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英
【摘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主要面临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的供给结构跟进入中等收入以来人们的消费需求的错位。本文浅析了我国经济的现状,讨论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矛盾与新问题。简要分析了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并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结构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的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
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预测防范这些隐患,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经济的现状
经济增长速度下行,进入“经济增长换挡期”。从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我国的GDP除了2010年小幅上涨外,都处于下行区间。目前来看,我国的内需不足,产能严重过剩。在对外贸易中,2015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5741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亿元,下降1.8%;进口104485亿元,下降13.2%,对外贸易风光不再。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2009年的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很快把GDP拉高了3到4个百分点,但是以后每年几乎都会出台一定的刺激措施,但是GDP的回升点数少,时效也越来越短,投资回报递减的经济学规律已经充分显现。
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脱节。过去的30年,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居民的收入增加,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同比增长8.4%。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而我国大多的生产厂商定位还是局限于中低端水平,产品质量欠佳。也就是过去主要面对中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跟得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再加上我国对知识产权、专利等的保护力度不够,市面上假冒伪劣产品较多,使得一部分内需变成了海外消费的外需。
债务过度增加,风险累积加速。投资刺激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靠发行货币和用其他方式借债进行投资,就会加速债务的累积,国民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率也会加速上升。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总的杠杆率为235.7%,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高达123.1%,远超欧盟90%的警戒线,不仅可以看出我国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还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面临着诸多的选择与挑战。在过去的需求管理理论中,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掌握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就认为可处理好经济运行的动力问题。但是“三驾马车”虽可通过宏观政策刺激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但只要宏观经济政策一紧缩,经济增长就不可持续。而且,由于“三驾马车”强化了GDP导向、固化了政府主导经济体制、增加了资源环境压力、容易形成经济泡沫等,在短期增长后需要消化这些副作用和后遗症,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可持续的中长期动力只能来自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只能靠制度变革、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如产业转型升级)等。这就需要从供给端入手,从“三驾马车”转向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通过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需求管理还有一定作用和优化提升空间的同时,我们迫切需要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着力改善供给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特别是通过改进制度供给,大力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提高其有效供给能力。
二、我国实行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采用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方式,通过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我国经济。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这三家马车的拉动效果逐渐走低,还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首先是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被激发的消费需求没有形成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大部分被转化成了外需,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不佳。就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马桶盖虽然质量也可以,但是国人还是疯狂的去日本购买。还有奶粉、电饭锅等,一方面是我国这些产品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狂热国人的海外购物潮。再者是,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库存,这部分产能和库存消化起来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如果盲目的加大投资不仅不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会进一步加大产能的过剩和库存问题。最后是进出口贸易方面,目前世界经济处于复苏期,对外贸的需求降低。再加上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释放殆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国际环境的不友好(如TPP)等,扩大出口需求也很困难。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与政策,目前经济还在下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显然这些问题已经很难再用需求不足来解释了,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的效果开始递减了。显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生的问题表明,只在需求侧进行调控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五年规划要解决的是长期性的供给体系完善和供给结构的优化问题,众所周知,需求管理主要是短期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才是体现长期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的本质。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时,要根据需求侧的需求进行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根据需求侧的变化对供给侧進行调整。
确立供给主体的合格性,实现有效供给。我国目前存在大量供给主体不合格的“僵尸”企业,2015年9月中旬李克强首次对“僵尸”企业作出的表态,提出“加大政府引导和金融支持,尊重市场规律”。优胜劣汰是一条重要的市场规律,“僵尸”企业的存在很明显违背了这条规律。处置“僵尸企业”,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停止政府的过度干涉与保护,由市场来优胜劣汰。不能由政府决定谁兼并谁,必须根据市场竞争力进行整合和兼并重组。然后,金融体系需要加快推动市场化改革,增强银行识别、判断、承受风险的能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特别是以退市机制的信号,来引导金融资源合理配置。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首先是产业的外部结构的调整。即三次产业的结构。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的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三二一的形式,但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超过50%,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普遍在70%以上。再着就是产业的内部结构,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的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然不高,发育仍然不足,而这些正是我国步入中等收入以来居民的有效需求。从工业的内部结构看,我国工业大多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大多是价值附加值低的组装加工阶段,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必须通过技术和组织创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争取大的利润空间。
以市场导向,实现“供需匹配”。我国目前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症结在于供给结构不适应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消费需求的新变化。目前应该改变过去适合排浪式消费的生产方式,在满足多样性和个性化消费能力上多下功夫,在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革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当然,还必须强调提高供给质量,由以前的粗放经营转向精致生产,践行“工匠精神”,把产品做到精致,提高附加价值比重。同时,诚信经营,拒绝假冒伪劣,打造诚信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运用技术革新和产品质量竞争的方式,生产更新更好的产品并提供更新更好的服务。最后,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企业的创新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创新驱动,提高效率,推动供给侧改革。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创新基础上的效率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发动机”,无论是制度变革,还是结构优化,抑或是要素升级,其核心都是创新。创新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动力问题,这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所在。首先,传统企业要从从供给侧入手,通过技术、产品、业态、营销、管理等创新,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次之,企业家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先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颠覆的时代,在科技、信息的广泛运用以及资本的大力推动下,企业创新需要花费的时间将大幅减少,成功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企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持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再次,政府要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稳定企业家、科研人员的预期。最后,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往往联结着优质科技资源。所以,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放宽准入,改革行政性垄断行业。释放农业人口,加快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与配置。户籍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四、结语
我们关注供给侧改革,但不是说我们了摒弃了需求管理。近来频繁出现的供给侧改革。只是中央在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发生了变化,供给侧改革是长期的攻坚调整,目前我国的短期问题还是需求侧的。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经济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供给侧改革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清楚。供给侧和需求侧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要解决我国目前的诸多难题,必须需求侧和供给侧一起发力,才能使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新的飞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