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多模态符号学解读

2017-03-03 00:49韦琴红王小慧
关键词:情态符号学中非

韦琴红,王小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多模态符号学解读

韦琴红,王小慧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以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为基础,采用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法,以2015年ChinaDaily有关非洲新闻报道和图片为分析语料,从文字和视觉符号研究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的主题和话语策略,探讨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所包含的社会含义。研究发现,2015年ChinaDaily对非洲新闻报道着重围绕“中非合作与发展”这个主题,表明中国政府重视中非关系,真诚地希望帮助非洲各国快速发展,展示了中国爱好和平,谋求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国家形象。研究也发现ChinaDaily在文字和视觉符号资源运用方面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吸引普通非洲民众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充分认识我国和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异,努力探索非洲国家普通民众的需求,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国际话语权及影响力。

多模态符号学;批评话语;符号资源;词汇场;表征参与者;社会含义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历史交往和传统友谊源远流长。随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推进,西方一些国家抛出不利于中国正面形象的论调,我国政府官方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非洲新闻报道面临严峻挑战。从现有资料看,国内外关于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和国际政治方面,从语言学中的多模态符号视角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运用多模态符号学理论,采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以2015年《中国日报》英文版(ChinaDaily)有关非洲新闻报道及图片为分析语料,研究中国主流媒体对非洲新闻报道的主题和话语策略,探讨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所表达的社会含义。

一、多模态符号学理论

多模态符号学的理论基础是Halliday[1]的社会符号学。Halliday社会符号学的核心是将语言视为一个多功能的语义系统,并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从社会和文化角度诠释语言的性质与意义。Halliday[2]社会符号学思想下的功能语法不仅描述语篇的语言结构,而且力图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构,并从语言所完成的社会和交际功能来解释原因。除了语言符号系统外,他还认同整个社会文化意义系统中存在其他符号系统。受Halliday社会符号学思想影响,社会符号学家Kress 和van Leeuwen[3]认为视觉符号也和语言符号一样能够构建意义,并把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具有的三大元功能延伸到图像,提出图像的再现、互动和构图功能。最近一二十年,国内外专家学者们不断将社会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其他符号模态系统,探索除语言之外其他符号系统的功能,因而社会符号学也被不断地推进向前发展,成为了一种“多模态符号学”[4]或“适用性社会符号学”[5]。多模态符号学理论与“新伦敦小组”[6]早在1996年提出的多元识读理论(Multiliteracies)的内涵是一致的。

受Halliday社会符号学思想启发,当代英国语言学家Fairclough[7]通过分析话语形式研究语言、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他把话语视为由社会语境、互动和文本三个维度构成的统一体,创建了作为文本、互动和社会语境的话语三维模式,提出了描述、阐释和解释三个步骤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法。具体通过描述文本的形式特征,阐释文本与生成、传播和接受过程的关系,解释交际过程与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话语表达对意识形态的维护、批评和重构作用[8]。尽管Fairclough[9]对其话语三维模式中所使用的术语进行了修改,但他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始终强调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解释话语和社会文化实践之间的关系。

二、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的多模态符号学分析

《中国日报》英文版(ChinaDaily)是代表中国政府官方媒体的国家级英文日报。经统计,2015年1-12月刊登在ChinaDaily(http://www.chinadaily.com.cn/)上关于非洲的新闻报道共有374条,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医疗和军事等各个方面。由于标题是新闻报道的主题与核心,下面将从新闻标题和新闻图片两方面,解读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所表达的社会含义。

(一)新闻标题

在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三维分析方法中,对文本中词汇语法的描述是一切分析的出发点。经统计,2015年ChinaDaily对非洲新闻报道的标题形式主要是简单句,还有部分短语和少量复合句。对新闻标题的分析主要关注其语言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表达的社会含义。具体将从词汇选择、及物性以及情态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研究。

1.词汇选择

按照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观点,语言是语言使用者可以运用的一组组意义选择。据此,采用Antconc计算机软件工具,对2015年ChinaDaily有关非洲新闻报道标题中的所有词汇进行检索,发现标题中的高频率词汇依次为Africa、China、Chinese、cooperation、Xi、new、ties、president、summit、investment、visit、development、ebola、help。在批评话语分析中,语言被认为与社会深深交织在一起,语言活动就是社会实践,语言选择和使用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这些标题中频繁出现的词汇构成了2015年ChinaDaily关于非洲新闻报道的词汇场,勾画出中国关于非洲报道的兴趣点,展现出一幅幅中国和非洲国家正在开展合作活动的生动画面,新闻报道者通过这个词汇场表达社会行为。另外,这个词汇场中高频出现的词汇还表现出一种过度词化现象。过度词化是指话语中出现大量特定词汇及其同义词。如反复出现的cooperation、ties、investment、help、aid、assistance等。过度词化往往是思想争鸣之处,给人一种“过分说服”的印象[10]37。这个词汇场和过度词化现象显示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着重围绕“中非合作与发展”这个主题,表达了中国重视中非关系,并真诚希望非洲快速发展的社会含义。

2.及物性

表1 动作者和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

按照Halliday功能语法的观点,语言使人们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反映现实的画面。要解释这个画面需要分析小句的及物性。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把经验世界解释为一套可供操作的“过程”。Fairclough[9]认为选择哪类过程来表达小句的及物性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意义。通过中国对非洲报道新闻标题的及物性分析,发现在374条新闻标题中,物质过程出现频率最多,占所有动词数的67.5%。这些表示物质过程的小句大多使用“中国”“中国和非洲”以及“非洲”作为小句的动作者,主要使用“帮助”“提供”“签约”“合作”“构建”“宣誓”“共赢”等动词来表示物质过程(见表1)。为了清楚呈现标题内容,所选取小句的其他成分保留在括号里。

表1中这些表示物质过程的小句中,动词strengthen、push、grow、hail都是积极性词汇,这些词汇和表示物质过程的小句显示,中非各个方面的合作正在开展,中国正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表明中国对中非合作态度积极,充满信心。

3.情态和语气选择

在功能语法中,情态和语气表现人际功能。情态表达的是肯定与否定意义之间的中间区域。表示情态的词语或结构具有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量值,不同的情态量值表示不同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或意愿[11]。分析情态事实上是分析言者与听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新闻标题中的情态词进行整理,发现在所有374条新闻标题中只出现20次情态动词,其中表示高情态量值的must和need只出现5次,中情态量值动词will和should出现8次,低情态量值动词can出现7次。按照Thompson[12]的观点,低情态量值动词can被认为给听者压力程度最小,给听者采取行动或做出决定留出最大空间。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标题中情态动词较少,而且偏向于使用中、低级情态量值的情态动词,证明中国媒体在情态表达上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人际氛围,展示了中国注重和谐、爱好和平的国家形象。

从语气选择语看,陈述句使用频率最高,祈使句只出现8次,疑问句更少。陈述句只是简单地提供信息[10]47。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标题大多使用陈述句,极少使用祈使句,表明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更多侧重提供信息,并未把自己当作专家,更没有以“征服者”“拯救者”或“非洲导师”身份出现在非洲,表达了中国与非洲平等共进的话语含义。

上面分析看出,在文字符号选择方面,通过选取高频积极性词汇、大量使用表示物质过程的小句、采用低情态动词以及慎重选择语气类型等方式报道非洲新闻,显示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深受以“和谐”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影响的话语特点,表明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采取积极友好的媒体态度,表达了中国对非洲国家兄弟般的深厚友情,突出了中国政府真诚谋求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社会含义。

(二)新闻图片

法国符号学家Barthes[13-14]在其符号学理论中阐述了图像如何明示和隐含意义。van Leeuwen[15]认为图像和语言符号一样也能“做事”。Machin和Mayr[10]33结合批评性话语和视觉语法,提出了所有语言和视觉符号资源都有不同的可供性。可供性是美国心理学家Gibson[16]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事物提供的行为可能。可供性是物体对人的一种主观反馈。人能从物件的可供性中看出什么东西,取决于人当时的心理期望、计划、主观意志、价值观和知识水平,也与每个人的能力密切相关。van Leeuwen还认为从多模态符号学角度研究图像,要问图像中表现的是“谁”或“什么”。图像的明示意义指图像中描绘的人或事;图像的隐含意义指图像通过具体的人或事所表现出来的想法和价值观。尽管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针对语言文本提出,但其描述-阐释-解释的三维分析步骤也同样适用于图像分析。

1.表征参与者

表征参与者指呈现在图片中的人或事[3]。经统计,2015年ChinaDaily所有中国对非洲新闻报道中共有272张图片。在这些图片中,含有表征参与者图片228张,其中156张是中非国家主席或总统、部长级官员和各领域专家。和文字符号一样,这些表征参与者也构成一个图像场,提供的图像行为是向人们展示中非高层领导紧密合作的画面。中国对非洲报道新闻图片中的表征参与者绝大多是中非国家级领导人、部长级官员和各领域专家,表达了中非领导人对中非合作的重视,其社会功能是代表政府和国家的意愿和意志,有助于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但由于所选取图片中的表征参与者普通民众较少,因而普通民众的形象和发出的声音略显不足。

2.图片的互动意义

按照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不同的社会距离、接触和角度表现不同的互动意义。

从社会距离看,在含有表征参与者的228张新闻图片中,中镜头拍摄图片130张,占绝大多数。新闻报道中主要采取中镜头,而不是长镜头或近镜头拍摄图片,表明中国对非洲报道采取一种比较“正式”“客观”的媒体态度;从接触角度看,大部分图片中的表征参与者没有直视读者,表明新闻报道中的大部分图片行为是“提供”,而不是“索取”[3];再从图片拍摄角度看,大部分图片为正面水平和垂直平视角拍摄。选取正面水平和垂直平视角度拍摄图片,表明读者是图像世界的一部分,这样的图片资源拉近了读者与图像世界之间的距离。

从上述分析看出,在视觉图像资源选择上,2015年ChinaDaily对非洲新闻报道中的表征参与者大多数都是中非国家级领导人和各领域专家,大部分图像显示中国政府客观的媒体态度,表现的是“提供”行为,文字与新闻图片共同作用,表达了中国和非洲国家平等亲近和睦邻友好的社会含义。

(三)话语策略

2015年ChinaDaily对非洲新闻报道紧紧围绕“中非合作与发展”的主题,在话语方式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首先,从文字符号看,新闻标题频繁使用积极性词汇,大量使用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在情态表达上偏向使用中、低级情态量值的情态动词,大多使用陈述句,极少使用祈使句。这些文字资源的使用表明,中国政府媒体对非洲新闻报道在话语策略上深受以“和谐”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影响,体现了中国文化顾及社会和谐的本质特征,显示中国重视中非关系以及中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话语含义,回应了西方对中国“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和歪曲。

其次,从视觉符号看,报道者倾向于选择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中非国家级领导、高级官员、专家作为表征参与者,这些图片资源的选用也充分显现出中国政府媒体难以摆脱“崇尚权威”[17]这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特征的影响。另外,从图片拍摄的距离、表征参与者目光和拍摄的角度可以看出,中国官方媒体在关于非洲报道所表现出来的正式、客观、平等、亲近的话语立场,这些都表明中非领导人对中非合作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表现出中非各级官员、各领域专家积极响应的话语含义。这些话语策略反映了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政府意愿,有利于帮助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

但是,分析也发现,由于2015年ChinaDaily对非洲报道紧扣“中非合作与发展”的主题,绝大多数内容宣传推动中非关系,因而官方色彩浓厚。除此,在文字符号与视觉资源选择和运用上,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东方话语特征。报道中对普通非洲民众喜欢的体育、音乐,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社会安全、健康信息以及促进民族和种族理解等民生发展方面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缺失。有研究表明,我国对非洲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的对非援助和孔子学院等报道,给非洲民众留下了“过多中国议题”的印象[18]。正如龙小农[19-20]所说,中国与非洲的政治和商业精英建立了很好的联系,但在吸引普通非洲民众,说服他们接受中国和中国影响力方面还远不够,需要通过提升我国对非洲的“外交构想力”,来提升我国在非洲乃至国际上的软实力。

三、结束语

本文从多模态符号学角度,采用批评话语的分析方法,将文字和视觉符号结合起来,力图证明意义也存在于隐性之处。研究发现,在文字资源运用上,2015年《中国日报》英文版(ChinaDaily)对非洲新闻报道聚焦于“中非合作与发展”的主题,话语策略积极;在视觉符号选取上,报道者利用图像的可供性,表达了中非高层领导重视非洲发展和中非高层官员积极合作的话语含义。但也发现2015年ChinaDaily对非洲的话语传播在吸引普通非洲民众方面做得还不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竞相争夺中国的关注,《中国日报》英文版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上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发展的大好机遇,在加强和提升中非双边关系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我国和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差异以及非洲国家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重新梳理我国对非洲国家新闻传播的模式,努力探索非洲国家普通民众的需求,消除文化冲突与隔阂,促进人文交流,改变民众认识,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及影响力。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Arnold, 1978.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1994.

[3]Kress G,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4]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外语研究,2012(2):1-8.

[5]张德禄.适用性社会符号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5-10.

[6]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C]//Cope B,Kalantzis M. Multiliteracies. London:Routledge, 2000.

[7]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M]. New York: Longman Inc., 1989.

[8]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9]Fairclough N.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 London: Plity Press, 1992.

[10]Machin D, Mayr A. How to D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Multimodal Introduction[M]. London: Sage, 2012.

[11]Halliday M A K, Matthiessen C M I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 2008.

[12]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2008.

[13]Barthes R. Mythologies[M]. London: Fontana, 1973.

[14]Barthes R. Image-Music-Text[M]. London: Fontana, 1977.

[15]Van Leeuwen T. Introducing Social Semiotics [M]. London: Routledge, 2005.

[16]Gibson J J.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9.

[17]施旭.文化话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8]罗雪.中国对非传播的本土化发展策略研究[J].对外传播,2016(7):34-36.

[19]农.超越“非洲范式”:重构中国对非外交传播战略[J].现代传播,2011(4):40-43.

[20]龙小农.外交构想力与中国在非洲国际话语权的提升[J].现代传播,2014(3):56-60.

A Multimodal Semiotic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Daily of Africa

WEI Qin-hong, WANG Xiao-hui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18,China)

By using Multimodal Semiotic theory and Fairclough’s Three-Dimensional method, this paper takes the news reports and the attached photos of Africa published inChinaDailyin 2015 as data to study the reporting theme and discourse strategies ofChinaDailyfrom both verbal and visual resources. The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social meanings of China’s media coverage of Africa. It finds that the theme of Africa mainly focuses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not only show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mphasis on Sino-Africa relations and its genuine help to African countries, but also presents China as a peace-loving country seeking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It also finds thatChinaDaily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nfucian culture in the use of verbal and visual resources, which makes its coverage not so attractive to ordinary African people. It is vital forChinaDaily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n countries and makes efforts to explore the needs of ordinary African people, and thus to enhance China’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and impact.

multimodal semiotics; critical discourse; semiotic resources; lexical field;represented participant;social meanings

10.13954/j.cnki.hduss.2017.01.011

2016-09-11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2N002)

韦琴红(1965-),女,浙江东阳人,教授,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H030

B

1001-9146(2017)01-0065-05

猜你喜欢
情态符号学中非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