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引思”的运用

2017-03-02 18:14王凤燕
考试周刊 2017年105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合作本体

摘 要:本文就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浅阅读、虚讨论和被动学习等问题,围绕“让学生获得全面终身发展”,提出让学生主动學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在自由互动和积极探索中查漏补缺,利于其在实践运用中获得深度感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善于思考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起到一定内化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本体;合作;思考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认知发展是活化教学策略的首要前提和终极目标。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全面认知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知与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在问题探知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语言表达运用技能。不过,受功利教育主义影响,一些教师仍不愿走下讲台,仍不愿与学生真诚交流,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被动的、从属的灌输知识的“容器”,出现了按部就班的讨论,漫无目标的探读和被动应付的学习等问题。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多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尝试和实践运用机会,定能使得他们在广阔探索的天地中获得更多的新鲜知识。

一、 让学引思运用的依据

让学引思,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终身发展”为根本,融合了“六大解放”、“有意义学习”、“协作探知互动”等理念,使得学生在最大限度激活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力基础上,充分帮助他们解放脑、口、眼、手,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完成问题探究的任务。通过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具有开放化和多样性的语言认知环境中大胆探知,以此来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强化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

二、 让学引思运用的原则

一切出于学生认知发展需要和丰富教学方法基础上的“让学引思”,应该具备如下的原则:

(一)独立质疑原则。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引领他们带着问题深入质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学思结合中获得更多长足发展。(二)多样合作原则。创设多样化、差异性任务,多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主动交流和积极展示的过程中展开联想、丰富思维,形成多样化运用思维。(三)开放生成原则。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知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课程知识,形成更多的深刻认知和深厚感悟,便于他们总结归纳。

三、 让学引思运用的策略

(一) 创境导学,让学生自我表达

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中主动表达,让他们能站在课堂中央主动运用英语,如此便能使得课堂教学富有人文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不仅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需要,更是激活其学习内动力的需要,增强其主动表达的激情。

创境导学,便于学生带着好奇主动融入课堂。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A day out中“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的教学中,不妨运用多

媒体课件,展示“The interesting knowledge of the internet”,引导学生从相应的展示信息中不断获得深刻认知。根据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不同,可建议他们就“What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进行深入表达,让他们在有针对性探知的过程中开阔视野。结合学生的不同理解,可鼓励他们围绕“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article?”进行主动登台演讲,让他们能够主动展现自我,获得更多的认知。

创设和谐情境,能使得学生带着新鲜感主动走进课堂,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自由探知。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主动表现自我,能使得他们的认知更有广度和真实感,能使得他们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获得更多不一样的知识,切实提高语用技能。

(二) 合作探学,让学生互动交流

让学,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主动选择相应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语用方法。运用合作探学,能使得学生在相互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便于他们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生成敏锐的语感。

合作探学,让学生的思维在彼此碰撞中产生耀眼的火花,生成不一样的认知。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Do it yourself的“Reading My cousin and DIY”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围绕“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DIY?”进行相互对话,帮助他们在整体梳理语篇感知中活跃思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可建议他们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就“If you have the same situatio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进行主动讨论,让学生在主动帮助Suzy的堂弟中获得更多的感知。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不同感受,引导他们在深入探知交流中主动归纳,帮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充实和完善自我。

合作探学运用,让学生在彼此表达互动中获得更多深刻印象,利于他们在深入思考中获得深度感知。多鼓励学生讲述合作探知的收获,让他们在主动聚焦核心要点的基础上获得丰富认知,提高表达运用能力。

(三) 抒说异议,让学生集思广益

让学引思,就是基于学生个体学习发展差异基础上的引导,就是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帮助他们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支持异议,多给学生自我探究的机会,能使他们的表达更加丰富。

学生提出意见的过程,就是其认知思考不断深化的过程。如在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1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学中,可结合“The jobs and happiness”的表达主题,不妨请学生就“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jobs happiness?”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知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帮助他们在有针对性表白和对话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有效的理解。

鼓励学生多提出意见,让他们的表达更有深度和广度,定能使得课堂教学富有趣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支持学生多提出相应的意见,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能有效激活他们的认知思维灵感,增强他们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四) 多元表达,让学生真学善思

让学生的认知与感思有一定的表达方式,给他们更多灵活运用的机会,定能使得他们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运用多元表达,不仅能检验学生的自我学习认知成果,更能使得他们在真学善思的过程中把握重点,深入推进。

多元表达,使得学生的理解感知思考更加丰富多彩。如在九年级英语上册Unit 1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的教学中,不妨围绕“Can you tell us about your favourite job?”进行主动表达,鼓励学生运用主题演讲的方式讲述自己未来的职业,讲述自己的职业感,让学生有主动发挥联想和想象的机会;也可运用小品表演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理解感知;或可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the future?”进行深入模仿,帮助他们提高英语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亦可建议学生运用书面表达的方式,围绕“How do I understand the happiness?”主動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他们更多梳理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创设多元化的话题,能使得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表达运用中获得更多的思维和语感。鼓励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能使得他们在主动表达中不断修补完善,帮助他们真正灵活运用英语,积淀丰富知识。

四、 让学引思运用的反思

让学引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主动屹立在课堂中央表现自我,让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和热情,让他们在充分激活自身潜能与学习动力的前提下学习英语。通过让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主动探知的能力。在运用中,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

(一) 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能够展现真实自我,满足他们的探究好奇心和新鲜感。(二)注重“退”与“缓”,教师多退居学生身后观察他们的探究,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表达自己的感思。(三)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各自就近的发展区域中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给他们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和学习支配权。

总而言之,让学引思的运用,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者向主动的参与者转变,改变传统的被动应付学习格局,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真切认知和感悟。以“让”为前提,注重“引”的策略指导,能使得学生在深化整体理解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丰富体验,促进他们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发展。让学越充分,引思更到位,英语课堂教学也就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荣生.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J].学子.理论版,2016(24).

[3]陈坤.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12).

[4]沈兵.让学引思——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J].新课程,2017(8).

[5]冯逸斌.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J].青苹果,2017(8).

作者简介:王凤燕,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合作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与小学语文阅读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专题
Care about the virtue 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