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研究进展

2017-03-07 13:05董玉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系统性

董玉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体检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研究进展

董玉梅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体检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类型。由于其特点,患者的血清中会出现诸多自身抗体,并且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相当复杂,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多个系统以及多个器官的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会造成极大危害,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其生命。而随着近些年来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即总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风湿病的一类,也是在青年女性中的常见疾病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在当前仍然没有得到确定,但有大量的研究可以显示,内分泌、感染、遗传和免疫异常等原因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着较大关系[1]。遗传因素、雌性激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导致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B细胞过度增生和自身产生大量抗体等情况,也会和其体内的自身抗原进行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沉积在患者的小血管、关节、皮肤和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细胞的参与之下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组织坏死和急慢性炎症等症状,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和身体多个系统损害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也非常巨大[2]。因此,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1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断进展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研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诊断标准进行了总结。当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为11条,即面颊部位红斑、光敏感、盘状红斑、口腔溃疡、浆膜炎、肾脏病变、关节炎、神经系统异常、免疫学异常、血液学异常和抗核抗体异常[3]。我国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临床诊疗时,使用这一分类标准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能够达到96%左右。但仍需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标准在发病早期无法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因此在2009年,ACR会议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4]。在分类标准上,将其分为了急性或亚急性皮肤狼疮表现、口腔或鼻咽部溃疡、慢性皮肤狼疮表现、炎性滑膜炎、非瘢痕性秃发、肾脏病变、浆膜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通过这一方法可在患者发病早期对其症状进行较好的观察和分析,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起到更好的诊断效果。

1.2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学标准

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免疫学诊断室,其标准为6条。1.抗-dsDNA抗体滴度至少为实验室标准。2.抗-Sm抗体呈现出阳性。3.ANA滴度高于实验室标准。4.补体出现了降低。5.狼疮抗凝物阳性/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抗心磷脂抗体为正常水平的至少2倍。在确诊条件方面,若患者在实施肾脏病理诊断后确诊为狼疮性肾炎并且出现了抗dsDNA抗体或ANA抗体阳性,则能够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5]。另外若患者符合其中的4条诊断标准,也可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达到90%以上,在临床诊断中能够起到较好的诊断效果。

1.3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判断标准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精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性狼疮、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而在对患者实施病情判断中,对病情严重性的诊断需要按照患者受累器官的严重程度和部位等信息进行分析。若患者出现了脑部受累等症状,则表示其病变已经非常严重。若患者出现了肾脏类的病变,则表示其症状严重性高于仅出现了皮疹和发热等不严重症状的患者。而若患者出现了其他并发症,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感染等疾病,其症状显示较为严重。

2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方法

2.1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原则上,需要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并需要在治疗初期即对患者实施彻底治疗,让患者不会出现日后的复发情况。在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上,剂量和类型必须有个体化,医师需要随时关注患者在治疗时的相关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避免并发症更加严重。

2.2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一般治疗方法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治疗时,一般治疗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在急性期可让其进行卧床休息,避免出现过劳情况。另外就是需要对并发症的治疗,例如对感染进行关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需要避免使用会诱发狼疮出现的药物,例如普鲁卡因酰胺、甲基多巴、异烟肼和肼苯哒嗪等药物[6]。在一般使用的药物类型上,为抗疟疾药、非甾体抗炎药物等。在近些年来也显示,使用溴隐亭、沙利度胺等药物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在安全性上也较高。

2.3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药物治疗

免疫类的药物是当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为常见的药物类型,能够较好的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活动,也可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爆发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免疫抑制类药物的类型一般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羟氯喹、环孢素、雷公藤总苷和环磷酰胺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均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这些药物对症状较为顽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法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近些年来有研究显示,使用tacrolomus治疗能够对这类患者起到较好治疗效果,这类患者在使用tacrolomus治疗约6个月后既能够明显减轻其临床征象,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指数也能够得到降低。因此作为一种全新的免疫抑制类药物,通过使用tacrolomus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2.4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激素类药物治疗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激素类药物是首选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激素类药物需要尽量个体化,一般为清晨进行1次的口服。若患者出现了重要器官受累可加大激素药物的使用剂量。而激素类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需关注到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一旦出现了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避免不良反应更加严重。

3 结语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伤害也较大,极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个非常重要。本文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可为日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提供可参考资料。

[1] 董 睿,黄 慧,于 光,等.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三例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5):1759-1762.

[2] 唐晓艳,李正红,宋红梅,等.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表现及急重症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451-1454.

[3] 吴志红,杨惠琴,谢沛霖,等.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并文献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5):377-378.

[4] 崔 静,朱铁楠,赵永强,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5):383-386.

[5] 陈亭伊,韦智晓,彭盛梅,等.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6,36(4):361-362.

[6] 杨艳丽,任健康,李亚娥,等.蛋白芯片技术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ith抗体和抗Rib-P抗体对SLE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2):55-56,59.

R593.24+1

B

ISSN.2096-3718.2017.44.8711.02

本文编辑:罗 兰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狼疮脑病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