑20.00%和61.11%。说明使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者开展临床治疗,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就不良反应而言,主要为骨髓抑制,一般在使用药物1周左右降到最低值[9-10]。本组病患均呈现出程度不一的白细胞下降趋势,感染发生率为40.00%。由此能够看出,对于骨髓抑制合并感染的病患,应对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化疗后呕吐者,使用格拉司琼后,基本可得到控制,在本组中,并无化疗相关死亡案例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转移性乳腺癌者,使用以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开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既往使用过蒽环类药物治疗病患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但值得说明的是,此方案存在较大血毒性,因此在对患者开展常规监测中,应积极开展对症治疗。
[1]彭德刚.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4): 104-105.
[2]张伶俐, 谢学建, 周时远. 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 13(6): 497-500.
[3]高庆华. 艾迪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1): 121-122.
[4]林潇, 胡倩, 姚和瑞.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策略[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 9(6): 966-971.
[5]栾晋伟. 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15, 34(1): 35-36.
[6]邵彬, 李惠平, 朱军, 等.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癌症进展, 2015, 13(2): 106-113+139.
[7]张伟静, 刘林林, 王欣. 转移性乳腺癌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32(2): 247-250.
[8]赵丽娜, 李鹏飞, 蔡莉, 等. 转移性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水平对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 17(11): 971-975..
[9]张英. 沙利度胺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 36(3): 142-144.
[10]张雅莎, 赵月.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