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贯
【摘 要】盛新凤老师作为“和美语文”的创导者,其语文教学实践达到了“雅学”的境界。其“雅学”之道,是在“雅正”的教学理念、“雅素”的课堂模式、“雅言”化的交流态势、“雅致”的习练设计、“雅量”式的通融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践行过程中有效推动着“以练导学”课程实验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关键词】雅学 以练导学 和美语文
盛新凤是全国中青年特级教师中一位特具优雅教学风范和个性气质的佼佼者。十多年前,她以“和美语文”创导者的身份,在小语界声誉鹊起,备受瞩目。在她先后出版的五本专著中,《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和美》是她对“和美语文”的学理探求和实践总结。之后不久出版的另一本新著《盛新凤:生态文明烛照下的和美教学》,进一步将“和美语文”的研究,提升到语文教学时代革新的着眼点上:语文教育需要达到生态修复的高度。同时又在区域课改的实践层面,展开了全区(吴兴区)乃至影响全市(湖州市)的以“和美语文”为基础的“以练导学”实验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浙江省重点规划课题。
研究一位成功的特级教师专业发展之途和心路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其背后的成长之道。这具有作为方法论的价值。盛新凤几十年钟情语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从雅致的教学风范到优雅的个性气质,从追寻“和美语文”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到志在克服“重教轻学”、修复语文生态的大美境界,最终都汇聚并服务于一个根本点上,即守护童心的“以学为本”。她持之以恒地开展“以练导学”的实验,既坚守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学科本质,又充分体现了一个教研员全力推动区域语文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专业操守。综观以上各要素的交叉重合之处,我们便不难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即她的“雅学”之道。
如果让熟识盛新凤的教师给她的语文教学特色乃至个性气质作一个字的概括,我想大多数人会选用的便是“雅”字。“雅”是什么?《辞海》中“雅”的多个义项告诉我们,“雅”是“正道,合规范”“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雅学”不应是“死学”“僵学”,也不全是“苦学”,甚至还高于“乐学”。能优雅、愉悦、主动地学,显然“雅学”的状态即是“和美语文”应达到的境界,它也是我们修复语文生态的要领所在。而“以练导学”的“练”和“学”,更强调了我们必须注重学的“体验”途径和“实践”特色,这也正是达到“雅学”“和美”之境的必由之路。
那么,盛新凤老师的“雅学之道”,具体地说,又有着怎样的学理内涵和运作轨迹呢?
一、“雅正”的理念是“雅学”之本
“雅正”即典雅纯正。这不是一个生造的词语,早至《后汉书·舆服志上》就有“考稽六经,近于雅正之说”的记录。应当看到,语文教育理念的典雅纯正,是盛新凤老师倡导“和美语文”、推行“以练导学”的理念之本、成功之道。她认为语文是美的,从语言到情感皆是;语文教育也应该是美的,不光是言辞之美,还有绘画之美、建筑之美。所以,她的语文教学一直走在寻美的路上,寻的是一种融和的“大美”。为此,她构筑“和美语文”之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是以“‘中庸‘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古代‘圆美理论”为指导,“在‘雅俗共赏‘显隐结合‘主客相生‘言意相谐‘点线圆合中,让课堂‘美不胜收‘韵味无穷‘百感交集;在‘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入与出等诸多细节的平衡、协调、 融通中,营造和畅圆润的和润之美、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两极平衡的和谐之美、和乐喜悦的和悦之美、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正是这样“雅正”的教育理念,成为她构建“雅学”体系的根本所在,为学生可以展开自主学习、自由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良倾向,避免了师道尊严、封闭授受、话语差别、过度预设等对学习生态的严重破坏,还教学以和雅之美:让学生真正回归学习主体,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是“雅学”的心理维度;有快乐的生存状态,这是“雅学”的生理维度;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雅学”的伦理维度。
二、“雅素”的转型是“雅学”之路
盛新凤践行“雅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转型。这既是“课改”(课程改革)必须落实于“改课”(改革课堂教学)的要求,体现“决胜于课堂”的战略思想,同时又是“和美教学”得以生存发展的可视平台。为此,我们对盛新凤“雅学”之路的审视,就无疑会把目光投射于她的课堂转型,即如何由传统的教师过度讲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转型为“以练导学”的“雅学”课堂。所谓“以练导学”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以语文运用的实践体验来自学自得,教师只在关键处作点拨引领。这种课堂显得特别风雅质朴,求实尚用,称之为“雅素”。借柳宗元之说:“勉克充雅素,不敢告惫。”(《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词典对“雅素”的解释就是“风雅质朴”之意。她执教的《半截蜡烛》一课(人教版五年级下冊),“化教为学”“化讲为练”“化析为读”“化解为议”,充分体现了“以练导学”在语文课堂转型中的促进功能。这是一则剧本,盛老师针对课文体裁的特点,彻底改变了过度讲析、全盘授予的阅读课堂框框,把体验、解读剧本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她的“以练导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读课文、基本读通的基础上,第一板块便是“导演说戏”,让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来自主解读课文,了解剧本要告诉我们什么。进入第二板块,便是“演员演戏”,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情感来上台演读台词,并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再进入第三板块,由学生“编剧续戏”,让大家思考:德国鬼子走了以后,心有余悸的一家人会说些什么?激起了学生还想过一把“剧作家的瘾”的欲望。请学生任选一个或几个角色续写台词,在括号内写上“舞台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最后一个板块是“观众评戏”,交流和评议学生续写的部分。显然,如此的课堂转型,不仅体现了“化讲为练”,避免了教师的过度解析,也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自学、互学的积极性,呈现了“体验式学习”的全面优势。
三、“雅言”的交流是“雅学”之桥
《论语·述而》认为:“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里的“雅言”所指就是正确、鲜明、优美的言语。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当然应特别重视教师、学生的言辞表达和交流的质量。所以,“雅言”理所当然地会成为“雅学”展开过程中用以沟通的桥梁。听盛新凤老师执教《卢沟桥的狮子》,感佩于她借助桥上石狮子的形象,在想象力的催化下所展开的师生间、生生间和师生与文本间的“雅言”对话。她抓住卢沟桥的石狮子数目众多、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特点,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激发想象,说说这些形态不一的大小狮子在和平年代里做什么,于是“捉迷藏”“去母亲怀里撒娇”“在大狮子的保护下酣睡”“太调皮的小狮子被大狮子摁住了”……学生以丰富的想象說得活灵活现,不妥当之处又及时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纠正,这无异是对“雅言”的习练、运用和推敲。接着,再让学生读课文中描写的“七七事变”中的卢沟桥,想象这些在枪林弹雨中的石狮子,它们还会幸福吗?还有快乐吗?这些失去了幸福和快乐的狮子,此刻它们又在做什么?为课文补学了一段内容。这样,由口语的“雅言”训练进入到书面的“雅言”训练。她执教《草虫的村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也一样地抓住了文本对草虫村落生活的生动描写,大做“雅言”训练的文章,甚至将其整理的课堂实录文稿,命名为《在言语的村落里游历》,“草虫”的村落,竟变成了“言语”的村落,足见其对“雅言”训练的独具匠心。确实,语文课程的“雅学”,其主旨之一不就是“雅言”之学吗?
四、“雅致”的习练是“雅学”之体
在中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因为应试味很浓的片面训练“一统天下”带来了不良后果,使“训练”一度成为名声不良的词语,以致初稿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力避过多地出现这一文辞。其实“训练不当”错在“不当”,而不是错在“训练”。学习语文之道不仅离不了训练,而且主要靠学习者的训练实践。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人生识字糊涂始》)这说明,鉴于语文的生活性和交际性,其学习方式与其他课程有所差别,它是可以通过习练而无师自通的。这就使盛新凤的“以练导学”有了充分的学理依据。当然,这种“练”完全不同于为了应试而主张的“题海战”“大运动量”的苦练,而可以是充满诗意的雅致习练。盛新凤导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她让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成“画像中的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三个人物形象截面,通过“形象描述”“故事讲说”“词义辨异”(“庄重—略显疲劳”“坚定——略带淡泊”……)和“文中批注”等多种方式,使习练与课文文采赏析珠联璧合,重现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无疑应是“雅学” 的一种基本模式。
五、“雅量”的融通是“雅学”之德
综观盛新凤老师的“雅学”之道,最显著的特色是她在教学中的“善和”。即“营造和畅圆润的和润之美、走向实践的和济之美、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两极平衡的和谐之美、和乐喜悦的和悦之美、调和融通的和融之美”。(参见盛新凤《和而不同 大美语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融通包涵的“雅量”,真正做到生本之本、文本之本和师本之本三者之间的协调,这是实现“雅学”之道,更是成就“雅学”之德。这种“融通”策略,源于“一分为三”的哲学思想,即教学中的诸多“一分为二”,如“教与学”“师与生”“训与练”“文与道”“言与行”“内与外”等等的对立矛盾,都应当最后归于对立的统一,即“一分为三”。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对立的矛盾,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们都应复归于统一,统一于人的生命存在与表现。这也正是盛新凤老师“和美语文”的灵魂所系。“美”的过程必然会“各美其美”,但结果完全可以“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这当然就得借助“和”的作用了。
随着课改不断向纵深推进,“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教育理念也愈见深入人心。在“学会学习”已成为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之一的环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正在变成当下语文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由此审视盛新凤老师的“雅学”之道,应当是一个很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畅堂校区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