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文
摘 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针对特长生的训练是一项教学重点,也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关键途径。首先分析了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然后指出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最后阐述了相关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措施
高中阶段课程学习任务重,对于体育特长生而言,面临着学习和训练的双重压力。协调两者的关系,发挥相互促进的作用,成为体育教师的研究重点。通过分析特长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可以为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以下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分析
从生活学习方面看,体育特长生数量少,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属于学校内的“边缘人群”。针对这类学生的追踪调查显示,他们从小就表现出体育方面的天赋,但学习成绩却呈现下滑趋势。从体育训练方面看,体育教师一般采用一视同仁的模式,并没有针对特长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一对一训练指导,而且训练内容也是为了应对考试,因此训练氛围不佳。从个人情况来看,特长生往往将重点放在了体育训练上,不仅缺乏德育,而且对于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的认识少,对个人发展前途十分迷茫。
二、影响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因素
1.自身因素
与普通学生相比,体育特长生的行为习惯比较散漫,对文化课的学习不够努力,究其原因在于对体育专业的认知不到位。他们不确定今后是做专业运动员,还是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在生活和学习中难以树立正确的态度,就会影响训练效果。
2.学校因素
一方面,体育教师针对特长生的训练是以升学为目的,因此训练项目的机械性强,不仅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接受情况,也缺少趣味性,导致训练活动的针对性不足,甚至降低了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特长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部分教师认为他们是学困生,因而采取放任自由的管理态度。如此,会助长特长生的散漫行为,使他们认为自己是同学中的异类,继而影响训练效果。
3.家庭因素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父母认为好好学习才是培养人才的途径,因此并不认同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家长只看到了学生的成绩差,但没有看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天赋,给予的关爱和鼓励不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措施
1.加强德育
与普通学生相比,体育特长生的管理难度大,原因在于自控能力差,形成了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认识到这是由他们经常参加竞技性、对抗性的训练和比赛造成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以体育活动为契机,讲解比赛中的协作精神、集体精神,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日常训练中。另外,还要借助体育实践,如,校内运动会,培养特长生的品德修养,树立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改变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控能力。
2.提高心理素质
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好坏和自身心理素质水平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实现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还有利于灵活掌握训练环节,达到最佳训练目标。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动作、神情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刺激,同时配合拉拉队的加油呐喊,激发他们的求胜欲望。另外,也要分析不同特长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理念。
3.开展科学训练
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案,是提高训练效果、提升运动水平的必要条件。具体到体育教學中,教师首先要亲身示范,讲解动作技术要领,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纠正错误的动作,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另外,在训练和比赛之前,要求特长生进行热身运动;训练和比赛之后,进行整理运动,有助于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4.学校支持配合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应该重视体育特长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考虑到特长生在训练和学习上的特殊性,应该分析实际情况,听取教师的意见,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来协调训练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学校可以为其“开绿灯”,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定性要求特长生每天至少有1节体育课,或者运动训练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理念,既要保证训练的应试性,也要提高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面临着训练和学习的双重压力,成为一个教学重点。分析可知,影响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原因包括学校、家庭、自身等因素。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应该加强德育、提高心理素质、开展科学训练,并且学校要大力支持配合,促进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军霞.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方式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3,3(9):26-27.
[2]谢庐宁.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探讨[J].体育时空,2016(3):137.
编辑 高 琼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