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
【摘 要】对互联网+的内涵进行剖析。并对全民艺术普及与互联网+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当前互联网+与全民艺术普及在向传播地位基础化、传播角色主体化、传播对象多元化这些方面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全民艺术普及;结合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77-01
在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和快捷。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并且解释为“创新2.0下的互联网同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与新业态。”这也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互联网+给予了政策方面的肯定。互联网同传统行业的结合引发了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与重构。那么对于全民艺术普及与艺术传播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一、互联网+的内涵
何为互联网+,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专家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在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应用和扩散的过程。有的专家从思维整合角度出发,认为互联网+是将互联网的思维与国家各行各业的实体经济相结合,从而促使经济转型和高效增长。也有的专家从互联网平台出发,认为互联网+给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平台,不同产业和行业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且不断地创新和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生态链。
根据互联网+的时代内涵,结合全民艺术普及的特征与重点,互联网+在全民艺术普及中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生活配置要素中的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运用到各行各业各领域中。在全民艺术普及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从整体上对艺术文化进行冲击和改造,改变和重塑着全民艺术文化普及的新形势。
二、全民艺术普及与互联网+的关系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国民素质的提高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而如何广泛地传播文化,促使民众都能提升文化水平,成为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全面艺术普及是一种较新的理念,它提出的目的和初衷是有效提升国民艺术水平和艺术素养。
互联网+在艺术行业引发重大变革,同时对于全民艺术普及来说,这意味着互联网+与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互联网是全民艺术普及的一种工具,而自从互联网+提出以后,它就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变成了一种主动参与的角色,两者的关系由原来的使用与被使用,变成了相互间的交流与互动,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三、互联网+背景下全民艺术普及的新态势
互联网+与全民艺术普及的关系在功能、地位、作用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地位基础化。在传播地位方面,以前的全民艺术普及虽然目的和初衷是针对广大民众,但是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全面艺术普及虽然考虑了大众的各种需求,但是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很多民众获取信息并不是那么便捷。而互联网+的提出,为全民艺术的全面普及提供了可能,使得艺术普及的传播得以基础化。以承德市群众艺术馆来说,馆内增添多种互联网智能设备,使得老人和小孩通过数据可视化、智能图表等一系列直观的形式对艺术有了充分了解。
(二)传播角色主体化。在互联网+提出以前,艺术馆这些文化载体在全面艺术普及的过程中都是主动向群众灌输和传输艺术知识,但是在群众看来,则处于被动接受中,无法自主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而互联网+给全民艺术普及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它通过一系列可交互设备与全新理念,使得艺术方方面面体现在群众中。还是以承德市群众艺术馆为例,之前馆内会通过讲座培训和示范教学的方式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但是普遍反映这种效果不好,群众积极性不高。后来,馆内添置了智能交互设备,并且结合不同群体,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趣味竞答活动,在一系列智能设备上完成,使得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
(三)传播对象多元化。全民艺术普及的对象是针对民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为全民艺术普及虽然知识多且具体,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的感受。互联网+可以针对不同群体的兴趣和爱好,制定和推送不同的内容。例如,设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先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关注人的年龄、爱好、教育程度等,然后再推送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学到了知识,达到了全民艺术普及的目的。
四、结语
互联网+是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全面艺术普及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将互联网+的优势与全民艺术普及的任务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在艺术普及与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全民艺术普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观,2016,(5):12-15.
[2]蒋晓丽,贾瑞琪.“互联网+”时代艺术与传播关系的嬗变[J].当代文坛,2015,(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