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华
广州车展前一天的11月17日,中国汽车业的注意力被拉向北方——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奔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这是第三个破百万辆的国产豪华车企业。完成这个历史性跨越,一汽-大众奥迪用了22年,华晨宝马用了11年零4个月,北京奔驰用时不到11年。
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看,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豪华车市场乃至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反映了国民消费升级的加速度。
对北京奔驰来说,这无疑是自身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前10个月,这家豪华车合资企业销量(批发量)超25万辆,同比增长29.88%。同期奔驰乘用车在华销量接近37.7万辆,也就是说,国产车占比超过66%。
无论是产销量、增速、国产车占比,相比合资之初的几年,甚至相比4年前的蜕变前夜,北京奔驰和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在华表现,都已经今非昔比。
“量”和“速”之外,“质”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对未来的影响更为深远。
100万辆整车下线的同一天,北京奔驰获得“2016年度全球卓越运营最佳工厂——最佳大规模制造厂商”荣誉。
该奖项在德国由科尔尼与财经期刊《Production(生产)》于1992年共同发起,旨在发现并表彰具有世界顶尖制造水平与运营能力的制造企业,其评选指标涵盖财务绩效、客户满意度、质量、创新等多个方面,以难度高而闻名。
此次评选,北京奔驰从来自全球13个国家的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该奖项的整车制造企业。
作为汽车发明者、全球豪华车领导者,梅赛德斯-奔驰的产品、技术、制造水平毋庸置疑,问题在于中国的合资公司能否严格保证奔驰的全球制造标准、国产车能否像德国产的奔驰车一样保持高品质。
上述问题在合资初期被屡屡提出:“北京奔驰能造好奔驰车吗?北京奔驰能卖好奔驰车吗?”
11年后,没有人再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是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合作历程中极为珍贵的一刻。”北汽集团董事长、北京奔驰董事长徐和谊在下线仪式上说。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则表示:“中国已经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最大的市场。未来,我们将与北汽集团一道,继续加大对中国业务的投资。”
几年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合作的不断深化,与北京奔驰的争气、提气密不可分。
11年来,北京奔驰的能力一直在强化:从戴姆勒海外第一个质量中心、戴姆勒合资公司里最大的研发中心,到戴姆勒全球最领先的前驱车工厂、拥有戴姆勒海外产能最大总装车间的后驱车工厂、戴姆勒海外首个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发动机制造工厂,再到生产的缸体、缸盖和曲轴三大发动机核心部件成功返销德国,北京奔驰不仅建立起了全球面积最大、综合性最强的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制造基地,同时也成为戴姆勒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前驱车、后驱车和动力系统三大平台的合资企业,实现了对梅赛德斯-奔驰核心工艺从引入到输出的蜕变。
100万辆之后的使命是什么?可以预见的是产销量、市占率、国产化率继续增长,但在《汽车商业评论》看来,更具意义的是:北京奔驰可以在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民族工业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做出自己的探索与贡献。
目前来看北京奔驰已经初步具备这样的基础。
后发优势确保了北京奔驰所导入、消化、吸收的梅赛德斯-奔驰工艺始终处在世界尖端水平,柔性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与订单式生产的實现,使北京奔驰更加快速、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发动机机加工自动化率高达95%,在冲压、装焊、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中,上千台机器人被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可以自动识别车型,并且按照相应的工艺标准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确保了产品品质的始终如一。
此外,在完全遵守戴姆勒“质量反馈环”的基础上,北京奔驰以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智能化检测系统与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面数据化监控和记录。
一方面,数控机器人、自动扭矩扳手、扭力测试仪、色差测试仪、激光测量尺等先进的电子装配工具和精密检测设备为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所有数据最终都将反馈到公共数据库,为生产部门和质量部门随时指导生产过程提供依据。其中,核心数据还必须与戴姆勒全球数据库同步并实时共享,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品品质的可追溯与全球标准化。
2016年8月1日,戴勒姆汽车集团为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成立新的数字化业务部门,未来将以“数字化”为手段,提高用户体验、减少研发投入成本、实现生产设备和零部件无缝联网。
北京奔驰作为戴姆勒数字化应用的海外主战场,作为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实践的交汇点,未来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徐和谊说:“面向‘十三五,北京奔驰将抓住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统领,以产品为主线,以体系为支撑,继续开拓进取,为广大消费者奉献更多优质产品,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引领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