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春
摘 要:高中教学中体育特长生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大多数具有多血质的性格,他们思维敏感、反应迅速,拥有健壮的体魄,阳光的心理,有时易动易怒。教师应研究体育特长生的性格、心理特点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挥他们的专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他们,协调“学训矛盾”,加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研究训练
一、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特点
体育特长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叱咤风云,积极阳光的他们活跃了整个学校的氛围,带动了学校师生投入到运动锻炼中。另一方面他们在文化学习中找不到方向、跟不上进度,屡屡在考试中失利,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对前途感到迷茫,没有信心。体育特长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有活力、有朝气,有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但是他们不够成熟,个性还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自己无法排解心理上的问题,遇到困难容易畏惧、后退。
二、培养体育特长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特长生偏科严重,文化课基础差
体育特长生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他们靠着体育特长考上了高中,希望通过体育这个特长考上大学。他们的文化成绩普遍较差,加上高中知识较初中知识对逻辑思维的要求更高,所以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很费力,以致于考试排名屡屡垫底。随着各地招生高校对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分数要求越来越高,体育特长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学校重视基础教学,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够
学校制定的教学制度,研究的教学方法都是针对普通高中生的,多数教师把精力放在了文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很少有人会关注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体育特长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关心和解决,以致于他们感到自卑和迷茫。
3.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体育项目布局不合理
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资金投入不足,还有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相对落后,缺少有效的教练员培训制度,以致于现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较低;学校对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不合理,以致于学校现有体育项目优势不明显。
三、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
1.关注体育特长生心理,重视体育特长生培养
学校应给予体育特长生足够的重视,根据他们的心理问题予以必要的开导,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对未来的自信心,快乐学习。学校教职工在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培训上投入精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训练,争取在学校运动会甚至大型体育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给他们分析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为他们的未来指明方向。
2.内外兼顾双投入,优化体育项目布局
学校对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必须内外兼顾,双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包括校园硬件设施和师资软件建设,一方面建设体育场地,引进更多与时俱进的训练设施,优化训练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培训的方式培养训练员能力,提高训练员的素质,另外可以从外部高薪聘请高素质体育教学人才,加强体育训练队伍的建设。学校体育训练和田径项目的设置上以本校师生的专长项目和教学设施为基础,分析原有项目培养效果不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首先充分了解教师体育特长和学生兴趣偏向,以突出本校的强项,建立本校的优势体育项目为原则,之后以点带面,科学合理地对体育教学项目进行设置。
3.合理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学训矛盾”
针对体育生学习和训练相冲突的状况,从三个方面解决问题。首先教师根据体育特长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并指导他们运用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他们各自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他们日常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增进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其次,教练员合理选择训练时间节点及长短,以不影响学生正常文化课的学习为原则,训练最好选择在无教学任务的课余活动时间里进行,并提高体育训练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情,将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并重。再者教练员针对文化课教学的需要及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训练项目,例如,在重大考试前两个月内的早训活动中,以不间断训练和不影响学习为原则,尽量安排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做到劳逸结合。
总之,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现状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不完善,教练员的素质能力亟须提高,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能训练存在冲突,学生迷茫、郁闷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如果现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很多体育特长生的成绩越来越差,甚至对学习和未来生活丧失信心,最终退学甚至误入歧途。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心理问题并解决学校设施不完善和教练员能力素质不过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特长生发挥专长,树立体育训练观念和体育学习信心,为学校优势体育项目的建设出力奉献,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參考文献:
[1]崔建华.浅析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向的建议[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
[2]黄小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1.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