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荣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高中数学应当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注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分层分组导学教学方法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充分遵循了素质教育教学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发展。
关键词:分层分组导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下“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将自己置于很高的地位上,导致学生惧怕与敬畏教师,加之被动式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背道而驰,迫切需要改变与创新教学方法。而分层分组导学作为21世纪教育教学的产物,极大地响应了时代的号召,遵循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更是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下面将针对分层分组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探讨,以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分组导学是指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合二为一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想要有效发挥分层分组导学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地对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分层分组导学实施的前提与关键,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教学目标的具体分层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与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只考虑优等生而忽略学困生,而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与进步。例如,在教学“圆到直线之间的距离”一课时,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教学目标主要为:了解圆到直线之间的距离概念,并能根据条件计算出二者之间实际距离;B层次教学目标主要是:能了解与推导出圆到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弄清其来历;C层次教学目标主要是:在以上两个层次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推導出圆与圆之间的距离公式。其中A层次主要是针对学困生提出的,B层次主要是针对中等生提出的,C层次主要是针对学优生提出的,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例题练习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决定了例题练习的分层,因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例题的练习上也就应当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需要对例题练习进行有效分层。对于学困生,教师在例题练习过程中应当多向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习题,主要考查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中等生而言,例题练习就应当增加一定难度,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进行举一反三,掌握事物的本质而非外在。对于学优生而言,教师在例题练习过程中,应当多设置一些拓展题,多层次、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变通能力。此外,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也应当进行分层分组导学,唯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与进步。在作业布置过程也应当根据学困生、中等生以及学优生进行分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宜于自己的作业,以此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但不同学生学习进度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分组导学时,应当对教学评价进行合理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进行评价与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具有学习天赋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切忌歧视、批评与辱骂。对于中等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对他们进行中肯的评价,在表扬他们的同时也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才能让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于学优生而言,教师就需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对他们进行中肯的评价的同时,还需要让其知道学习要戒骄戒躁,让其能潜心学习。唯有这样,才能确保分层分组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顺利开展,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而分层分组导学作为现阶段教育教学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数学这种抽象严谨的学科。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这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其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冬明.实施“分层分组导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J].数学教学通讯,2015(18):49-50.
[2]陈凤山.“目标分层导引”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张官金.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编辑 李博宁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