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实质型囊虫病1例报告☆

2017-03-06 01:37王强刘运权刘福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质癫痫发作

王强刘运权刘福友

脑囊虫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并在十二指肠中孵化成囊尾蚴,钻入肠壁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寄生在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或脊髓内,导致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识别。特别是在非疫区散发,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误诊。现报告1例脑实质型囊虫病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情况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反复头晕、头痛2个月余”于2015年05月28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做农活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每次持续数分钟不等,间断性发作,劳作时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时有头痛,以胀痛、搏动样疼痛为主,以头顶部及颞叶为主,持续数小时不等,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无明显加重趋势。次日出现视物成双,呈左右双影,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1次,未予重视。于当地县医院考虑“颈椎病”,予颈椎牵引、针灸、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逐渐加重。病程中无精神障碍,无癫痫发作,无四肢无力,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个人史:出生在四川省小金县,现居住成都,否认疫区居住史,平素有生吃蔬菜和肉食八分熟习惯,余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

1.2 体格检查内科系统(-)。神经系统:神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外展受限,露白约2 mm,无眼震,示齿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口角无歪斜,余脑神经(-)。四肢肌力5级,左下肢肌张力稍增高,余肢体肌张力正常,除左膝腱反射(+++),余腱反射(++),共济运动(-),感觉系统(-),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

1.3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61×109/L(3.97×109~9.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2;大便常规未查见绦虫卵或妊娠节片,血清总胆固醇(TC)6.00 mmol/L(3~5.7 mmol/L),甘油三脂(TG)2.14 mmol/L(0.7~1.7 mm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D)4.55 mmol/L(2.06~3.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D)1.14 mmol/L(1.00~1.95 mmol/L);红细胞沉降率(ESR)20.00 mm/h(0.00~15.00 mm/h);血清寄生虫IgG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显示,血吸虫阴性、肝吸虫阴性、肺吸虫阴性、包虫阴性、囊虫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透明,150 mm H2O(1 mm H2O=9.81×103kPa,80~180 mm H2O,),白细胞计数9.70×106/L(0.00~8.00×106/L),蛋白定量1715 mg/L(150.00~450.00 mg/L)、葡萄糖2.73 mmol/L(2.50~4.50 mmol/L)、氯化物126.50 mmol/L(120.00~132.00 mmol/L),细菌培养阴性,细菌和真菌涂片未见细菌、抗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类风湿因子(RF)21.90 IU/mL(0.00~20.00 IU/mL),超敏C-反应蛋白、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感染免疫检测未见明显异常。头部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和部分脑室内弥漫性小类圆形囊状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点状头节囊虫头节,周围脑实质不同程度水肿(图1)。腹部和泌尿系统B超显示:前列腺稍大,余未见异常。胸部X线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眼科会诊排除眼囊虫病。

1.4 诊断、治疗及随访临床诊断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治疗方案为阿苯达唑0.30 g每天3次口服驱虫治疗,以及降低颅内压治疗(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 mL)125 mL每天1次,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 mg每天1次,减少虫体死亡后引发的过敏反应。治疗4 d后病情加重,头痛明显伴意识不清、谵妄、吼叫、反复癫痫发作,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临时予地西泮(10 mg,静推)、丙戊酸钠(400 mg静推后再给予800 mg静滴维持)控制癫痫发作。必要时予氯丙嗪(25 mg,肌注)、奥氮平(5 mg,口服,每晚)控制精神症状。患者家属拒绝复查头颅CT。治疗后5 d出现意识障碍,嗜睡,逐渐发展至昏迷,双侧瞳孔扩大,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夜间出现反复抽搐发作、谵妄,临时予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滴注)、呋塞米(20 mg,静脉滴注)。治疗7 d后病情好转,神志逐渐清楚,无精神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遂将阿苯达唑减量至0.30 g、2次/d,地塞米松增量至20 mg/d,同时注意补钾、补钙和胃黏膜保护治疗。逐渐减少地塞米松计量,症状无反复。患者共住院14 d,出院时神志清楚,言语对答流利,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癫痫发作。出院查体:神清,颈软,双侧瞳孔正圆等大,直径3 mm,对光反射正常,左下肢肌力4+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出院后遵医嘱继续服用驱虫药阿苯达唑0.3 g 2次/d,共计6个疗程(每疗程10 d),疗程间隔10~15 d。出院随访半年患者病情无反复。于当地医院复查头颅MRI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和部分脑室内可见少量小类圆形囊状长T1、长T2信号,周围脑实质水肿不明显(图2)。

图1 入院时头颅MRI-T1WI、T2WI轴位示:右侧桥脑、双侧颞叶、额叶、枕叶、顶叶多发弥漫性小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箭头所示),可见点状头节囊虫头节,周围脑实质不同程度水肿。

图2 3个月后头颅MRI-T1WI、T2WI轴位示:右侧颞叶、顶叶可见少量小类圆形囊状长T1、长T2信号(箭头所示),周围脑实质水肿不明显

2 讨论

神经系统囊虫病(neurocysticercosis,NCC)是猪囊尾蚴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之一[1]。囊尾蚴可寄生于身体的各个器官内,主要累及皮下组织、眼和神经组织内[2]。本例患者符合以下标准[3]:神经影像学检查高度提示神经系统囊虫病、病灶符合神经系统囊虫病影像学的特点、临床表现提示神经系统囊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提示脑脊液抗囊虫抗体或囊虫抗原阳性,故严格按照以上标准,本例患者的诊断级别为临床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易识别,易误诊为脑炎、脑膜炎、颅内肿瘤、脑脓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该病在非主要疫区已不多见,导致临床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容易造成误诊。有的可没有任何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有些病情波动大,时而缓解,时而加重。由于虫体早期对周围脑组织的损害和压迫小,因而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刺激症状如头痛、癫痫发作等多见,逐渐进展为癫痫、颅内压增高和精神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4],而肢体瘫痪、失语等破坏症状少见[5]。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亚急性起病,有生吃蔬菜和肉食八分熟习惯。起病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阵发性水平复视为主,在当地医院考虑为颈椎病,误诊误治,病情逐渐加重。外院头部CT扫描显示颅内可能感染,入院后行经头部MRI扫描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囊虫阳性确诊为脑囊虫病,予杀虫治疗后第4天,出现精神异常及痫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颅内压增高、甚至昏迷等,可能与大量包囊破坏,囊虫死亡产生异体蛋白引起抗原暴露诱发炎症反应有关[6],使用激素减轻驱虫药物治疗中癫痫的发生率[7],积极脱水降颅压及抗炎、抗癫痫治疗后患者逐渐转危为安。

在脑囊虫病诊断中,头部MRI扫描对脑囊虫的诊断明显优于头部CT扫描,头部CT扫描可能误诊为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导致疾病治疗的延误。而MRI检查可准确的诊断脑囊虫的数目、大小及发病部位,且疾病不同病理演变期所含成分的变化均有特征性表现[8-9]。该例患者为头部弥漫性病灶,MRI提示典型的“满天星“表现,比较罕见。

综上所述,脑囊虫病在非疫区散发,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误诊,通过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中一定要警惕虫体死亡后诱发的变态反应加重。

[1]马越涛,张星虎.脑囊虫病合并脊髓囊虫病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3):270-271.

[2]COYLECM,MAHANTYS,ZUNT JR.Neurocysticercosis:negleccted but not forgotten[J].PLos NeglTrio Dis,2012,6(5):e1500.

[3]DEL BRUTTO OH,WADIA NH,DUMAS M,et al.Proposal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uman cysticercosis and neurocysticercosis[J].J Neurol Sci,1996,142(1-2):2.

[4]GARCIA HH,DEL BRUTTO OH.Neurocysticercosis:updated concepts about an old disease[J].Lancet Neurol,2005,4(10):653-661.

[5]李瑞芳,邱峥,葛林通,等.脑囊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54-55.

[6]GRIPPER LB,WELBURN SC.Neurocysticercosis infection and disease-A review[J].Acta Trop,2017(166):218-224.

[7]CUELLO-GARCÍA CA,ROLDÁN-BENÉTEZ YM,PÍREZ-GAXIOLA G,et al.Corticosteroids for neurocysticercosi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Int J Infect Dis,2013,17(8):e583-592.

[8]朱燕娜.药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2.

[9]徐宏秀,董玉华,杨淑芳,等.脑囊尾蚴病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0,8(3):153-155.

猜你喜欢
实质癫痫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