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的形成、演化及机理:基于枣庄市的案例研究

2017-03-08 09:20吕雪梅张晓青
金融发展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型枣庄市产业结构

吕雪梅 张晓青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一、引言

“锁定”(Lock-in)一词最先被Arthur运用于经济学领域。Arthur认为在锁定效应发生的过程中,先发展起来的占优势的新技术能够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超越对手。本文所认为的产业结构锁定是由自然资源为基础最先发展起来的产业占主导,并以此为中心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枣庄市位于山东省鲁南地区,是西部经济隆起带的重要城市之一,是山东省重要的煤化工、能源、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也是全国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以及新技术的冲击,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主导资源濒临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经济持续衰退、生态环境恶化、低收入和高失业长期并存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枣庄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这些问题。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不同学者看法不同。较常使用的资源型城市概念有以下几种: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兴,并在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资源采掘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是以开发耗竭性自然资源而兴起或发展,并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产品;资源型城市是指在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经济占城市经济总量超过40%,从事资源开发、加工的劳动就业人数也超过总就业人数的40%。本文认为,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矿产、森林等耗竭性自然资源而兴起或发展,并以资源开采和资源供应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国外要比国内早很多年。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加拿大地理学家英尼斯(H.A.Innis)就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而国内对于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李文彦(1978)的《煤炭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该文中提出,根据煤矿职工比重、煤炭产业产值、煤矿规模以及煤炭是否导致城市开发兴起,可以将煤矿城市分为制造业—采煤业城市、采煤业—制造业城市和采煤业城市,并指出这三种城市的特点、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提供了先例。根据研究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的理论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到淘汰,需要经历一个形成、成长、成熟、衰退的周期,而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和资源型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样也要经历兴起期、成长期、繁荣期、衰退期。Krugman(1987)指出,由于国际贸易引起的国际分工扩展,会导致后进国家形成资源锁定效应。张晖(2011)认为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使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因此,他从产业升级中的路径依赖进行研究,并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指出摆脱路径依赖需要政府的外部冲击和产业组织的内部动力相结合。苏振东等(2012)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中国三次产业和工业产业内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配置情况,得出三次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阶段性的“结构红利”现象和工业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流动存在“结构负利”现象,并指出通过政策、人才机制、市场要素等措施来改善工业内部的“结构负利”现象。

第二,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长期高度发展的粗放式模式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从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成功转型的案例来看,德国的鲁尔区颇为典型。20世纪50年代,德国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区陷入结构性危机,致使鲁尔区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初,政府为促进鲁尔区经济发展,开始实施改革政策,包括创新导向地方经济政策、促进就业政策、工业用地再生政策、重整当地钢铁工业政策。由于及时的政策改革,使鲁尔区度过危机,成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除了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匹兹堡和休斯敦也是产业成功转型的案例,其产业转型的经验有四点:一是加快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二是完善下游产业群,并进行产业替代;三是以政府资助大项目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四是第三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内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来看,樊杰(1993)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煤矿城市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并借鉴国外经验,认为煤矿城市发展应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发展的基本结构和思路,将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在煤炭的直接加工利用系列、高载能或煤炭间接利用工业系列、面向煤矿建设服务的生产系列以及利用已发展起来的原材料工业优势。樊艳萍和牛冲槐(2006)深入分析山西省产业转型面临的问题,分析其产业转型的系统动力,并给出产业转型的对策:建立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系统援助机制;建立相关配套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法律;建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援助基金制度;构建系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王亮等(2011)以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为例,分析其产业转型条件和机遇,指出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做大石化产业;做强潜在替代产业;构筑“世界石油城市”。

第三,对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的研究。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发展,资源型城市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淘汰不合理的生产模式,进行产业转型,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绿色增长,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趋势。张文忠等(2011)总结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基本模式,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每个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揭示了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基本思路,进一步提出了建立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体系的建议,即体制创新发展、规划引导发展、资金保障发展、人才推动发展、科技支撑发展。叶蜀君和原洋(2012)运用因子分析法、SS分解模型以及SPSS对枣庄市的产业进行分析,并根据替代产业的选择原则,指出枣庄市应创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别是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迅速崛起,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国家经济实力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资源保障和经济动力,促使新中国经济发生跨越式的发展。但是随着煤炭资源开采的不断加剧,导致煤炭资源储量日益减少、经济发展缓慢、生态问题突出、产业结构锁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从以上国内的研究状况来看,缺少对产业结构锁定的研究,对山东省资源型城市的研究较少,本文将对这些不足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的阶段,分析其发展锁定的影响因素以及转型的措施,探索出适合其转型的道路。

二、研究方法

(一) 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的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不同考察期内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j(见公式1),以此为基础绘制成Shift-Share图,并与实际的产业结构相对比,既能动态化地追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产业部门发展差异、明确主导产业,也能揭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的形成和演化的路径。从理论上说,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着重发展具有部门优势和竞争力优势的部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离”,产生路径依赖,进而导致产业结构锁定。

Pij=Fij(t0)为区域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可反映j区域以背景区为标准的产业结构优势;它的增长是由于j区域i产业相对于山东省总产值的增长差异引起的,它反映了j区域以山东省为标准产业结构的优劣程度。当>0时,表示区域产业结构较好,能够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相反,当<0时,说明区域产业结构较差,会影响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

Dij=为j区域i产业增长分解的剩余,可反映区域产业竞争力,即扣除山东省经济增长和部门结构变动的因素之后的增长额。如果Dij<0,则区域区位处于不利地位,Fij(t0)越大,j区域i产业的竞争能力越弱;反之,Dij>0,则区域区位处于有利地位,Fij(t0)越大,j区域i产业的竞争能力越强。

Fij(t)为 j区域i产业t时点产值;Fij(t0)为 j区域 i产业t0时点产值;Fi(t0)为背景区i产业t0时点产值;F(t)为背景区t时点经济总产值;F(t0)为背景区t0时点经济总产值;Fi(t)为背景区i产业t时点的产值。

(二)工业行业集中系数(H)

工业行业集中系数测度煤炭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的集中程度:

式中:Xi为i工业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T为各行业累积百分比;n为工业部门数。H处于0—100之间,其系数处于0—1之间,H越大,产业结构锁定越严重。

(三)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s)

式中:Xit为i行业t时工业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i行业t0时工业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n为工业部门数。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越小,说明工业部门越多,产业结构锁定越弱。

(四)锁定系数

1.产出锁定系数(h2)。产出锁定系数测度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在全部行业产值中的集中程度:

式中:Git为t时点主导产业产值比重;Gi0为基期主导产业比重;n为主导工业部门数;m为工业部门数。产出锁定系数越大,产业结构锁定越明显。

2.就业锁定系数(h3)。就业锁定系数测度采掘业从业人数在总从业人数中的集中程度:

式中:P采掘为从事采掘业的人口数;P总为总职工数。就业锁定系数越大,产业结构锁定越强。

研究计算所用的数据来源于《枣庄统计年鉴(1996—2016)》、《山东统计年鉴(1996—2016)》。

三、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的形成、演化过程研究

(一)枣庄市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分析

从枣庄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来看(见图1),1995—2015年,第二产业的产值比例一直在50%—70%之间波动,2009年之前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009年之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1995年以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一直小于30%并且呈缓慢下降趋势;1995—2015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30%—50%之间波动,2001年之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01年之后迅速下降,并从2007年开始缓慢上升。整体看来,枣庄市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重点分析枣庄市工业结构的演化情况,来揭示产业结构的锁定路径。根据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形成枣庄市工业行业产值构成表(见表1),可以看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枣庄市的主导产业。

图1:枣庄市产业结构演化

表1:枣庄市历年工业行业产值构成(%)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枣庄市煤炭产业的主体产业,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但是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使其进入半停产的状态,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枣庄市的煤炭产业又重新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成为枣庄市的主导产业。研究采用1995—2015年的数据(见表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1995—200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值比重从17.86%下降到16.3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迅速增长,从3.81%增长到9.36%。(2) 2000—200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快速发展,产值比重增加了5.8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到不足5%。(3)2005—201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发展缓慢,产值呈下降趋势,2015年更是下降到9.2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持续下降,产值比重不足5%。

(二)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分析

研究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测算枣庄市1995—2015年工业发展的偏离分量和结构分量,为了方便与实际工业结构比较研究,将Shift-Share转化为表2,以揭示枣庄市产业结构的锁定状况。由于产业结构的锁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研究还采用了工业行业集中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以及锁定系数等方法(见图2、图3),以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由于统计数据的限制,依据各方法的计算结果,将枣庄市1995—2015年的产业结构发展分为锁定前期、锁定后期和解锁三个阶段。

在锁定阶段前期,能源需求不断增加,采煤技术不断提高,使得煤炭年产量不断增加,资本积累达到最大值。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炭附加值,衍生了洗选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97以上。新增职工并非以从事煤炭产业为主,导致煤炭产业的职工比例出现较大的波动,工业就业锁定系数从0.32直线下降到0.11。由于在锁定阶段初期,煤矿资源处于较丰富时期,所以煤炭工业的产值不断上升,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工业行业集中系数处于0.4—0.6之间,工业产出锁定系数约0.2左右。所以在该时期,枣庄市形成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产业锁定结构。

在锁定阶段后期,枣庄市产业结构进入强锁定阶段。煤炭开采、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促进了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配套部门的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仍呈上升趋势,产值不断增加。总体来看,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仍在0.95以上,工业行业集中系数下降到0.4左右,产出锁定系数小幅度上升至0.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煤炭产业产值出现小幅度下降,但是仍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工业就业锁定系数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回升到0.2—0.3之间。该时期,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5个行业。

图2:枣庄市工业结构相似性系数、工业行业集中系数和产出锁定系数

图3:枣庄市工业就业锁定系数

表2:枣庄市工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与实际行业结构

在解锁阶段,枣庄市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导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开始枯萎,工业产值比重直接下降到10%以下,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基本停产,就业人数迅速减少,并转移到非煤炭产业及其他服务业,工业就业锁定系数下降到0.2以下。煤炭产业出现萎缩,但是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快速发展,使工业产出锁定系数回升至0.5左右,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下降到0.93。该时期,枣庄市形成了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为主的工业结构。

图4: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四、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的影响因素

枣庄市产业结构的锁定实质是通过工业结构的锁定形成的,二者密不可分。工业结构锁定的形成受到资源、政策、市场、制度、社会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枣庄市产业结构的锁定也受到这些因素的耦合作用。资源数量是物质基础,政策是宏观引导,市场是决定性动力,技术、制度以及其他社会因素是推动力。当煤炭资源充足的时候,政府会出台政策引导资源开发,进行规模生产,市场初始阶段需求量大,继续促使煤炭加大生产,经济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煤炭资源继续开采,环境开始恶化,市场渐趋饱和,煤炭价格居高不下,致使企业进口价格较低的国外煤炭,使趋于饱和的煤炭市场更加严峻,同时煤炭资源储量减少,甚至部分煤矿已经枯竭,但市场却处于产能过剩,政府为改善现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放开对企业的管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缓和供需矛盾,寻求合理的经济发展结构。总而言之,资源丰富、能源需求战略强、市场能源需求大、技术路径依赖、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将导致产业结构锁定。相反地,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市场饱和、劳动力转型、技术改革,将会使产业转型且趋于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资源禀赋因素

区域资源禀赋是决定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条件,且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对第二、三产业布局产生间接影响。枣庄市是一个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由于工业生产长期以煤炭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容易发生路径依赖,导致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在产业结构锁定后期,自然资源枯竭,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煤炭产业必然受到影响而逐渐萎缩。煤炭产业的衰落,势必会影响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一些非煤炭产业及其他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双重因素影响下,枣庄市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产业结构得到解锁,经济快速发展。

(二)政治因素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规划调控。2009年国务院出台政策支持枣庄市进行转型,成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国务院又将其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山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支持枣庄市抢抓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更是将枣庄市资源枯竭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京杭运河山东段扩能升级、鲁南省级重点开发区建设列入省重点项目。这些政策的实施,引导枣庄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解锁路径。制度因素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使煤炭产业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混合所有制、合资企业等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扩大市场份额,促进煤炭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不断增加,服务业、物流及其他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使煤炭产业受到冲击。近年来,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经济能否成功转型与五大任务密切相关,是“十三五”开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政策与制度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影响深远。

(三)市场因素

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是整个山东省甚至全国煤炭产业共同面临的情况,供需失衡导致煤炭产业效益日渐下滑。物价上涨,劳动力工资上浮,导致国内煤炭价格上涨,而国外煤炭的进口价格低于国内煤炭价格,致使国外煤炭的进口量不断加大,原本煤炭过剩的局面更加恶化,煤炭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创。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煤炭产业的利润又不断降低,所以产业转型是最佳的选择。

此外,社会因素对产业结构影响也很大。例如,生活环境受到破坏,生活质量下降,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当煤炭产业受到冲击,经济下滑,人均GDP下降,人们会为增加收入去开辟新的产业类型,改善当前收入来源,从而间接改善产业结构。各种因素的相互耦合不仅产生产业结构锁定,也会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通过对枣庄市工业结构锁定过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显著,主要锁定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个资源型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是产业部门不断完善配套发展的结果。

第二,研究将枣庄市产业结构锁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锁定前期、锁定后期和解锁阶段。锁定前期阶段,枣庄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工业就业锁定系数、工业行业集中系数都较高,产业锁定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锁定后期阶段,枣庄市产业机构进入强锁定阶段,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仍在0.95以上,工业行业集中系数下降到0.4左右,产业锁定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解锁阶段,枣庄市工业部门增加,工业就业锁定系数下降到0.2以下,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下降到0.93,煤炭产业的就业和产值都呈下降趋势。

第三,资源禀赋因素、政治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都会对枣庄市的产业结构演化产生影响。资源提供物质基础,产业政策指明转型方向,市场需求和技术提供转型动力,所以枣庄市的产业结构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对策

枣庄市产业结构解锁需要从产业结构、政府、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政府宏观调控,产业政策与制度措施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缓解供需矛盾。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传统的工业模式虽然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是也迅速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当下,枣庄市的煤炭资源已经进入枯竭时期,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一方面,企业可以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围绕煤炭发展循环经济,回收煤化工过程中的废气,用于醋酸、硫黄、燃气的生产;围绕煤矸石等废物的综合利用,回收煤炭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煤矸石用于水泥、制砖、陶瓷、有机复合肥料和路基材料等的生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引进高新技术,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枣庄市应合理利用伴生资源,积极开发区外资源,探求合理的转型方向,大力培育替代产业。重点建设“煤化工、能源、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并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战略性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改善单一产业结构模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结构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模式。到2015年底,枣庄市拥有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6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80.32亿元,增长6.5%,比重达到22.62%,比2014年提高2.79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枣庄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连年提高,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

第二,政府宏观调控,产业政策与制度措施相结合。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基础上,枣庄市政府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合理有利的政策和方法,完善生产经营责任制,深化改革,引入合理的管理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改变“重生产、低效益”的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技术提升引导城市产业转型。产业政策是产业转型的强劲动力,枣庄市应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稳妥地进行产业转型。例如,2016年,枣庄市财政局印发了《枣庄市支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奖补实施方案》,指出可采用阶梯奖补的方法,鼓励企业多退出产能,稳妥做好职工分流安置。2017年滕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模式。

第三,利用市场机制,缓解供需矛盾。枣庄市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分析市场行情,按照市场规律,合理安排生产,避免产能过剩。利用市场进行产业转型,重点是利用市场优势,培育和引进带动力强、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突破。枣庄市现处于产业结构的解锁阶段,要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就业人员素质,加大技术投入,保证资金稳定供给,解决好人才、技术、资本“洼地”问题。

[1]Krugman,P.1987.The Narrow Moving Band,the Dutch Disease,and the Competive Consequences of M rs.Thatcher:Notes on Trade in the Presence of Dynam ic Scale Economies[J].Journalof Development Econom ics,(27).

[2]Henning s,G.and K.R.Kunzmann.1990.Priority to Local Econom ic Development: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Local Development Responses in the Ruhr Area-the Case of Dortmund[J].In Stohr,Walter B.(eds):GlobalChallenge and LocalResponse,London and New York:Mansell.

[3]张文进,马秋芳.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探析——以淮南市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报,2014,16(4).

[4]董锁成,李泽红,李斌,薛梅.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17(5).

[5]姜春海,于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南大商学评论,2007,(12).

[6]王小明.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1,(1).

[7]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J].地理科学,1978,33(1).

[8]孙艳峰,龚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J].经济管理,2010,(1).

[9]苏振东,金景仲,王小红.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结构红利”吗——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2,(2).

[10]钱勇.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理论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5,(12).

[11]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48(3).

[12]樊艳萍,牛冲槐.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研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6,14(2).

[13]张文忠,王岱,余建辉.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

[14]叶蜀君,原洋.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替代产业选择——以枣庄市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2,29(5).

[15]张昌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1(29).

[16]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7]杨显明,焦华富.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锁定的形成、演化及机理研究——以淮北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5,(10).

[18]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201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1]田象生,宁云才.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对策研究:以鸡西为例[J].中国矿业.2014,23(12).

[22]张宾,张凤武.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J].商业经济.2007,(5).

猜你喜欢
资源型枣庄市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强依赖资源型城市识别及转型升级对策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作品展
意料之外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两大目标“”六大任务”
——图解《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宫“保”鸡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