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我校通过整合学校资源,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改变以往德育的空洞性、随意性、零散性、低效性的弊病,形成德育教育系列化。
我们以“成长”为主线,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通过儿童自身的体验转化为他们内在的思想品质,把德育的目标内化为基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成长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身心特点、便于操作、主题鲜明的德育课程承载方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使学校德育更加课程化、系列化。
一、课堂德育资源
1. 学科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近几年,我校任课教师充分挖掘和融会贯通,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未来教育活力课程
学校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塑造我们希望的未来,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引进公益、课程、义工、企业、媒体等多方资源,推出“面向未来, 持续发展”未来教育课程项目,增设了传统文化、国际理解、数学应用、科学生活、健康体育、环保节能、艺术修养七大项目90多个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在国学启蒙、绘本阅读、魔法数学、新闻时事、电脑绘画、无线电测向、英语话剧、球类活动中激发了潜能,培养了特长以及良好的生活情趣、艺术气质和文化品位,帮助他们打开眼界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培养了自信心,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 专题教育课程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实践,通过主题班会、级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学习、诚信、健康、劳动、环保、守法、创新、勤俭等专题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课堂,提升学生行为习惯和素养。
4. 成长指导课程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小组,结合心理课题《网络时代儿童成长的心理问题与干预策略研究》,对学生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成长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校园品牌活动课程资源
1. 校园节日课程
我校努力构建的德育特色品牌,凸显“为每个学生拥有美好童年服务,为每个学生拥有幸福人生奠基”的目标追求,我校2008年开始德育课程化的探索之路,通过1-6年级分别举办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成长节、诗歌节、合唱节、器乐节、书画节、配音节、戏剧节、辩论节、游园节、爱心节等校园节日,塑造快乐学习、求新进取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展示自我、收获信心、感受快乐、健康成长。
2. 国旗下讲话课程
围绕德育目标设计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教师、家长和学生借助启迪性的故事、经典诵读诗篇、校园生活照片、视频短片、公益宣传片、爱国歌曲欣赏、歌舞表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品质培养熏陶,达到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
3. 仪式教育课程
仪式是一种文化和愿景,是学校管理者的智慧和气度。简约、丰厚、生动的仪式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是教育理想与人生梦想的集体放飞,能唤醒学生对生命的重大感悟。近年来,我校不断拓宽德育教育的新途径,将仪式教育作为载体,积极构建德育课程化,取得显著成效。把入学礼、开笔礼、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祭孔仪式、入队仪式、军训、毕业典礼这些显性的德育资源转化为理想的德育课程,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中化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力量。
4. 传统节日课程
精心设计,提升传统节日为精品德育课程,为师生搭建德育自我体验的平台,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通过亲子手工制作灯笼、风车、贴画、手抄报等形式,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激发和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让传统文化陪伴学生的成长。
三、生活德育资源
1. 劳动实践课程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包饺子、开辟菜地种菜、清洗鱼池、制作水果拼盘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的良好品格,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2. 社会公益课程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爱心义卖,向地震、旱灾地区捐款献爱心,到福利院探访老人,组织学生和启聪学校进行联谊、为启聪学校捐书、为连南小学、阳江白沙中心小学、新疆伽师县学校捐款、捐书、捐建图书馆等活动,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
3. 社会体验课程
发挥社区硬件设施资源作用,如青少宫、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商企业等,让学生在课余有自助参观、交流、学习的好去处,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构建“学生体验合作基地”,编印《学生体验课程手册》,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大舞台观察、体验、历练,课程活动后及时总结分享,展示成果,学生在德育系列课程中体验、感悟和提升,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了解社會,激发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四、网络德育资源
学校利用现代多媒体互联网+的模式,开发网络德育资源。利用校园网开辟网络德育版块教育专栏,以班级为载体,通过微信、Q群、微博、微信订阅号、公众号、校讯通等宣传渠道,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组织师生、家长进行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网上寄语等活动,扩大德育教育范畴。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不断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知识需求,通过强有力的网络感染力,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