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2017-03-04 23:10王锋侯长林张亮
职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贵州省职业教育

王锋+侯长林+张亮

摘 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战略与路径选择是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关键。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应根据贫困对象及其脱贫能力等不同,选择性地实施非均衡发展脱贫、城乡一体化脱贫、效益引导式脱贫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略,并从建立贫困对象分类识别系统、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有序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

关键词: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战略;路径

作者简介:王锋(1972-),男,贵州德江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侯长林(1962-),男,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和高等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1-0066-0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贫困对象的脱贫能力,是现阶段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路径和现实选择。如何选择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与路径是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关键。因此,认真探索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和路径,发挥职业教育整合人、财、物等扶贫开发资源的功能,促进贫困对象的公平发展,对现阶段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推动全面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和路径的内涵

战略就是作为组织对自身发展中的重大和全局性事项进行的谋划和方案。具体来说就是组织对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进行的全局性策划和指导。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指运用职业教育和相关反贫困理论,通过实施精准的职业教育,实现差别化贫困对象的脱贫能力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区域性整體脱贫致富的谋划和方案。路径是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路径就是指如何实施精准的职业技术教育手段,让贫困对象接受精准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内容,实现整体脱贫致富的方法和途径。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贫困对象的识别有待加强

从当前来看,贫困对象接受职业教育的面较大,对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程度还不够。目前,对职业教育贫困对象的识别主要是依靠基层扶贫开发办公室统一的家庭贫困情况登记认定,就读中高职职业院校的学生到校后只要提供学生家庭贫困认定申请表,学生所在基层单位盖章认定,学校就按照相关补贴标准申报补助。对就读职业院校的贫困对象则通过各类培训,让其接受职业技能提升训练。实际上,在认定过程中,对于规定贫困区域内外真正贫困对象的数量以及相互之间的贫困类别、贫困原因、脱贫能力、接受培训教育情况、适合的帮扶措施等信息不准确,使脱贫帮扶措施过于笼统化,缺乏针对性,影响了贫困对象接受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举措有待改进

从当前来看,虽然全国各地探索并构建了“奖、补、贷结合的学费奖助模式”、“长、短结合的技能培训模式”、“职业院校能力提升模式”等,扶贫开发由“输血式”逐渐向“造血式”转变,但是,在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贫困对象的脱贫意识不强,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扶贫开发方式未能有机结合,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就业帮扶等举措还缺乏精准性等问题,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从系统性、科学性、精准性、公平性、效益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措施还有待细化和完善。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成效有待提高

职业教育扶贫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使其顺利就业,从而能够创业致富,摆脱贫困。从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教育类型,与劳动力市场的连接最为紧密,因此,职业教育培训理论上应该要把教育培训的超前性、导向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既要注意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组织教学内容,又要注意灌输先进科技知识与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但是,不少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时,未深入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市场充分调研,只重视职业教育规模而不管市场就业形势,许多学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对学生的二次就业和后续发展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势必造成生产和市场两者之间的相互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符合岗位需求,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从而最终影响职业教育扶贫开发成效。

三、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战略选择

构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战略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着眼于凸显职业教育脱贫功能,通过职业教育的整合功能,实现人、财、物等要素有机集聚,在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公平性的基础上,不断追求脱贫成效。从贵州省来说,当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构建与选择。

(一)非均衡发展脱贫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1]

非均衡发展脱贫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是指对不同贫困条件和脱贫能力的贫困对象,实施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措施和扶贫支持,通过部分贫困地区或部分贫困对象率先脱贫进而带动整体脱贫的发展战略。

实施非均衡发展反贫困的职业教育战略,是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但是,这种战略必须要高度重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优势,针对不同的贫困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培训目标,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层次和培训形式、培训内容进行差异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才能确保此项战略选择取得实效。

针对贵州省贫困区域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对象文化素质差异大等现状,实施非均衡发展反贫困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要结合贵州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全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的发展机遇,对不同贫困对象开展分类培训教育。即对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和年龄偏大,不愿意外出就业的贫困对象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帮扶等培养新型农民,促进这部分贫困对象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后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或者到附近的农业园区就业而迅速脱贫。对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贫困对象,开展烹调技术、旅游服务以及民族文化挖掘传承等第三产业的培训,鼓励贫困对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脱贫致富。对家庭贫困程度深,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贫困对象可以结合当地工业园区各类企业用工要求,开展各类技能型工人短期培训,使其迅速走上岗位实现脱贫。对家庭贫困程度深,文化程度低的初中毕业生开展中职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提高职业能力。对家庭贫困程度低一些,文化程度较高一点的中职和高中毕业生,鼓励进行更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系统性培养学习,使之成为就业创业能力强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自身脱贫致富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二)城乡统筹互动式脱贫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城乡统筹互动式脱贫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是指打破城乡分割、分离、分立的状态,加大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通过统筹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大城乡职业教育互动,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在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差距,降低农村贫困对象接受职业教育成本,促进城乡居民接受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化,缩小城乡居民脱贫能力差距,从而协调推进城乡整体脱贫的发展战略。

实施统筹互动式脱贫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既体现职业教育扶贫的公平性,也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性。但是,这种战略必须要着力加强城乡统筹,要把面向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农村产业需求、人口密度、文化教育程度等指标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促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和贫困对象接受职业教育成本相对均衡,才能确保城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贵州省由于城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当前,一定要根据《贵州省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抓好地州市职业院校和县级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建设的同时,在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乡村依托现有的中小学建设农民夜校,并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扶贫中的人才、知识、技术和信息等优势,整合相关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定点帮扶、就地培训等形式,促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互补,提高教育资源共享化的程度,解决目前职业教育投资短缺和教育投资效率普遍偏低的两大难题。同时,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树立优化、高效的意识,对新增职业教育建设项目和设施,要全面考虑资源配置后的社會共享化程度,尽可能加大共享面,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增强其反贫困功能和成效。

(三)效益引导式脱贫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

效益引导式脱贫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就是通过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的技能素质提升和就业创业、产业布局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效益上实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使职业技术教育反贫困的功能和效益达到最大化、持续化的发展战略。

实施效益引导式脱贫的职业技术教育战略,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是职业教育精准脱贫追求的目标。但是,这种战略必须以现有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和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考虑贫困对象的需求现状,特别是要认真处理好贫因人群与环境双边恶性循环的关系,以劳动力资源开发作为切入点,以产业扶贫开发为支撑,促进互动互补,才能确保既调动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又促进产业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于贵州省来说,低于全国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多数贫困对象长期面对贫脊的土地,恶劣的生态环境,封闭的自然条件,造成这部分人贫困程度深,甚至部分贫困对象对战胜贫困已经丧失斗志,缺乏信心,加之部分贫困对象受传统多子多福等影响,形成部分地区贫因人群与环境的双边恶性循环关系。人口环境承载力相对过剩,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情况下,劳动力就业更加艰难,导致贫困升级。因此,必须要结合贫困对象的现实需求,围绕本地现有产业优势,选择技术程度低、培训时间短,就业需求大,效益较好的工种,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使其尽快上岗就业,尽快提高收入实现脱贫。

四、贵州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贫困对象分类识别系统,全面实施精准扶贫

当前,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开发,首先要针对贫困对象的贫困类别、贫困原因、脱贫能力、接受培训教育情况、适合的帮扶措施等信息不准确的问题,按照精准贫困对象标准,由扶贫部门牵头,建立省、县、乡三级贫困对象分类识别系统,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着力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民政等部门资助帮扶贫困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贫困补助、培训就业等有关信息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各类资助、培训等信息进行并网监控管理,准确掌握每一户贫困家庭实时贫困和接受职业教育的状态,确保贫困对象识别不错位、不遗漏。职业院校要建立贫困学生的识别机制,进一步甄别贫困对象和贫困程度、贫困原因等,配套制定具有针对性资助和培训措施,防止贫困对象享受扶贫权利和义务的不均等,从而确保各类贫困对象脱贫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能培训

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脱贫能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构建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中职、高职和应用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并进一步规范行业劳动准入制度,鼓励各用人单位根据各类岗位的准入条件,优先录用既取得学历文凭,又获得各类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的高中职毕业生就业[2],提高贫困对象增收致富能力,带动部分贫困对象改变过去“等、靠、要”的不良习惯,主动接受各类技能培训,真正实现职教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职业教育脱贫成效。从贵州省来看,要在现有高职院校36所,中职学校262所(其中技工学校33所)和相关培训机构的基础上,加强中高职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着力推进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快速转型,构建以应用本科为龙头、高职专科为核心、中职教育为重点、其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吸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实现职业教育和扶贫开发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分类分层的中高职学历教育和各种职业技能短期培训有机结合,为各类贫困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

(三)完善职业教育扶贫联动机制,形成扶贫工作合力

为保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必须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扶贫管理机构,加强对同行业的指导与统筹,强化同级各行业、各部门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资源的整合,加强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使用、监督和评价的统筹,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加快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构建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机制,共同担当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同时,对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且完成质量较好的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给予各种奖励,尤其是对认识到位,积极参与扶贫工作,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之路,不断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对象要给予重奖,带动其他贫困对象积极谋求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员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扶贫工作合力,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四)增加职业教育扶贫经费投入,确保扶贫工作成效

针对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等问题,要建立政府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定职责,在认真落实《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职业院校校舍建设标准》、《职业教育专业设备配备标准》等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金融、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通过信贷、资助等多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拓宽职业教育融资渠道,提高职业教育整合资源谋求发展能力,破解职业教育经费瓶颈问题。从贵州省来说,要在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政策规定基础上,加大《贵州省职业教育工作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并逐步提高贵州省贫困线标准,加大扶贫资金向职业院校倾斜和奖励力度,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扩大贫困对象接受职业教育的覆盖面,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的服务能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五)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产教联合扶贫

职业教育是地方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地方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贫困对象就业脱贫提供了机会,也就是说,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实际上离不开地方产业的发展。没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职业教育将是无水之舟,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将是无水之鱼,要实现根本性脱贫也将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动职业教育精準扶贫工作,必须大力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贫困对象提供就业脱贫机会。同时,要推动职业教育瞄准地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对贫困对象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产教联合扶贫。从贵州省来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围绕全省的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生态等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能源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和战略性新产业等优势产业,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拓宽脱贫渠道。同时,着力引导职业院校围绕人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保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六)加强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必须要提高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对象识别、培训内容、培训形式、资助措施、就业帮扶、跟踪调整的“六精准”,才能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成效。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着力加强内部管理改革,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方面,要构建政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通过组建职业院校理事会,制定职业院校办学章程,吸引行业企业负责人进入职业院校理事会,形成职业教育办学合力。另一方面,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分类培养考核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分类管理办法,建立择优引进或招考兼职教师的制度,吸引校外优秀兼职教师到职业院校授课。逐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下企业(或基地)实践锻炼力度,合作培养一批双师素质能力和实践教学胜任力强的专任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1]黄信爱.反贫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社科纵横,1998(2).

[2]赵月望.西部大开发与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贵州省职业教育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