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庆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300)
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meta分析
李元庆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300)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翼管神经切断术术治疗鼻茹膜高反应性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BM,Pubmed,ovid等数据库从1961年~2015年12月31日与本课题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资料,采用R软件3.2.3和SPSS2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有5篇,共249例患者。其中采用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的患者175例,采用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者65例(除外Worwald教授9例)。通过单样本率的meta分析所得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术后总改善率为91%;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与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总改善率均为91%,通过两样本率的x2检验比较两者所得,x2=0.0554,P=0.457。结论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疾病疗效确切,且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与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术后总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
鼻高反应性疾病;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
1.1 文献检索
通过计算机检索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及Pubmed,ovid等数据库于1961年~2015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相关文献。其中文献语种不限。同时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参考。本次研究的中文检索表达式为:(鼻茹膜高反应性疾病or变应性鼻炎or过敏性鼻炎or血管运动性鼻炎)and翼管神经切断术;英文检索以使用“nasal mucosal hyperreactive rhinopathy”,“allergic rhinitis”或“AR”,“vasom otor rhinitis”或“VMR”与“vidian neurectomy”进行组合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OAR患者的诊断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相关要求、VMR的诊断符合《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的相关标准。②所有患者在长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后效果不佳,且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2.2 排除标准
①非鼻内镜手术;②明确指出进行了其他额外手术者(如筛前神经切断术);③无法获得全文、指标不全、失访过多的文献;④对于来自同一研究机构或者同一试验人群的文献,只选取最新发表的结果;⑤任何综述及病例报告;⑥任何关于动物实验的研究以及非临床试验研究。
1.3 主要观察指标与资料提取
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后症状显著改善、改善及无改善者的计数资料。其中显著改善表示治疗后一直无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或症状轻微对生活没有影响。改善表示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但对生活仍有影响并且需要药物辅助治疗。无改善表示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改善轻微或症状加重。总改善率=(显著改善+改善)/总人数。
整理并阅读所有通过各大数据库己检索到的文献摘要及全文,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满足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一汇总,提取本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由两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和数据的收集整理。若在此过程中出现不一致意见,则请非此项研究组成员的本学科专家进行协商讨论,以多数支持者为最终意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R软件3.2.3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如果所得结果为I2<50%,P>0.05,则表明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则可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如果所得结果为I2>50%,P>0.05,则说明各研究间存在临床异质性,那么效应量的合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之后通过单个样本率的Meta分析,得出效应量,即术后总改善率,并计算总改善率95%可信区间,在此基础上绘制森林图。
使用SPSS 22.0进行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设定检验水准a=0.05,若P>0.05,则认为两样本总体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反之,则认为两总体率不等。
2.1 纳入资料概述
将符合纳入标准且不满足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统一汇总,本次系统评价共纳入5篇文献。其中P.J Worwald等9例患者共行14侧手术,赵长青等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其余文献均为双侧切除,且所用术式不尽相同。3篇文献只表明总改善人数,未分别说明显著改善与改善人数。
2.2 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总改善率的meta分析
①翼管神经切断术(包括单侧及双侧切断术式)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纳入文献5篇。共249例。异质性检验结果为:x2=1,P=0.91,I2=0。表明各研究组间无显著异质性,可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得总改善率为91%,95%可信区间为[0.87,0.94]。
②对采用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的3篇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为:x2=0.29,P=0.86,I2=0。表明各研究组间无显著异质性,可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得总改善率为91%,95%可信区间为[0.85,0.94]。
③采用R软件,绘制漏斗图。可见,漏斗图上的5个点均匀对称地分散在各效应点估计真实值的两侧,说明被纳入研究的不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可靠。
鼻茹膜高反应性疾病是指鼻茹膜对某些刺激因子,如免疫性的变应原和非免疫性的物理因素等的敏感性增强而产生超出生理范围的过强反应,在临床上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变态反应性鼻炎(AR)和血管运动性鼻炎(VMR)。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接受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后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有一部分患者对于目前的药物不甚敏感,鼻塞、喷嚏、流涕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为此,早在1961年,Golding Wood便报道了通过翼管神经切断术来治疗VMR,但由于当时的条件,特别是手术条件(需要在额镜下手术),且该外科技术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且长期随访疗效欠佳而未广泛开展。
近年来,随着鼻部相关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鼻内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CT扫描技术的长足进步,有学者尝试在鼻内镜下通过鼻腔入路,而非以往的经鳄、鼻中隔、上领窦径路等方式,进行翼管神经切断术来治疗难治性AR和VMR,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这种手术方式由于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且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作为支持,因此手术疗效未获得广泛认可。本文通过检索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文献,收集临床疗效等相关数据,通过系统评价的方式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就本研究而言,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茹膜高反应性疾病疗效确切,且单侧与双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于鼻茹膜高反应性疾病的术后总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但限于文献质量的原因以及系统评价的局限性,两种手术治疗鼻高反应性疾病的疗效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评价。
[1] 谭国林,马艳红,刘更盛,王建均,李维.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临床疗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6):449-454.
[2] 罗美玲,谭红专,周权,王莎亚,蔡畅,郭亚伟,沈琳.在R软件中实现单个率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3,13(3):181-18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765.9
B
ISSN.2095-8242.2017.010.18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