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7-03-06 21:51谢福胜
教师·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岳麓区教研培训

谢福胜

教师专业发展涵盖教师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技能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很多,以课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不失为一条成功的经验。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得从教师培訓课程建设做文章,通过科学构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之所需;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投身于各级各类课程建设,让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实现专业发展。笔者结合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以下简称“岳麓区”)师训实践,就如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点粗浅认识。

一、科学构建分层培训课程体系,搭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脚手架

时下,教师培训呈现一片繁忙景象。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表面热闹的培训其实还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培训目标不够明晰,培训对象指向模糊,重复培训充斥;培训课程缺少系统规划持续跟进;培训形式相对单一,等等,从而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当中,培训课程是一个起着联结纽带作用的关键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的本意来源于拉丁语词根,是“跑道”的意思,也可作“奔跑”理解。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理所当然要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跑道,让教师按照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奔跑,从而实现其专业发展。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不同教师也存在着培训需求差异。因此,只有分层设定教师培训目标,分层确立与之相对应的培训课程及培训方式,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适应期、探索期、成熟期、专家期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途径,构建了岳麓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包含“职业道德修养类课程”“知识拓宽类课程”“学科类培训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教育科研类课程”五个模块,涵盖道德修养、业务知识、业务能力等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以刚入职的教师培训为例,他们工作热情高,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知识丰厚,能较快地接受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往往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及其重点、难点把握能力较差,也不能较好组织课堂教学。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基本的课堂组织入手,教会他们如何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同时,需要加强教材教法分析。为此,针对新教师,我们重点开设了学科教材分析、学科教育心理学、教学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管理等培训课程。按照培训课程体系,有序铺排区新教师培训、青教会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等系列培训活动,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阶梯和路径。

二、合理推进教研活动课程化,拓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日常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研训一体是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种基本策略。但如果缺乏系统设计,日常教研活动往往平庸低效。传统教研活动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教研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随意性大;教研活动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组织形式单一,教师缺乏兴趣热情;研讨缺乏深度,教研活动的成果对后续实践指导意义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日常教研活动功能的有效发挥。我们认为,教研活动不仅要有活动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有聚焦问题的主题;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而且还要有明确合理的目标;不仅要有预设的目标,而且还要有目标达成后的反思与行动跟进;不仅要有单一主题的突破,而且要从学科发展的视角研究教师、教学,实现教研活动的课程化。所谓课程化,就是要将教研活动的内容组织赋予课程的性质,使教研活动内容转变成课程。

近年来岳麓区从课程建设的高度着眼,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一是寻找与发现问题,将问题主题化。“如果隐藏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的‘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不被提出来讨论,将无法开启行动研究的大门。”教研员通过下校调研、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听课观课等渠道,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经由去粗取精、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过程,将影响学科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且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提炼出来,作为后续研修活动的“研究主题”。二是聚焦问题解决,将主题课题化。对教研主题持续关注,教研主题就转化成为了课题。我区教研员根据各学科实际,聚焦问题解决,带领教师协作攻关,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过程,既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教研活动品质提升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精进的过程。三是加强成果应用,将课题课程化。包括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专题讲座、视频资料、作业设计、检测试题等课题成果应用到培训实践,是难得的培训课程资源。课程化的教研活动可以设计成系列的培训活动,如专题讲座、课例研讨、同课异构、教学沙龙、教学展示,等等。

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切体会到:教研活动课程化立足于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从问题导向、整体思考、系统实施着手,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环节,极大地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时空与专业引领保障。

以中学语文教研为例。“作文要不要教?”“作文教什么?”“作文怎样教?”这三大困惑一直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症结。基于教师和学生作文教学和写作的难题和问题,岳麓区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教学实际问题归结梳理为语文学科作文教学的研讨专题,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围绕专题开展研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经过两个学年的教研实践,形成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序列化的研究主题。并于2014年申报并获准了“十二五”省级立项课题《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及指导与评价策略研究》,该课题由岳麓区语文教研员黄晓莲老师主持,在核心团队的带动下,集结了岳麓区16所初中学校的所有语文老师参与。在课题的引领下,中学语文教研和学科活动设计了“跟课文 学写作”的三年研究规划,把研究的问题、专题和主题设计为作文教学的课程,让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次教研活动都真正体现了“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有了课程的铺排,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研讨良性地向更深更高更科学的领域行进。目前,岳麓区中学语文在作文教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开发了 “跟课文 学写作”系列教材,其中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跟课文 学写作》丛书已经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课题组骨干老师积极发挥辐射作用,研究的作文指导课例有十二堂课被定为国培送教课,分别送往怀化、邵阳、永州、衡阳、常德、株洲、长沙等十多个市区县,深受好评。

三、指导教师参与培训课程建设,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快车道

有人说,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应该成为培训课程建设的主体。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所参与开發的培训课程能更大程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能接地气,更适合参培学习者的口味。当然,参与培训课程建设,对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与挑战,正因为如此,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意义更加重大。近年来,我们创造条件,引导一线教师参加各级培训课程建设,产生了良好效应。

岳麓区现有在职教师近4000名,教师队伍体量较大。一方面,随着招聘引进的力度加大,三十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迅速攀升,超过了60%,这给师训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帮助这些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岳麓区师训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另一方面,岳麓区有一批在市内乃至全省较有影响的名优教师,如何有效发挥这些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也成为师训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2015年9月,我们抓住当前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的有利时机,主动向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请缨,要求承担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慕课课程资源建设任务。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在全面考察岳麓区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将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6个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培训标准”的慕课课程资源建设任务整体打包给岳麓区教师进修校。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我们组建了以学科教研员为组长、名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青年教师为主体共约300人参与的研发团队。慕课课程资源包建设的基本目的是要帮助中小学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点及其教学重点、难点。每一慕课课程资源包要介绍一个学科知识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原因,提出教学解决方案。内含各种资源17种(件),其中,侧重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微型课例(教学片断2件)、专题讲座(1件)设计文本及其视频资料是研发的重点和难点,对研发团队提出的极大挑战。在历时一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初步形成了慕课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流程:“集体研讨,撰写初稿—分组研讨,打磨文本—实践检验,修改文本—试教磨课,再次修改文本—录制案例,形成资源包”。 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领导、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高质量完成了273个慕课课程资源包,专家审验结果优良率100%,研发工作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慕课课程资源建设每一个环节,对参与的教师就是一次磨炼,而每一次磨炼就是一次涅槃,涅槃过后的美丽和职业幸福感,深深地印刻在教师们的心灵深处。冯菁是岳麓区博才梅溪湖小学音乐教师,2015年刚参加并被推荐参加了小学音乐慕课课程资源研发。她拿到了一年级上册《亮火虫》课题研发任务。按照要求,首先要进行专题讲座和教学片段文本设计。对于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在教研员范筝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冯老师克服了内心的恐慌,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慕课中期阶段,磨课的日子十分难熬,冯老师经常觉得烦闷。经过三、四次磨课后,《亮火虫》才有了较完整的效果。虽然参与慕课课程资源研发的过程很曲折也很漫长,但是,“慕课”历练了这位青年教师,通过“慕课”的洗礼,冯菁老师安然度过了职业生涯最迷茫的起步期,加快了专业发展的步伐。申玉是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一名心理课教师,也跟随区教研员参加了心理“慕课”, “慕课”经历更加深了其对学科的认识,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个人教学技能也获得了很大提升,并不由增加了一分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她在后来的总结中说道:“还记得初识慕课时,全新的教学形式、全新的教学对象、全新的课程要求迎面袭来,倍感压力山大。在岳麓区教研员的一路引领下,我在与同伴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蹒跚前行,一路披荆斩棘,终获硕果……我们团队十几人每周一次的课例探讨雷打不动,获得通过的课例还要经过多次试教最终才能进入录制程序,在这样的学习和交流中,不仅让我们熟悉自己的课例,还要让彼此的课例有相互的融合和衔接,既是一个个的片段,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相互的指导者,在这样的试教、评课、再试教、再评课的打磨中,一堂堂优质的视频课在我们的孕育下出炉,那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非身临其境者难能体会。”

在区级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区内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引导骨干教师将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提炼,成为实践性培训课程。例如,在2014年下学期岳麓区小学期末调研考试中,来自四镇的4所农村小学的数学合格率达100%,教学质量位居全区之首。成绩一出来,我们迅速组织教研员,分成4个小组下到四所小学调研,系统分析教学质量的成因。经过教研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多次访谈、交流,四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被总结成文,在全区教研主任会议作经验介绍。紧接着教研员帮助这几位教师进行系统整理、理论提升,并安排在当年的暑假教师岗培培训班进行专题分享,受到学员普遍欢迎。于是《好的教学质量是如何教出来的》专题,成为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被延续下来。其中的一位名叫李晓斌的教师,现已成长为岳麓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实现了由“被培训者”向“培训者”的转化。

四、引导教师深度开发校本课程,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张力

校本课程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强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有助于学校特色的创建与凸显,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发展。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参与开发课程的系列实践活动中,智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专业思想境界得到显著提升,业务能力得到长足发展。为保证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作为业务指导机构,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调学校自主、实行申报备案制度。我们倡导学校自主开发并申报备案。对于备案学校,从多种渠道调研,及时了解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困惑与需求。二是提供分层指导,建立分享机制。实行教研员点校联系制度,建立区域交流平台,打造学习共同体,分层分校进行主题分享交流,互相学习、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三是突出问题解决,及时释疑解惑。提倡学校以课题的方式管理和推进,避免急功近利。突出问题导向。如引导学校关注顶层设计、关注课程评价设计、关注厘清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关注只做加法不做整合的问题、简单整合等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在教师进修校的指导下,岳麓区中小学教师踊跃投身于校本课程建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实践中,研究者角色凸显,创造性迸发,专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岳麓区实验小学构建“内外同致”课程体系,旨在引导每一个课程中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在关注“用”(社会实用)的同时,更要关注内心世界。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更多的向内积淀。实行学科内外统整,打破教材编排结构,打通学科间的隔阂,对国家课程进行重组融合、二度转化。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老师们深钻教材、互相交流,一轮轮观课议课磨课。学科内外的“统整”过程,极大丰富了老师们的知识面,使其在精进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多地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他们在保有个人课程自主的同时,有了更多团队合作的机会,从而得以取长补短,在不断的心得交换与脑力激荡中舞动成长。岳麓区博才寄宿小学开展了“六艺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以及反思总结,老师们始终在学校“六艺课程”的引领下行走在研究的路上。课程建设的过程,成为了每一位老师学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智慧生成的过程。在实践中,老师们发现了“融、减、加、强” 课程整合途径,开创了名师示范走课-师徒同质构课-特色教师展课的特色研训模式。课程建设中不断喷涌的灵感与火花让老师们引发出更强烈的教育热情,研究中教育价值的自我探索,让每一位老师找到了合适的发展“跑道”。2011年以来,学校涌现市级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1人,區级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一些教师还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科学组李跃辉老师成立了机器人社团,刘敏老师成立诗词朗诵社团,语文学科廖惠泉老师成立了楹联社团、美术学科龚萍老师老开发了泼墨课程、彭智老师自主研发街舞课程,等等。博才老师们在课程研究中逐渐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舞台,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作为工作的动力与目标。

这是一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课程建设必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好课程、好老师、好学校,好学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马 颖.新入职教师工作中面临的困

惑和对策[J]. 甘肃教育, 2016(2):

26.

[2] 陆道坤. 斯坦福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

究与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14

(3):48-54.

[3] 朱旭东.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

建构[J]. 教育研究,2014(6):81-90.

[4] 王 岩,杜松楠,曲 巍,等. 教师专业

发展阶段及分层培训的实证研究

[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27(6):

34-39.

[5] 陈 桃.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与之相 适应的培训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

教师培训,2016(3):6-8.

[6] 鲍志慧. 实施分层培训方案和促进教

师专业发展研究[J]. 安阳工学院学

报,2014,13(3):122-124.

[7] 刘良华. 校本行动研究[M]. 成都: 四

川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师进修学校 )

猜你喜欢
岳麓区教研培训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
长沙市岳麓区贝伶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浪花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