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广阔而灵动的教学平台,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现代教学媒介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目标的优化,为教学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并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元交互传播,为中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中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42-02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教学辅助功能,用网络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大的交互性增强中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引领学生深化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欣然遨游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一、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模式和效果。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工作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生活范围狭窄、教学任务繁重,信息获取渠道缺乏,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难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目标。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资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学资源光盘构建了一个便捷获取最新教育、教学思想的平台,中学语文教师得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查阅最有借鉴价值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从海量的经验文章、优质教案、课堂实录等资源信息中感知新课程的深刻内涵,逐步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立足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海量“教学参考”资源,克服了传统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局限性,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教师能够结合资源中其他同仁的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科学地优化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互动过程,归纳、选择、总结出有对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熟悉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及使用技巧,从而提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尽管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却往往与情感态度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认知情绪,一个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其是否有较高的趣味性。教学内容是否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刺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喜新、求变的普遍心理出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多媒体画面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以语文教学内容为本,用图画、视频为辅助,动感地表现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提升教学趣味性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能动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思考和探究之中。例如,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想象和理解而感到乏味。于是我们课前制作了PPT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伴随课文朗读一一展示相应的场景,把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变为历历在目的真实画面,学生得以亲眼看到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深入研讨、分析课文,在兴致盎然中领会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并透过巧妙的构思和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感受到德拉和杰姆的不幸命运和美好品质以及彼此真诚相爱的心,进而经历一场圣洁爱情的洗礼。
三、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难点内容的化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总是由直观形象到微观抽象,而抽象思维的发展应充分借助直观形象。由于中学语文教学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与阅历相距甚远,在客观上构成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这就需要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形成丰富、深刻的认知,架设起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要点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限制,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支持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的同步传输,用直观、动态、比较的方式表现抽象、静止、孤立的语文教学内容,在网络资源及数字化互动软件的灵动运用中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化解了教学难点。比如:在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课时,课文描述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一点交集,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尽管教师努力启发引导,但学生依然会对范进醉心功名的腐儒形象和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其态度的巨大变化缺乏本质性的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下载《范进中举》的视频短片,让同学亲眼看看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的生活状态、中举后喜极颠狂的丑态、胡屠户前倨后恭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在视频短片的回放和教师的重点解说中逐步看清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毒害。这样一来,知識的来龙去脉清晰,理解的层面上浮,难点内容有效化解于真实情境之中。学生得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动地总结出范进的形象以及由此体现的主题,知识的掌握自然、平顺、水到渠成。
四、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向新课程要求的方向发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开拓出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学语文教师应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主动与网络平台上的其他远程学习成员进行讨论和辨析,在充分的多元探究中发现真谛、获取新知。在比较·探究:《闲话章太炎》(叶兆言)和《论逆境》(培根)时,我们给学生推荐了新课标123、中学语文学习网、国家电教馆网站等现代教育信息网站,指导学生注册登录资源网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取与课堂教学配套的视频资料,把知识学习与网际多边专题性自由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在开放性的学习和远程研讨中掌握和明晰语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而且有效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五、以現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学主张,立足课堂教学这一轴心,将语文教学内容向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畴深化和拓展,全面体现了新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方向。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中学生而言,单一的语言讲述难以建立起全面、深刻的认识,需要借助用于海量信息的网络平台,通过真实、动感的媒介提供更为丰富的相关资料。现代信息平台具有大量储存和传递信息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调取信息资源库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有意义的活动,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信息的交互传输,扩大语文知识面,参与网络中的各种语文应用活动。如在学习《贾芸谋差》一课时,我们就启发学生在网上阅读《红楼梦》中的相关章回,观看视频资料,更多地掌握故事的起源、发展和结局情节,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建立丰富的感性积累,打下扎实的认知基础。而在学习《文艺随笔入门》后,我们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学生习作”征稿活动,通过习作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全面、整体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现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信息传递模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要,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明显的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准确掌握信息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采集存储、信息智能化分析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信息资源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力推动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9).
[2]张立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4,(46).
[3]魏晓辉.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J].试题与研究,2015,(11).
[4]刘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快乐阅读,2016,(02).
Abstract: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a broad and flexible teaching platform,which bring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s. Dynamic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dia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can help teacher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idea,th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the teaching goal optimization,provid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teaching,and through the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add new vigor and vitality to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organic fusion;optim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