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毅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戏剧系,上海 200333)
随着《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在上海大剧院的首次上演,百老汇音乐剧近年来走进了全国各大剧院的舞台,而我国的音乐剧教育也逐渐粗具规模。有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音乐剧表演者在舞台上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表演、歌唱及舞蹈,都是基于平日里课堂上、排练场的刻苦努力。作为一名艺术指导,在日常的教学及排练中,如何帮助表演者更有效率地读谱,如何指导表演者去分析歌曲的“戏剧情境”,以及如何改编音乐剧的伴奏。笔者想就这些问题,结合一些具体的歌曲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每次上课或排练时,笔者经常问到的问题是:“你是怎么学习这首歌的?是不是听了哪位歌手的录音?”通常得到的答案多数都是肯定的。在学习歌曲之前,学生或表演者都会去搜集并聆听这首歌曲的相关录音,并且很多时候都会试着让自己的声音和演唱处理与录音相似。笔者并不反对去听歌曲的录音,但重要的是,每个表演者都有自己的声音特质,并不能一味地去模仿录音中歌手的音色以及歌曲处理方式,而是应当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找到适合表演者自己声线的表达方式。因此,准确按照谱子所标记的音符时值、节奏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是学习任何一首歌曲的第一步。
提及谱子,笔者把在日常教学和排练中所使用的谱子作了以下几种归类:
1.声乐—钢琴谱(vocal-piano score):这一类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剧歌曲唱段的选集谱子;一种是包含了序曲、间奏曲、歌曲唱段以及舞蹈音乐的全剧曲谱。作为歌曲唱段的选集谱,钢琴部分的谱子通常比较简单;而另一种全剧曲谱在钢琴部分用小字标记了乐队中不同乐器的声部,这也可以称其为整部剧目的乐队钢琴缩编谱。艺术指导可以通过这样的谱子了解歌曲的配器,并在伴奏中适当地进行编配,为歌手营造更富“戏剧情境”的演唱氛围。
2.乐队总谱以及乐器声部分谱:每一部音乐剧的制作演出都需要根据演出的场地、票价、场次等信息向版权公司申请使用权。因此正式排练和演出前,可以向版权公司租用剧目的总谱以及乐器声部分谱(据笔者了解,并不是每一部音乐剧都存有总谱和乐器声部分谱,因此这类谱子需视情况而定)。
3.单旋律声乐谱:这类谱子多数出现在排演新的原创音乐剧过程中。乐曲的配器工作可能还在进行,但与表演者的排练工作已经开始,所以表演者和艺术指导可能会拿到只有单旋律的曲谱。
手里有了乐谱,接下来就是仔细研读曲谱的过程了,这个过程对于日后在舞台上准确演绎歌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排练中,表演者对于研读乐谱的深入及仔细程度都有所欠缺,有不少的表演者都喜欢一上来就按照自己的感觉唱,在很多节奏或者音符上随意发挥(rubato),或者甚至去模仿歌曲的某个演唱版本。笔者认为,在这样的学习与排练过程中所建立的对歌曲的理解是不严谨、不稳固的。著名音乐总监、配器师、指挥家泰德·斯柏林(Ted Sperling)曾说:“当我教授一首作品时,我通常按照一个最基本的计划来执行:我喜欢从一开始就很慢地、极其准确地来教。我发现如果某些人从一开始就忽视了这些,那么他们再也不可能得到这些正确的东西。”[1]45因此,艺术指导需要在节奏、音准等最基本音乐要素上对表演者进行基础性的指导与排练。当表演者有了这些基本规范后,他们便可以游刃有余地加入个人的理解来演绎作品了。
音乐剧从早期欧洲的轻歌剧发展至今,剧目的歌曲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许多类型,例如古典轻歌剧风格、美国20世纪中叶的流行歌曲风格、爵士乐风格、摇滚乐风格,以及民谣风格等等。作曲家在创作剧目时,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当年时代背景的影响,在旋律线条走向、节奏等音乐语汇上都不尽相同。因此在研读乐谱时,艺术指导必须要求表演者不仅要熟知正在排练的这个剧目,而且要全面地了解同一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音乐剧作品,以求在演唱中能找到属于作曲家创作年代的“时代感”。
音乐剧的每首歌曲都承载了一定的戏剧使命,即,每首歌曲都是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下演唱的。当台词对白无法解决当下的戏剧冲突时,歌曲演唱的介入就成为了一种媒介,让这个戏剧冲突得以爆发、深化并得到解决。每首音乐剧的歌曲都有其特有的戏剧情境。艺术指导在排练中可以启发表演者去寻找歌曲演唱中的“对戏者”,即,歌曲的演唱对象——可以是恋人、父母、上帝等,甚至是表演者自己;并同时确立一个“目的”,即,表演者通过这首歌的演唱想获得什么——可以是恋人的一记香吻、父母的宽容、上帝的恩赐等等。有了这两个基本素材,对于表演者的艺术指导就更加有目的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启发表演者用自己的理解来演唱歌曲。
许多表演者都会选择百老汇的音乐剧经典唱段作为自己学习和演出的曲目。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作品中很多大篇幅的英文唱词会给多数表演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有些唱词还必须用接近急板的速度来演唱,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些歌词呢?
笔者认为,一些音乐剧经典唱段中歌词与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正是音乐剧的魅力所在。歌词的韵律与旋律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啊,多么美丽的清晨》(Oh,What A Beautiful Morning)(选自音乐剧《俄克拉荷马!》[Oklahoma!]的一个歌词片段):
There’s bright golden haze on the meadow,
There’s bright golden haze on the meadow,
The corn is as high as an elephant’s eye,
Ain’t it looks like it’s climbin’clear up to the sky.
这是奥斯卡·汉姆斯坦二世与理查·罗杰斯的经典作品。在排练过程中,表演者可以先把歌词当成台词对白来朗读。音乐剧的歌词都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创作的。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找到格律中需要强调的单词:bright、haze、meadow等等。当这段歌词用台词的方式朗读,并强调这些格律后,立刻就呈现出了“抑扬顿挫”的效果。而当歌词与旋律搭配演唱时,我们会发现这些所强调的单词与音乐旋律的拍子重音是完全一致的。这个片段是3/4拍,格律所强调的单词都很自然地落在每个小节的第一拍上。因此,通过这样的朗读与结合,表演者就能体会到音乐剧歌词与旋律结合的最美妙的效果。
当然,也不是所有格律所强调的单词都与音乐表现的重音是一致的。我们所说音乐表现的重音通常指的是节拍的重音或者表情标记所表示的重音。有些歌曲正是希望通过格律所强调的语气与音乐所强调的重音产生矛盾,用这种对抗性的效果来推动音乐的发展进行。例如,《别在我的路上下雨》(Don’t Rain on My Parade)(选自音乐剧《妙女郎》[Funny Girl]中的一个歌曲片段):
(例1)
这首歌曲虽然是中速,但2/2拍与连续的切分节奏,通常一开始就会让表演者感到困扰。对于这种情况,艺术指导可以分三个步骤来指导表演者:首先,让表演者先把旋律所标记的切分节奏掌握清楚;其次朗读歌词,并用手一边打着2/2拍的节拍,一边“带着节奏”来朗读歌词,并找到歌词所强调的格律;最后把歌词、节奏再配上旋律来一起练习演唱。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指导,表演者的演唱就能充分地体现歌曲创作者的原意,而且与伴奏的合作也显得容易了。这个片段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伴奏部分的重音与旋律的切分相抗衡,共同形成作品的基本节奏脉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歌词只有一个单词,但旋律和节奏却拖得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指导表演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时,需要严格按照旋律的时值来拖长单词进行朗读。例如,《我可以跳一整个通宵》(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选自音乐剧《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的一个片段。
(例2)
谱例中的“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danced”和“night”所搭配的旋律音符都是3拍,在排练中,表演者朗读的效果就变成:I could have dan-a-anced all ni-i-ight,必须与演唱所需要保持的时值相一致。
以上笔者只是列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如何遵循一定的步骤来学习乐谱的歌词及旋律。在上文中,笔者也谈到,音乐剧歌曲的风格迥异,作为艺术指导,我们应当在排练中与表演者多沟通,帮助表演者完成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基本要素的学习,准确地再现作曲家谱面所体现的要求。
不少表演者在排练中很容易忽视歌曲的前奏、长音填充,以及尾奏的内在含义。前奏的音乐一响起,便意味着整首歌曲的开始。艺术指导应当让表演者熟悉并聆听这些伴奏部分,因为这些前奏可以为表演者提供情绪上的、戏剧情境上的准备。同时,艺术指导也需要考虑如何用这些部分的音乐来与表演者进行互动,渲染作品所展现出的戏剧情境。例如,《小丑登场》(Send in the Clowns)(选自音乐剧《小夜曲》[A Little Night Music])的前奏:
(例3)
剧中的女主角回顾自己与律师的风流韵事,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充满讽刺和失望的。律师与一名年轻女性还维系着一段尚未结束的婚姻,而女主角却希望能与律师结婚,但却遭到其反对和拒绝。面对律师的拒绝,女主角唱起了这首歌。歌曲的总体情感是后悔的,并带有来自内心深处的愤怒感。前奏的开始是单音的进行,单音代表着孤零零的感觉,这样的效果更切实地带给表演者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有了这个铺垫,表演者便很容易走进这首作品的戏剧情境中进行演唱。
前奏可以为表演者奠定全曲的音乐性格基调,那么,长音填充则更多地表现出伴奏部分与表演者的互动与沟通。例如,《情烟把眼迷》(Smoke Gets in Your Eyes)(选自音乐剧《罗伯塔》[Roberta])的片段:
(例4)
这是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主人公难以掩饰失恋后的伤心,不说眼睛流泪,只说燃烧的火焰熄灭时,升腾的余烟熏到了自己的眼睛。这个片段中的歌词唱道:“人们问我如何才能知道我的爱人是否是真心的,我会即刻地回答,内心深处的感情是不能掩饰的。”在G这个音持续4拍时,伴奏部分是两个短小的旋律进行,柱式和弦的进行像是忍不住即将滴下的眼泪,旋律的进行是对声乐演唱部分的安慰。这段长音填充的伴奏部分可以与表演者产生“对话沟通”的效果,用这两句下行走向的旋律来安慰表演者的心情,构成一种互动。
前面我们提及了前奏、长音填充,在歌曲中还有一部分很容易被表演者所忽略,那就是尾奏。艺术指导应当指导表演者必须要等到歌曲的最后一个音结束的那一刻,才可以从音乐中结束,绝不能声乐演唱结束就忽视了伴奏部分的尾奏。许多歌曲的尾奏很微妙地隐含了作曲家的想法。例如,《有人在等待》(Someone is Waiting)(选自音乐剧《伴侣》[Company])的尾奏:
(例5)
剧中的男主角罗伯特在这首歌曲中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他身边的不同女性朋友的形象,有可爱的,有幽默的,有疯狂的。歌曲最后一句反复唱道:“Wait for me,I’ll hurry;Wait for me,hurry.Wait!”在最后一个音符a#2结束后,伴奏部分还有三个和弦,而最后结束在F#大调的主音上。笔者认为这个F#音是这首歌曲最精彩的地方,这个音的落下又把罗伯特带回到现实中:歌曲中所出现过的这些女性朋友各有特点,但他还是没法决定应当如何来面对他自己的婚姻问题。因此,这最后一个结束音极其重要,表演者声乐演唱结束后,仍持续地保持在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中,而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又将表演者带回至剧中的现实,故事继续向前发展。
通过与艺术指导的排练工作,表演者能与伴奏部分的音乐形成互动,从前奏进入便开始进入歌曲的“戏剧情境”,直至歌曲最终的结束,这才构成一首歌曲的完整演绎。
旋律作为音乐语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搭载了作曲家想要表达的许多含意。“旋律是由无穷尽的‘解决’和音乐的广泛性所组成的情感编码。”[2]关于旋律线条、乐句的塑造也是艺术指导在排练中需要对表演者进行指导的重要方面。任何旋律都需要有线条,并且旋律应当随着音乐的进行不断向前发展。不少的表演者都会犯一个毛病,即,每个新开始的乐句没有在前一乐句结束的表现程度上演唱,因此很容易出现旋律在“原地踏步”的情况。例如,《飞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选自音乐剧《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的片段:
(例6)
这是这首歌曲副歌部分的第一句,从谱面上分析,这是一个由四小节构成的大句子。许多表演者都习惯在“over the rainbow”之后吸气,而这个气口之后,如果不注意处理旋律线条,带来的效果就是“way up high”又回到了一旦开始的音乐表现程度,音乐就停滞了,没有往前发展进行的方向感。从歌词的角度来分析,“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在彩虹之巅,跨越过彩虹还有什么呢,那就是“way up high”。因此这个“way up high”之前哪怕有个吸气的气口,也应当顺着旋律线条往前发展,感觉像是表演者自己用声音划出了一条彩虹,这样的演唱也因此有了形状,有了线条,更富有表现力。艺术指导应当在排练中多聆听表演者的演唱,以指导表演者从容完整地表现出这样的旋律线条。
笔者认为,音乐剧歌曲的钢琴伴奏与那些古典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并不相同,并不需要一音不漏地照谱演奏。由于音乐剧的乐谱存在很多类型,艺术指导可以根据所搜集到的乐谱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对伴奏进行编配。音乐剧作品的乐队钢琴缩编谱为艺术指导提供了较好的乐谱参考。钢琴缩编谱体现了作曲家及配器家对于音乐的想法,但由于涵盖了乐队的左右声部,因此艺术指导可以视情况加以改编,使之更符合钢琴演奏的语汇。例如,《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乐队钢琴缩编谱第43至第46小节:
(例7)
从谱面上来看,这个片段的钢琴部分要全部一音不漏地在钢琴上演奏,似乎是不太可能的。这个片段的乐队缩编标记的是由竖琴、长笛以及弦乐组来完成。因此,艺术指导需要通过一些编配,使其成为可以演奏的钢琴语汇。笔者的编配如下:
(例8)
这个片段的歌词唱道:“像小溪流淌过石子般地欢笑。”这四个小节的音乐性格是欢快跳跃的。表演者的旋律在中音区演唱,因此笔者把整体的伴奏音域都移高了,与表演者构成一个音响空间上的对比。笔者的编配保留了原先乐队钢琴缩编谱的伴奏织体——柱式和弦与分解琶音,但在实际演奏中稍微做了调整:右手用高八度琶音织体来演奏柱式和弦,左手移到中音区演奏分解和弦。这两种织体的结合既符合了原先乐队钢琴缩编谱的要求,也符合钢琴演奏的音乐语汇,表现出淙淙溪流的意境。
《音乐之声》这首歌曲的音乐语汇从织体、结构上来看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由一个钢琴伴奏来完成。而当一部音乐剧在舞台上完整呈现时,不仅包括声乐唱段,也包含了序曲、舞蹈片段等。有时由于演出成本的限制,无法聘请一定规制的乐队来担任伴奏部分,艺术指导可以尝试将其编配成钢琴四首联弹或双钢琴演奏。例如:《肩并肩》(Side by Side by Side)(选自音乐剧《伴侣》[Company])中的一个片段:
(例9)
从织体与声部上来看,这段舞蹈音乐很难全部交由一位钢琴伴奏来完成,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编配,以体现舞蹈中热闹的音乐氛围。笔者在演出时将此改编成四手联弹的方式来演绎,具体如下:
(例10)
笔者把乐队缩编谱中的旋律与伴奏部分分配到四手联弹的低音声部与高音声部,这样的编配就使这段舞蹈音乐可以在一架钢琴上演奏,并且基本还原了作曲家原本的创作意图。
综上所述,音乐剧艺术指导在排练过程中可以从乐谱研读、音乐语汇、戏剧情境等方面对表演者进行指导。音乐剧艺术指导在国内也属新的教学与实践领域,笔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来探讨并研究这个领域,为我国的音乐剧教育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
[1]Brunetti,David.Acting Songs[M].Book Surge,2006:45.
[2]Guettel,Adam.In Praise of Melody,and Rodgers[N].New York Times,9 Sep 2009.
[3]Kosarin Oscar.The Singing Actor-How to Be A Success in Musical Theatre and Nightclubs[M].Printice-Hall,1983.
[4]李涛.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J].音乐生活,2006(4):52.
[5]赖永慧.钢琴艺术指导在合唱艺术中的功能与作用[J].民族音乐,2009(2):95-97.
[6]威廉·威斯布鲁克斯.戏剧情境:如何身临其境地表演与歌唱[M].张毅,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