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刘
摘 要:在新课程的浪潮冲击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理念,为学生创建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服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着重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开创数学创新教学之路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课堂采用单向式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高估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教授,轻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人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创新路上能大步前行。
一、革新教学观念,激活学生主人翁意识
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观念,客观认知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数学的接受性,创设引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构建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时,这类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容易引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前准备的PPT作为情境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在一条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头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巧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我在上学来的路上发现道路边上的树苗:两棵树苗之间有一个间隔,三棵树苗之间有两个间隔,以此类推,可以用100/5算出有20个间隔,利用发现的规律可以得出,一共需要21棵树苗。此时,课堂活跃起来,学生都向该生投去敬佩的目光,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加高昂了。
数学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积极作用。
二、抛砖引玉,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向式的知识教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数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温度计、电子秤、米尺等教学工具。先在黑板上写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刚接触小数,对于概念还不太清晰,不由自主地摇头。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工具,告诉学生:谁能用我手中的这些工具告诉我,生活中有哪些小数?问题一提出,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课堂瞬间活跃了起来,学生不断结合生活实际,这时有的学生说:我发烧的时候,用温度计曾经测量出自己发烧到38.3度,我好害怕;有的学生说:我用电子秤曾经测出过妈妈給我买的水果为0.5千克,我好开心;也有的学生说:我每天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身高,今天我测出的结果是1.35米,我又长高了一点点,我好高兴;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利用道具,巧设疑问,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应运而生。
三、眼手脑并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教师应当明白,数学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等特点性质。数学教师不应将目光局限于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数学学习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小剪刀,数学教师结合课前准备的Flash动画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媒体演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进行自主探究,经过眼、脑、手三方并用,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版块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革新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巧设引趣的教学情境,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之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创新的数学道路上自信前行。
参考文献:
[1]李金洁.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付娜.小学数学探究学习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