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通
教师教学中若仅仅依靠语文教材来为学生积攒写作素材,必定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更要注重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一、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阅读中,课外阅读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和理解方面的能力提升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课外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明确其重大意义,肯定起对作文能力提升的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外阅读比大纲规定范围之内的内容更具吸引力,这与大纲内容的宣教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拆分解读,这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积极性。相比而言,课外阅读有关的内容则更加精彩和耐人寻味,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更加喜欢语文。同时,其分析和辩解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作文写作中,学生能够充分吸收和引用这些内容,一方面提升了作文的厚度水平,另一方面还使作文更加可读。从而充实了小学作文,使其作文免于“形式化”的通病。
二、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作文的社会意识
识字和理论、作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社会实际、生活等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同样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将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具有丰富的素材资源。如果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小学生写作的作文将会成为单纯的文字重复堆叠。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其社会意识的提升主要靠课外阅读来实现,并且,学生的社会意识也会通过课外阅读而得以提升和培养,使学习、作文、社会、教学四个方面联系起来,赋予作文以思想。有着“小社会”之称的学校在本质上与真实的社会区别非常之大。独生子女在当前学生中占据主体,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社会。学生了解社会的唯一途径就是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多了解国家、世界时事,使学生视野得到扩展,使其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上的诸多事物。学生在此类课外阅读的帮助下,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与氛围产生充分的熟悉,学生只有了解生活,理解生活,才能提升作文的社会意识,才能让作文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视野。
三、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学生所储备的知识量对学习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外阅读则是 解决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僅可以学习更多的汉字,还能锻炼写作和语言水平,使知识量得到提升。学生通过课外书的阅读能够认识更多的生字,运用更多的语言,写作的素材也可以得到积累。与此同时,学生对情节、场景和心态等进行描写时,也可以充分借鉴课外书的经验,这将极大的丰富学生日常写作的素材,使学生的大脑得到丰富。在阅读课外书籍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书中描写情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充实自身的写作技能。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为一个协助者,让学生将看到的描写人物或环境的语言记录下来,积累成写作素材。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最典型的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小学生就像一幅简笔画,在他们的世界里开始有一些条条框框,但是色彩并不明朗。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日记中,都或多或少看到小学生稚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不是目的,写作亦不是目的,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才是目的。课外阅读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活动性”或“经验型”的学习行为,其行为实施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践活动中心,在教学实践中,它的表现就是写作。从广义上讲,课外阅读目标指向的是问题解决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在开放的多种多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交流、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体验与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的内容不是事先预设好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是针对校学生自己的实际,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发现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阅读内容是一个广阔的、丰富的、开放的概念,它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阅历、需求而确定的。这也为学生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