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升写作训练的有效性

2017-03-07 05:47苏少熙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写作训练

苏少熙

摘 要:写作是一个美妙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却感受不到,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通过自己的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率。

关键词:写作训练;有效;热爱语文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能集中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进行作文的有效性教学呢?本文针对写作教学中,多管齐下,提升写作训练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运用仿写,帮助学生认识写作

仿写,是让学生在作文的语言表达上有所提升,让自己的作文更加吸引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在仿写训练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立意进行仿写训练

立意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楚文章的根本依据,学生阶段一般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从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也比较少,所以对课文进行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间接的写作经验,让作文的立意更加准确、鲜明和深刻,从而通过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上完《傅雷家书》之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个语段——“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而后布置作文题《我也有一颗赤子之心》;再如,在上完《丑小鸭》这篇课文之后,让学生写《我想要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

2.从选材进行仿写训练

写作的过程要有材料,这是由写作的目的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决定的。例如,在上完《社戏》后,学生对故乡的戏有了一定的感受,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自己故乡的戏台、故乡戏剧的表演特色。让学生结合地方特色写一篇《闽南的戏》,让学生的选材通过模仿这种方式,寻找到一些突破口。再如学生可在学习完《观舞记》之后进行闽南舞蹈描写的训练。

3.从布局进行仿写训练

结构包含文章结构的设计与安排,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作文的质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要求写文章的提纲,这就是对文章进行全面的考虑,也可以使得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表述。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完善作文的结构,要能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也可以通过仿写范文结构安排的方式,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例如七年级《春》这篇课文,通过描绘几幅图来写春天,就适合刚入学的初中生来进行模仿。

4.表达方式仿写训练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题目给出的要求选择表达方式,使作文活泼多样,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学生一般写作文的时候,对于表达方式的表达往往比较单一,而比较好的文章则可以通过表达方式让人明白。通过教师对学生仿写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中,就有好几处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我——”“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等等,是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及语言描写。通过模仿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明白描写可以让文章有更好的表达效果。

二、感悟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读出感悟,也是写好作文的一条基本途径。读是基础,是根本,是源头活水,是吸纳;写是核心,是运用,是倾吐。在读和写中间,有一座桥梁,即感悟。感悟的过程其实是一次思想内化的过程。其实阅读的本质也应该是这样的,就是要将阅读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思考,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使我们有悲天悯人之心,有廉耻之心,有感恩之心,有敬畏之心,有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如让学生阅读完《那树》之后,感受完树的“绿着生,绿着死”,学生感受厦门的莫兰蒂台风中幸存的树就更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就写下了《那风雨过后的树》,对自然的思考就深刻很多。语文课本可以让学生有深刻感悟的文段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冰心的《谈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教师可利用类似这些文段,让学生感受阅读给人带来的感动和思考。此类的作文训练比起单纯布置题目的作文训练要有效得多,学生也写得比较有意思。写作训练的有效建立在学生对此类题材有较深刻的体验,并有适当的范本可供参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不断地阅读,寻找能够给予学生写作灵感的促发点。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以读促写,是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有写作的能力,让他们不惧怕写作。

三、享受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什么?用一位学生的话说“是自己对自己的再发掘,是在写作过程中找到自己有趣或深刻的那一面”。这是写作最主要的目的,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老师则是要给学生一个方向,让他们享受这样一个写作的过程。

1.课外文章及文段的推荐

例如,在讲到《背影》时推荐龙应台的《目送》,在教学《我与地坛》时,让学生看史铁生的相关介绍;学到《乡愁》时分享席慕蓉的《乡愁》;在学习诗歌时,跟学生分享了几首小诗《青春》《人间四月天》《错误》等,后來,有很多学生进行的诗歌创作也让人很惊喜。

学生习作:“年,自由的天空,一片干净纯净,期待来年,心中的夙愿,将会从此沉湎,此刻,我抬头,已是九月孟秋天。”

2.与时俱进,新鲜题材的分享

学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但与之矛盾的是有时写作训练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写作素材,只是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忽略了生活中的事。如果着眼于当代的生活热点、社会新风、名人名事等,从他们的兴趣、情感出发,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也能使训练收到实效。例如,到了初中的时候,让学生看刚毕业学生所改编的歌词《金榜山下的日子》,让学生看完之后也完成一篇《金榜山下的日子》,很多学生写了长文,真情抒发了对初中三年学校生活的感悟,十分真切,十分动人。

有一年春晚,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火了,开学之后笔者也让学生看了歌词,回去翻看旧时照片,写一篇《时间都去哪儿了》的作文,听着那首歌的歌词,使学生情感的抒发更加外放,对于往事的记忆汩汩而出;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文案,让学生写家乡的美食,对于熟悉的同安封肉他们读出了更多的家乡味等,这些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而是没有发现素材,这是要告诉他们,素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要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要让学生“多读、深思、勤写”。每日分享的目的一是帮学生积累材料,二是给学生一个引子,让他们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类似题材,三是让他们每天进行一些思考与联想,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学习把储存中的材料联想调动出来,从而使自己写作素材能得以不断地创新与提升。

3.用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

有时,学生在遇到一个作文题时,会陷入困境,笔者经常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拟题的训练,并把学生当堂生成的作文题全部写在黑板上。这样其实已经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能写的东西原来有这么多,从而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活他们的思维,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想到好的写作素材。

这种多样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素材,是作文提升不错的方法。

笔者以为,能够提升写作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很多,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通过自己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爱上语文,热爱语文的写作,把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之后,真正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郭冬梅.挖掘课文写作资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教学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缑瑞斌.王栋生“新语文写作”教学初探[D].天水师范学院,2015.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写作训练
小方法解决初中生写作大问题
如何能让中学生写好作文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中年段借助阅读教学开展写作训练二三法
多元化写作训练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运用讨论法强化写作训练效果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初探
写作教学新法
浅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