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2017-03-01 10:48张尊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张尊翠

摘 要: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话理论是一种基于哲学、教与学、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教学情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但是一些教师在对话理论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偏差,需要其合理掌握应用方法,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就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对话理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实践

前言

在教育事业深化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也积极响应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提升教学效果。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于单向沟通的教学方式,而对话理论的融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师生地位的平等,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途径。

一、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文本阅读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展开对话,从而实现对文本深入理解的过程。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1]。第一,是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第二,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而这两方面内容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引入对话理论,满足当前教育改革要求,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引用现状

1.教师独自掌控话语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再对话理论的实践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偏差,独自掌控话语权,导致对话流于形式。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习惯性的强调自身在对话中的话语权,占据绝大部分对话时间,导致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较少,对话理论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虽然将话语权下放给学生,但是依然严格掌控话语权的下放范围,仅仅为一些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提供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导致课堂教学公平性丧失,大部分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依旧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

2.对话与阅读文本产生偏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理论的引入,需要对话活动予以实现[2]。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开展的对话却与阅读文本产生偏离,甚至发展至漫无边际的想象,导致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出现了严重扭曲现象。

例如部分学生认为《背影》中的父亲“翻越护栏”,是一名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认为《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是一名十分不负责任的教师。而一些教师在这一情况下,不仅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认为课堂活跃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是一种好现象。

三、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1.对话话题生成

对话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话题,对话话题可以由教师进行提前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生成[3]。

首先,在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时,应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情绪学生的思维漏洞,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深入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结合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从而引发话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因问题设置过于简单而难以生成话题的情况。例如某教师在《司马光》的阅读教学中,仅设置了“同学们见过装水的大缸吗?”“同学们觉得自己身边有哪些聪明的朋友”等与文本关联性不大,且学生几乎不同思考的问题,导致教学中以为的重复问答,始终无法实现话题的有效生成。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话话题的生成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文本,从学生的“意外情况”中引出话题,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阅读中,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鬼子会在河沿上而不是直接在屋里枪毙雨来?”这是教师未能预测到的“意外情况”,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将这一疑问拓展,引出话题,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分析,引出这一部分与雨来死里逃生的关系,以及与前面“雨来游泳技术高”的呼应,从而使学生实现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并挖掘作者写作技巧。

2.对话活动的开展

对话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互动,第二种则是教师作为引导者,推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两种形式都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第一种形式对话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能够接受教师为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方式,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将自身理解传达给学生。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对话情景。在《植物妈妈有办法》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植物与种子的漫画形象,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从而主动与教师展开对话。

第二种形式对话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则应担负起对话组织者、教学指导者的作用,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引出的话题进行彼此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与熟悉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话的兴趣,积极发表自身观点,实现对话有效性。

结论

在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话语权下放给所有学生,平等的参与到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不予干预生生对话,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以及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对话,从而实现观点、思维的交流碰撞,获得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參考文献

[1]舒建斌.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4(4):153-156.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4):169-170.

[3]汤锦秀.强化阅读实践 彰显学生主体——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代讲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5(5):44-4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