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07 05:47林爱娇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林爱娇

摘 要:反思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师教育培训的重要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与背景之下,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可实现对人才的有效培养,历史教学培养人才服务的功能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要对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从具体的角度来说,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反思就是指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以及历史教学的经验与方法也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在此基础上可对教学实践进行更加科学的指导,不仅可对教学效益进行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对素质要求进行满足。

一、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总结

教师在真正结束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个要素与环节进行及时的反思,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案之间存在差距可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必须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记录是先,最终促使教学设计得到优化与完善。

例如,在教学“新文化运动”后,做出以下反思:未能精心筛选有效资源,教师不能单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使用多种资源,既浪费了时间,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把课堂更多地留给学生,相信学生,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机会;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从整体上看,对学生的评价奖励机制过于单调,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动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升华欠深刻,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新文化运动中所体现的政治智慧。

二、多角度进行反思

在实际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具有较为活跃的特征,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刻以及多方位的考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避免学生产生问题,教师不能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轻易的否定,也不能轻易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肯定,需要在质疑与批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与深刻的反思,这对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块跳跃性较大是高中历史的显著特征,学生并没有储备充足的历史知识,这也是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出现不理解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变,必须促使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整合与梳理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加强。

如“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的最后,为了使学生探究思考“近代中国需要怎样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历史再反思”,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联系整个近代中国史进行思考,一步一步地提高和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史实,提高认知水平,你一言我一语,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

三、在教学反思中适时进行探究

探究性是反思的主要特征,在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不仅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活动,尤其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在对问题进行思考与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在全新的世界格局中所有国家都在努力争取有利地位,中国也是如此,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学生需要在找出合理例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说明。

看“科索沃战争”片段视频,从“科索沃”战争中,我们如何看待美国所谓的“人权”,从中告诉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讨论和解决是很不错的。在课堂中,探究性的反思不仅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借助集体力量提升反思水平

教师在实际反思时不能自我反思的局限,同时还要提高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群体特征的重视程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互动,教师的反思水平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大幅度提升。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说,教师最有发言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课堂观察以及作业反馈等对学生进行观察,或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适应情况与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其次是对教师之间的交流进行不断加强,尤其是备课期间与上课期间必须对其他教师的意见虚心接受,最终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挖掘,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的方法,借助此种良性循环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提升。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可将教学看作一场艺术,任何课程在进行课后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同时对其策略进行准确的寻找,这对历史教学质量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教材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在结合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调整,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这一需求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满足。历史教师在对多年教学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促使历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歷史教师可在教学之余对反思性教学理论进行客观的学习与分析,这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作用。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引导之下,备课在教学工作中作为基础与前提存在。教师为课堂所做的准备工作称之为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科学选择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对教学计划进行撰写。教师的个人素养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一种大幅度的提升,教师所上课程的质量也会受到备课工作的直接影响。

教师在实际开展备课工作时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就是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科书以及相关教学参考资料都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首先需要在掌握历史学科层次的基础上实现对全局的把握,历史学科的总体章节以及知识体系都是教师在实际讲课之前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新教科书与旧教科书在知识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明确。其次就是针对教材进行精读。注意不仅需要包括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对地点以及概念等进行重点掌握。上述要求也一直作为重点与难点存在于历史教学工作中。

我们可将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主要依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划分,其发展线索也可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理清。我们可将上述工作看作为重点,作为发展主线存在于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中。上述知识属于隐性知识的一种,因此也一直作为教学难点存在,教师需要在备课过程中挖掘隐性知识促使其实现向显性知识的转变。历史教师在确立重点与难点的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主要是了解其基础知识水平。

再次,泛读材料,多方涉猎。这里的泛读材料指的是历史教科书、参考资料及其他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报纸杂志。历史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其他人文学科知识,处理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最后。从效果上看,钻研教材要做到“懂”“透”“化”。“懂”即弄清教材的全部内容,无丝毫疑难。“透”即透彻理解教材的结构、内在的联系,能达到灵活变通、得心应手地讲解的程度。“化”即教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体验与教材本身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这里有一个标准问题,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立场,不能存有错误的历史观。

教师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了解这一要求进行满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作为基本对象存在,同时也是唯一对象。教学起点、深度以及广度都会受到学生实际情况的直接影响,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能力状况,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备课之前必须对上述现象充分考虑。在实际了解学生的过程中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态度、目的等方面着手,这对历史教师质量的提升来说是一种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的、教学性质以及教学规律是教师制订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在上述范围涵盖之内,教学策略制订工作完成后教师也不能对其完全遵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指导作用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最充分的发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出不断进步的趋势,这将更大的空间提供给教师用以发挥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以及实物参观等方式都对上述教学工作有支撑作用。

在时代进步的同时高中历史教学始终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下进行历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必要的手段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可实现对更为广阔发展空间的获取。历史知识是对过去事件的真实记录,对国家以及社会来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进行直观体现。这也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教学方法的正确性进行保障,反思性教学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文献:

[1]纪秀红.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王月季.反思性教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生活教育,2014.

編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反思性教学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中的探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