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冯小刚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于近日上映,由于其对银幕画幅的创新——圆形画幅而赚足了噱头,本文从圆形画幅、人物形象、影片寓意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文本分析,试图解析隐藏在影片背后的深层寓意。
【关键词】圆形画幅;窥视;荒诞;现实主义;寓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51-01
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今年11月18日展露银幕,和以往的“冯氏喜剧”相比,此片不仅在圆形画幅方面做出创新,更多了几分严肃性。
一、圆形画幅,窥视生活
冯导对画幅进行了大胆创新,打破了观众习以为常的观影经验,全片采用了圆与方的画幅交替进行叙事。画幅随着故事剧情做出相应改变,在南方小镇画幅是圆形的,当李雪莲来到北京后,画面随之变成方形,寓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种圆形画面似一种手持单筒望远镜“单向看”到的景象,在观众心里自然产生了一种“窥视”的快感。但这种窥视并不是主观的窥视,而是在“大影像师”的讲述下而产生的窥视,所以呈现出来的是客观镜头。导演意在制造一种“间离效果”,产生他者观看的距离感,能够让观众跳出故事从而冷静、客观地看待整个故事的经过。
二、用荒诞来终结荒诞
和《秋菊打官司》相同,影片故事都反映了女性的维权意识,但不同的是,此片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式的幽默。
我不是潘金莲,我是李雪莲:为了与丈夫秦玉河分房子而假离婚,到最后竟然成了真离婚。那负心汉秦玉河在分得新房后不仅没有和自己复婚,反而娶了别的女人,还认定他和李雪莲是真离婚。为了证明起初的假离婚,李雪莲一气之下走向了告状之路。最先状告的是前夫秦玉河,背信弃义,不信守承诺,她要“先打官司,证明这离婚是假的,再给秦玉河个龟孙结回婚,然后再离婚”。她要证明这离婚是假的,还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为了这些荒诞的目的,李雪莲开始了她荒诞的告状之路。
厨子赵大头,我也是被事逼的:赵大头和李雪莲是初中同学,在中学时就对李雪莲有意思。几年后,赵大头的老婆死了,便想娶李雪莲过门。在李雪莲家里,帮她施计灌醉了看视的官员,带她去爬了华山,并在宾馆占有了李雪莲。再次得到爱情滋润的李雪莲以为得到了幸福,却听到了打电话的赵大头道出的利用自己的真相。“我想跟你结婚是真的……我也是被事逼的,我的儿子,在畜牧局等着转正呢。”
负心汉秦玉河:在李雪莲去厂里找他质问是不是真离婚时,当着众人指责李雪莲新婚之夜不是处女,并骂她是潘金莲。县里为了压住李雪莲不让她继续上告,便想笼络秦玉河先和他现在的老婆离婚,再和李雪莲复婚,然后再和后来的老婆复婚。但是秦玉河不受诱惑,他有自己的道理。他说在这个事情中受伤害最大的不是李雪莲,是他现在的老婆。十年后,李雪莲在北京农贸市场被王公道一干官员抓到时,却被告知秦玉河已经死亡。被告已不在人世,原告再去告谁呢?至此,这场闹剧终以秦玉河的死亡而荒诞地收了尾。
三、现实主义的寓言故事
电影与其他的艺术门类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与现实的“近亲性”。电影艺术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可以复制现实,刻画现实生活。《我不是潘金莲》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现实主义题材,用镜头刻画了在官本位统治下,小人物的命运。
朴素的价值观,复杂了案情。李雪莲为了自己的名誉一次次地上告,可以说是女性维权意识的增强,但也显示出了小人物法律意识的淡薄。“影片并没有美化李雪莲,相反,她身上有不少让人看不惯的毛病,却是社会现代化的推动因素。这是社会走向民主与法制必然会大量面对的人群,表现他们更有现实紧迫性。”为解个人心头之恨,李雪莲甚至想要雇人杀死秦玉河及相干官员,这种狭隘的个人主义正表明了,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也要关注小人物的生活状况,社会需要制定新的策略,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电影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的消遣品,更是一种艺术,好的影片总能在满足观众娱乐心理之后还能让观众回味无穷。影视艺术是大众艺术,在创作时更应该贴近现实,贴近观众,以人为本,创作出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当然,在这种创作要求的基础上,也应该保证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多样化,只有这样电影市场才会更有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顾小喜.游走在方与圆之间的任性[J].电影,2016,(11):
108.
[2]滕朝.专访刘震云—我不伺候导演,都是导演伺候我[J].电影,2016,(11):32-37.
[3]嘉龄.人情世故主要人物谱[J].电影世界,2016,(586):
14-17.
[4]Joker.專访冯小刚:我就是想过把瘾[J].电影世界,
2016,(586):19-25
[5]张晓琪.刘震云专访:我不提供幽默,我是生活的搬运工[J].电影世界,2016,(586):27.
[6]胡克,游飞.《我不是潘金莲》四人谈[J].当代电影,
2016(11).
[7]麦茨.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