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花
【摘 要】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识字教学可充分利用汉字的这种特性,在课堂上渗透字理意识,通过字理分析让学生有效地认偏旁、辨字形、记字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主动识字的意愿,加强对生字的记忆,进而培育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关键词】字理 识字教学 文字演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目标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识记,实现《课标》中的这一识字目标?笔者认为:可在教学中渗透字理分析意识,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满兴趣且轻松地识记,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字理教偏旁,触类旁通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有些部首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如果在教合体字时,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字理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意的属性,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的认识,提高识字能力。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丁丁打针》中的“脸”时,可借助字理告诉学生其实“脸”和月亮没有一点儿关系,它的左半边不叫“月字旁”,而叫“肉月旁”,因为在古代的小篆中“肉”()和“月”()的写法极其相近,因此,“肉”在作偏旁时,后人把它写成了“月”字,此外带有“肉月旁”的字大部分跟人的身体有关。有了这样的字理分析,学生兴趣盎然,记忆深刻,学到“肺”“肥”“肤”“肌”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肉月旁”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又如,“影”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的影子》中的一个生字,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识记的: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影”字,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大声说“彡”就是影子。教师顺势引导,“影”是会意字,也是形声字,“景”表音,“彡”表意,整个字原本的意思是太阳照耀下的高台的影子。学生对“影”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又因势利导,出示一幅带有影子的苹果素描画,让学生看看素描中是如何畫阴影的,再告诉学生在古代的时候,“彡”还表示画饰的花纹,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字带有“彡”,学生触类旁通,立即说出了“彩”“形”“须”“杉”“衫”“彤”等一系列带有“彡”的字。
可见,运用字理教偏旁,学生掌握部首的表意作用,就会对用该部首组构的汉字产生敏锐的知觉,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部首知识会不断有效地渗透到后面学习的新字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
二、运用字理析字形,悟义促识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在字形分析中运用一些字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字形,理解字义,做到见形知义,促进识记,进而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一)抓住易错字
汉字中的独体字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而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的。因此,形近字的出现不可避免。当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经常会把音近字、形近字混淆,从而造成写错别字的现象。运用字理教学是让学生避免写错别字的有效途径。
如,“式”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玩具和游戏》中的一个生字,不少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在“式”的斜钩上多加一撇。于是,可结合字理展开教学,提醒学生:“弋”()字的造字很有意思,上面的点表示一只大雁,斜钩表示一把弓,横表示一根箭,原意是有人拿着一把弓箭射向正在飞行的大雁。如此生动有趣的字理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
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丁丁打针》中有个生字“病”,不少学生容易把“疒”写成“广”,教师不妨结合课文问学生:“人一生病,就会觉得怎样?最想干什么?”多数学生说生病了很难受,想躺在床上休息。教师乘机告诉学生:“病”字最早就是指人躺在床上出汗,甲骨文为了美观,把床和人都竖起来写,就把它写成“”,“”就是床的两个脚。后来,小篆把“病”写成了“”。以后学生看到“疒”就知道原来它和生病有关系。如果学生从字理的演变中了解到了字的本义,就不容易把它写错了。
(二)紧扣合体字
有些字结构复杂,识记起来着实有些难度。但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陌生的合体字大都由熟悉的部件组合而成。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分析教学这些结构复杂的合体字。如,有位教师教学“藏”字时,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告诉学生“藏”是隐蔽起来的意思,再把“藏”字分解成“”“戈” “臣” “”这几个部件,并可作这样的理解:“”指的是草,“戈”指的是“武器”,“臣”指的是人,“
”指的是一堵墙,整个字的意思是用武器逼迫躲在草丛中的人说出屋子里面的东西。如此教学,将看似复杂的合体字进行分解,帮助学生理解部件与合体字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和义。
(三)把握形近字
某些汉字形体相近,差别不大,即为形近字。形近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如果不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就会经常写错别字,从而影响读和写。因此,面对形近字,可引导学生追溯汉字本源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学会观察,真正理解字义,进而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如,学生经常把“状”和“壮”二字混淆,以致错用。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字理展开教学的:她先请学生找出这两个字的共同部分“”,再结合字理告诉学生,“”可看作是一堵墙,“状”字描述了狗在墙边的状态,可以组词“形状”“奖状”;而“壮”指的是士兵站在墙壁旁边站岗,可以组词“壮士”“壮大”等。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悟了字义,区分了形近字,也逐步提高了辨析能力,并学会如何恰当使用生字。
三、运用字理记字音,加强识记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字理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还可以强化读音,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比较多音字
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准确掌握多音字读音是规范识字的关键之一,字理分析有助于学生辨识各种多音字。如教学多音字“斗”字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斗”(dǒu)和“斗”(dòu)两者原本为不同的字,字义和读音当然也不同,汉字简化后将两字合并为一个字。“斗”(dǒu)在金文里用“”表示,就像一把长柄的勺子,不仅字形有趣,连字义也有趣。它可形容小的东西大,如“斗胆”;也可形容大的东西小,如“斗室”。而“斗”(dòu)是“战斗”的“斗”,在甲骨文中,用“”表示两个人在打架,演变为隶书后写作“”,可以组词“战斗”“奋斗”。在这讲故事一般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变得浓郁,对多音字的读音也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归类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了解其构造规律对识字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引导学生结合字理了解形声字的组合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和义。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春风》中出现了“俏”“捎”“哨”“梢”“悄”等一系列带有“肖”的生字。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拼读中发现这些字读音的共同之处,即都是读“iāo”,和“肖”字的韵母相同;再引导学生了解由于它们的形旁不同,所以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最后提升学生的认识:在形声字中,通常由声旁表音,形旁表意。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生字中逐步掌握汉字本身的规律和识记方法,还学会根据形旁了解字义,在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成批识读,进而提高识字能力。
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充分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犹如一股活水,不仅激活了课堂,还激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在字理分析的情境中,变得喜欢学习汉字,并能牢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效提升自身的识字水平。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教师进修学校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