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战略关系研究

2017-03-07 07:05□王
理论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国有企业

□王 欣

(辽宁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战略关系研究

□王 欣

(辽宁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矛盾多发的特点决定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既相互依存、又彼此竞争的矛盾关系,秉持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的核心取向,必须依托国有企业的资本优势和稳定功能,同时有效发挥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和创新效率,循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实现二者互补、融合发展,才能顺利完成中国经济转型任务。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立统一;混合所有制

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改革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通过抓大放小、循序渐进、关停并转、股份制改造等退出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民营企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和公益性行业。由于国有企业天然体制性的低效率现象广受诟病,许多人认为,垄断国有企业阻碍民营企业壮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水火不容、相互对立[1],要求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空间。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面对国内外压力陡增、矛盾多发的局面,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战略关系,是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 中国经济转型以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形势分析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没收金融系统2400多家银行、工矿系统2800多家企业以及交通运输、招商局系统和十几家大型贸易公司等官僚资本,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新中国国营经济。“一五”计划时期国有企业高速发展,在苏联帮助下,中国完成156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在全国进行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产业布局,五年时间全国实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88亿元①本段数据整理引自国家发改委《一五计划期间国有企业发展回顾(2010)》第3段,www.sdpc.gov.cn/.,大规模兴建国有企业和国有科研机构,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交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依托国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己经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发展进入第二个黄金阶段,国有企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大规模改革。3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中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三年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大批国有企业转制变身为民营企业取得丰硕的经营成果,保留的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集体崛起②本段数据整理引自财政部《2016年1-12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第2-6段,www.mof.gov.cn/.:截止2016年年底,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国有企业达到80家,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约15万户,资产总额达到120万亿元,在册职工约3300万人,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45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上缴税金达到3.8万亿元,分别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35%、45%和40%。国有企业不畏艰难、勇挑重担,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国家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当中发挥了骨干中坚作用,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改制、兼并、租赁、出售等方式,国有企业从大多数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国有企业的战线大大收缩,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1978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户仅有14万户,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发展,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①数据整理引自全国工商联《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第1-5段,www.acfic.org.cn/.:2016年,全国共有民营企业300多万户,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约3.5万亿元;民营企业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其就业量已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全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700万人;民营企业税收总额达到5700亿元,占全国企业税收总额的比重超过30%;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64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的比重的40%,其中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比重的45%。新时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的70%、国内发明专利的65%和新产品的70%来自民营企业。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形成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公司,2016年规模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合计达到17万亿元②数据整理引自全国工商联《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第3段,www.acfic.org.cn/.,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的有528家,超过50亿元的有103家,股份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已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一批以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企业集团。在行业分布上由以轻工纺织、建筑运输、普通机械、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向重化工业、公共事业、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等领域拓展。

中国经济转型是世纪之交的重大国际事件,经过30多年的发展,转型任务仍未完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经济转型不仅改变了国内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在国际舞台也带来巨大变革,中国未来的发展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和世界格局,受到各方关注,同时招致巨大外部压力和挑战,各种敌对势力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干扰和影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期望达到各自的战略意图,对中国顺利转型构成巨大威胁[2]。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是国内政治经济和各种社会利益关系重构的过程,矛盾冲突陡然增加,改革过程中,完善强大的国家体制需要较长历史时间,在此过程中,社会稳定居于决定性战略地位,没有稳定的国内环境,旧体制可以轻易破除,但是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无从谈起,同时,发展是中国面临的迫切任务,如何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性任务。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必须优先考虑国内稳定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应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等不安定因素。

3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战略关系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渐形成了双赢的新格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扮演了经济发展的车头和引擎的角色。同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升级,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不时响起,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垄断获利问题不断被各个方面所诟病,国有企业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的论调不断上扬,呼吁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的声浪此起彼伏。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也不例外,事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称为矛盾关系,矛盾是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矛盾中有相互依存,相互依存中有相互矛盾,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也构成一对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既有相互竞争也有相互依存,如何理性地分析和处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二者的矛盾关系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3.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各具优势的相互依存关系

3.1.1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共同创造者。中国仅用了30多年就迅速形成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国有企业属全民所有,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3]。国有企业资本力量雄厚,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历史上的光荣和辉煌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创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依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家行使经济建设能力的直接手段,推动关键性产业的发展并且保障经济调控措施的执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在全面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有目共睹。同时,民营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优势也日益彰显,民营企业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发展机制和持续成长力,民营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民营企业是国有企业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基于对以上共识的把握。30多年来中国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发展得稳,发展得协调。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相互协作,要比单纯依赖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有效[4]。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发展方向就是要将做强国有企业和壮大民营企业同步推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创造物质财富的主体,它们都为中国崛起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才是中国经济日益繁荣、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力和未来保障。

3.1.2 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前的市场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已经席卷世界,中国也不可避免受到外资的冲击,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已经是普遍现象,强大的跨国企业集团纷纷进入中国,优质低价的外国商品充斥中国市场,面对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强大的西方跨国企业集团是中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二者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各具优势,但是面对强势外资企业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无力独自对抗,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和有效合作是中国经济适应外来冲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必须依靠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国有企业掌握重要的行业和领域有利于保障政府的有效行政能力,防止外资企业借中国经济转型之机侵入中国的经济核心领域,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经济大环境,否则,核心行业被外资控制,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失去依托和基础,民营企业将直接面对强势外资企业的打击,前景必然不堪设想。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首要问题,不能有片刻的懈怠。政府力量的强大特征和国有企业的稳定性特点使其能够在纷乱的国际环境下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并且承担发展经济的主要责任。30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发展大型国有企业的基本原则,依靠国有企业拉动社会基础建设部门的生产和科技进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并且依托国有企业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核心领域,为民营企业的经营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和物质材料。同时,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是中国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有力的外部支撑性力量。30多年来,依靠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和超强的创新能力为中国市场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消费品,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鉴于此,在未来的国家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上发挥国有企业的稳定性特点和可持续性、可靠性特征抵御外资侵袭,同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灵活创新、数量庞大的优势带动中国经济不断适应全球化竞争,实现飞跃式发展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3.1.3 国有企业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坚强后盾,民营企业是带动中国经济改革的龙头,二者融合发展是未来中国企业前进的大方向。中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先决条件,国有企业的改革是重中之重。历史经验证明,国有企业是转型时期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有企业的作用仍将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社会的转型必须在相对有序的环境下进行,确保国家的行政能力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政府拥有必要的经济资源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基础,国有企业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以社会和政治稳定为大局,循序渐进推动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和壮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国有企业,具有战略性地位的国有企业要保持绝对控制权,政府必须牢牢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并以此为基础保持政府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强大而有效的行政能力,实现国家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防止出现大的社会政治动荡,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国有企业是保障政府行政能力的关键性经济基础,民营企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具前景和活力的因素。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强大的政府则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如果国有企业被削弱,市场经济秩序出现混乱,政治稳定局面被破坏,失去了政府的有效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样,国有企业天然的体制性缺陷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困难,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取向。世界各国企业发展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在国有企业中纳入一定规模和各种形式的民营企业资本,充分吸收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明确责任,有效缓解国有企业的制度缺失,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应该继续牢牢控制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大型国有企业,为中国的稳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同时,在高风险行业、新兴行业、高科技行业,尽可能地向民营企业注入国有资本,或者与民营资本合作建立新的企业,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本优势,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帮助民营企业渡过发展的资本瓶颈,改善民营企业的资产配置状况,提高民营企业运行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未来中国企业的合理走向。

3.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一定层面上构成竞争关系,相互对立,相互斗争

3.2.1 企业之间必然存在竞争,所有制形式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原因。事物之间的斗争是无处不在的,是具有绝对意义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所有制形式如何,在市场环境下,为获得经济利益,所有企业必须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创造出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国有企业固定取向并不是与民营企业为敌,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存在特定的所有制对立,国有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民营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存在所有制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则,积极退出普通的竞争性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所有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行业后,已经很少直接与民营企业竞争,民营企业面临的对手是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反而成为民营企业同外资竞争的坚强后盾。中国的发展要依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融合发展,民营企业要树立双赢才能真赢的观念,懂得合作,学会让利,不能错误地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当作是绝对斗争的关系,也不能简单地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依附的关系,理性的选择是让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建设,走融合发展道路[5]。

3.2.2 国有企业依靠资本和政策优势压迫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妨碍民营企业发展是个伪命题。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很多观点把原因归咎于国有企业的强势压迫。理性地回顾历史,30多年来国有企业已经退出了绝大多数行业,目前基本处于资源类、能源类、军工类、公益服务类行业,已经很少与民营企业进行直接的市场竞争,在所有开放的行业中,民营企业面对的直接对手是外资企业。从实践效果看,在这些竞争性行业中,民营企业并不占据优势地位,反而是外企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外资企业才是民营企业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食品行业,卫生用品行业,服装行业,家用电器行业,原因在于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时间比较短,大多数民营企业刚刚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进入发展阶段,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企业真正的发展成熟壮大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仅有30多年的短暂过程,大型企业很多脱胎于原有的国有企业,新建的民营企业多数资本规模不大,技术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技术储备不足,增长方式粗放,生产运行质量低下,主要依靠低成本生产、低价格竞争,基本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缺少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导致民营企业平均生存期较短,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成长性企业较少。相反,外资企业经营资本规模大,涉足产业广泛,产品技术含量高,现代企业制度极其完善,股权结构科学合理,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决策科学性高,市场竞争力极强。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很难迅速适应并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集团抗衡,结果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受阻,发展空间不断被压缩,市场份额不断被抢占。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退出任何一个行业后并不能导致这一行业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反而可能造成外资企业趁虚而入,打垮吞并相关的民营企业。相反,国有企业依靠政府的资本和政策优势还可以与外企进行一定程度的抗衡,并且保护相关的民族产业不被外资控制,民营企业的相对薄弱和外资企业的空前强大直接导致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很大阻力,与国有企业关系不大。民营企业发展的成熟度是市场主体与市场需求不断博弈的结果,民营企业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壮大实力去参与市场竞争并赢得竞争,而不是一再地把自身发展受阻的原因归结为国有企业,并且期望通过瓜分国有企业仅有的行业市场去维持自身的生存,这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十分不利。

3.2.3 基础性、公益性行业限制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有其合理性。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些行业国有企业依靠市场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压榨民营企业利润空间,阻碍民营企业壮大。理性综合分析可知,垄断国有企业存在原因有行业的自然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行业多数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投入而且回报缓慢,或者需要技术积累以保障可靠性,国有企业在资金、价格、技术可靠性上有综合优势。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可能在某些方面可以达到要求,但是不可能在综合实力上超过国有企业。以民营企业进入铁路运输行业为例,旅客乘车服务、卖车票、搞日常维修可能民营企业有优势,但是高技术、低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就不一定胜任。由于资本的逐利天性必然导致产品和服务价格提高,而且铁路交通的规模复杂性是普通民营企业无法胜任的,当前中国民营企业还不具备实力去很好地经营。很多此类的行业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国营的[6]。另外,国家垄断性质的领域很多都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公益性行业,这些行业以资源类、军工类、能源类企业为主,资源和能源是全体人民共有的,不是个人的,获益也必须在广大人民范围内分配,而不能由某些人获得,这些产业本来就具有公益性质,原则上是不允许获利的,是为百姓生活、生产服务的,也不适合民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去经营,否则就会损害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30多年来,在技术条件准许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针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问题,国家已经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结构调整,使民营企业能够直接进入更多重要基础行业;针对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国家正在逐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针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现代商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政策措施,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开拓更大空间,党和政府正在积极致力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研究结论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的矛盾关系。中国经济转型是国内外利益关系重构的过程,不安定因素较多,国有企业作为稳定性因素必须保存,中国的转型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是转型时期保持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抵御外部压力的关键因素,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有企业的作用仍将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国有企业仍将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力量的重任。民营企业相对不成熟,壮大还需时日,无法独立担当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但其管理机制和创新能力的高效率却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家经济转型、高科技行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应循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在企业内部微观领域的融合发展,依托国有企业资本优势,扶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壮大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借助民营企业机制优势,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融合发展中相得益彰、共生共赢,为推动新一轮振兴各尽所能。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有可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享的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完全能够共同将企业做强,形成国有企业巨龙远航、民营企业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引领气势磅礴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1]赵振华.国企民企,不是你死我活[J].人民论坛,2012(15):28-29.

[2]齐平,赵羿安.非正式制度与国企民企融合发展[J].江汉论坛,2014(10):16-21.

[3]郝博雯.民企问题不能怪罪国企[J].人民论坛,2012(15):30-31.

[4]项冶,张静.大企业时代国企与民企需融合发展[J].红旗文稿,2012(19):14-16.

[5]金立群.促进民企与国企和谐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4):46-48

[6]卢金钟,雅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与民企共同发展的实现路径[J].理论探讨,2016(03):93-97.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11.028

F064.2

A

1004-0544(2017)11-0166-05

王欣(1977-),男,辽宁抚顺人,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杨 幸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转型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