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邂逅

2017-03-04 04:39徐健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艺术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导入、教学互动和教学延伸等方面提出了智性与怡情有机融合、深度对话与教育机制有效结合、文本感悟与生活体验叠加升华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教育艺术;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50-02

【作者简介】徐健,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江苏海安,226600)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副科长、教研员,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与教学。

一、情趣盎然的导学:智性与怡情的有机融合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前,总是要求学生先把课文通读或者泛读几遍,但这种要求并非硬性规定,教师对学生究竟有没有完成缺少跟踪督查。备课较为充分的教师,其导学会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既有预习可操作性,也有学习智性挑战性的预习题,对于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来说,的确具备导学的引导作用。然而,对于不愿主动学习的学生来说,思维梯度制约了其学习的深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导入时,可以做三个方面的学习情境设计:一是新旧知识的衔接设计。课例所在单元第一篇课文是胡适的《我的母亲》,胡适在父亲病故后,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宽容、善良、坚强、刚气。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胡适的母亲是可敬的,也是最伟大的。那么,可敬的父亲形象又是怎样的?你所期望的父亲形象是怎样的?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就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父亲的形象。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请概括出汪曾祺父亲的性格以及做了父亲之后的汪曾祺的性格。二是师生对话的互动设计。请学生结合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所写的父与子之间的事情,谈谈自己心目中父亲的形象,并在班级学生QQ群中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三是课内与课外资源的整合设计。在网络上收集关于“父亲”的美术作品、文章、歌曲等,制作一个诗、画、乐融合的诵读视频。教学内容与时尚的多媒体技术结合传达出的是独特的感受,不仅充分挖掘了学习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情愫,而且通过情境让学生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二、相机而生的教学互动:深度对话与教育机制的有效结合

教学信息化设计的原点是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是一种客观的静态性分析,通常情况下教师所具备的学术涵养足以支撑其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唯有学情分析,很多教师总是凭经验判断,做出空泛的“定性”。在进行《多年父子成兄弟》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可以将导学时布置给学生的预习问题,通过在线检测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学生学情分析的主要参考。

譬如“对《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父亲的性格,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一问题,多数学生能从课文中直接筛选出“聪明”“随和”等词语,唯独“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无法用一个词语准确概括。对此,很多教师常用“尊重”或“民主”等词概述之。显然,这种做法过于简单,概括也过于笼统。此处应该是师生深度对话的“焦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主动建构的“契机”。此时,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生活中父亲或者母亲对我“既关心但不强求”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口头发言,限于课堂时间,一般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推举代表发言,最多也只能有五六个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运用信息化手段后,可以在学生推举代表发言之后,要求所有的学生把书面内容上传至QQ“群共享”,然后让学生投票推选出比较好的文字,并撰写“推荐词”,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情感导向深沉。

三、走向生活的真情表达:文本感悟与生活体验的叠加升华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课终即学习结束,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却非常注重课堂学习的课外延伸。一是要设计保障学生课堂学习的课外补偿形式;二是要设计从文本回归生活的延伸学习内容;三是要设计学生课外学习活动与教师及时指导的信息反馈通道。对《多年父子成兄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教者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课外补偿主要是通过教学视频、在线咨询、通信沟通等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有关《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学习资料上传至信息平台,让学生能随时下载并反复使用。因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尤其是学习需要外部支持时,必要的助学有助于提升并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

其次要注意从文本内容出发,基于文本设计学习内容。譬如以课文第三节“父亲是个随和的人”这句话为起始句,结合父亲(母亲)的性格,写一段体现父亲(母亲)“随和”或者是其他性格的生活故事。当我们读到学生写的“母亲是一个寡言的人。星期日返校的村口,我希望母亲能够与我寒暄几句,可是她没有。只是一把把我拥入怀中,我顺势拥了过去又下意识把她推开。每次拥抱都是短暂的,时间长了,好像就成了一种停留不足五秒的形式,然后是母亲的转身离去。看着母亲的背影消失在被昏黄灯光映着的房屋转角,我的心中生出些许歉意”时,感受到这些文字是有生命温度的,必然能诠释生命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真情的呼唤,在学生上传习作之后,教师可将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文末的一段文字通过班级学习群发给学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让学生体味亲情的深沉与真挚。同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搜索查找龙应台的《目送》,并与本文比较阅读”,从而把学习引向生活。

第三要保证与学生进行课外学习信息反馈的及时沟通。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讲授,更是在知识维度上的情感深化。作为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语文教学,在进行信息化设计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训练与巩固,更要从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角度去挖掘精神领域的元素。然而,通常情况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者中懂教育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不够,精于信息技术的人员又缺乏教育知识。因此,在进行《多年父子成兄弟》信息化教学课外学习设计时,不是一味地提供大量的“學习资源”,而是要提供多种“学习路径”,如文末作者这样写道:“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父母对你管教的认识并在班级QQ群上展开讨论。又如,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父(母)子、父(母)女亲情的美文,通过微博向你的同学推荐。再如,撰写一段向自己父母表达敬意的文字,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给你的父母。或者,就与父母之间的一次冲突、父母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情、与父母相聚时拍摄的一张照片等,写一段反映自己心理历程的文字,真正体会到“幸福生长于会痛的心田,感动源于有爱的灵魂”,从而精心演绎人生并将“爱”的灵魂引向道德的制高点和人性的光辉处。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内容实施和教学活动评价与反馈等诸多方面。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设计者特别是不同的学习对象等具体情况,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魅力不是信息技术,而是开发的思想。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创意是无限的。教学之美总是伴随新颖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因循守旧和盲目照搬从来就与教学艺术之美无缘。

猜你喜欢
教育艺术信息化技术教学设计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及教育艺术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艺术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