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振文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许多教师都认为,一节不“热闹”的课是难以出彩的。的确,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积极配合,这是营造一个美好的语文课堂所必要的。但是,笔者认为,当下的语文课堂过多的偏重了课堂的“动”,而对课堂的“静”有所忽视。
严华银老师曾在他的著作《让语文安静》中写道:“让语文课堂安静。让学生真正自主并成为主体,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索,接着与同学、与老师静静地研讨,悄悄地对话,正是在这一神圣的殿堂里,静谧的‘情境下,语文的营养如随风潜入的春风细雨,在有无之间缓缓注入。”严老师的这份期盼,在今天看来,仍是晨钟暮鼓,发人深思。
一、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静一静
首先,笔者并不反对语文课堂的热闹活跃。但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空虚的花架子。那么,我们语文教师是否该追本溯源,静下心来想一下,语文课的本源是什么呢?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课标》说得很清楚,语文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朱自清先生也曾对语文教学的目标有很深刻的认识:“第一,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第二,发展思想,涵育情感。后者是与其他科相通的,前者才是国文科所特有的;而在分科的原则上说,前者是主要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语文的这个本源。只有抱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这个目的,我们的语文课才不至于上成历史课、思品课、哲学课……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人文熏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忘却语文课的根本——紧紧围绕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鉴赏从而深入体会到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肖老师特别善于抓住一些细微的词语,乃至是标点符号。从这些细小的词语入手,学生逐渐读出了味道,进入了状态。在他的课堂上,没有见到精美设计的幻灯片、没有看到教师在用心地“表演”,笔者感受到的是肖老师举重若轻,从容自适地和孩子们一点一点共同开掘着语文带给我们的幸福。这样的课堂才是最“语文”的课堂。
二、 品味深思,让语文课堂停一停
当下的语文课堂,在热闹的同时还表现得十分流畅。当然,作为年轻教师,把一堂课流畅顺利地上下来,的确已是很难得。但是,在流畅顺利的同时,我们教师还须要尝试着让语文课堂停一停。如今,很多老师的公开课都是经过几遍打磨,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展示课上,我们见到的往往是师生间默契的互动,恰到好处的配合,而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心想着的往往是按部就班地把课程向前推进,对于课堂上意外闪现的一些火花,学生偶然提出的一些疑惑,教师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冷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语文课堂的生成力。
薛法根老师曾在苏州大学东吴讲堂上过一节展示课。上的内容是苏教版5年级的一篇说理文章——《谈礼貌》。薛老师循循善诱,对于学生非常有耐心。当学生回答不到要点的时候,薛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用巧妙的引导和提示去帮助学生。那节课足足上了有50分钟左右。虽然超时了,但是薛老师努力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真正提升了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最重要的目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品味深思。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放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的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有时候,默读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下,很多老师都不喜欢采用默读的方式,他们认为,这样会导致课堂的“冷场”。但在笔者看来,适当的“冷场”与停顿,对于语文课堂十分必要。夏丏尊先生曾指出,阅读有两层含义,其一为理解,其二为鉴赏。鉴赏层面正是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关注的。他进一步谈道:“鉴赏的第一条件,是把‘我放入所鉴赏的对象中去,两相比较。第二要件是冷静。用‘玩的心情,冷静地去对待作品,不可再囫囵吞咽,要仔细咀嚼。”夏老在这里多次用到了“冷静”这个词,确实,语文是须要静下心来,用心品味的。语文课堂既要有琅琅书声,同时也要有静静心声。学生们在教师问题的激发下,用心细读,勾画圈点,让神思飞扬起来。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相信教师在给予学生一些停顿与冷静后,随后的师生间思维的碰撞将擦出更为绚丽夺目的火花。
三、 学生为主,让语文课堂空一空
一堂语文课40或45分钟,我们教师是否要把这一堂课都安排得充实饱满,井然有序呢?在笔者看来,语文课堂也需要留白。所谓留白,便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在公开课上看到的多是教师的风采和特长。公开课成为了教师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是否忽视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严华银老师指出:“很多课堂开始时,常常是学生的‘问题先导,实际上渐行渐远后,老师的‘问题很快就堂而皇之地取而代之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目标明确,预设充分,还不妨留一些空间,给学生一定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比如:口语交际的訓练,课堂写作的训练……听、说、读、写是学好语文的主要实践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与“写”的锻炼关注较少,课堂上更多的是问答式的对话交流。学生的思维放不开,课堂的生成也不尽如人意。有位老师在上泰格特的小说《窗》时,独辟蹊径。直接从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入手,通过“只是”、“墙”等词语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并且,他还试着让学生自己续写一段结尾,从而通过比较,感受到小说欧亨利式结尾的好处。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当学生自己续写结尾时,通过一番构思和比较,最后,教师其实无需多言,高下之判在学生心中早已明晰了。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语文本就是一门愉悦的、轻松的、从容的课程,教师的职责是引领学生学习品悟语言文字的美妙。
“碧波深处有珍奇”是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先生的一句诗。这句诗也正是其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只有潜向更深处,才能获得珍奇异宝。笔者心向往之,借之自勉。潜向深处,需要冷静、需要沉思、需要对语文教学执着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琅琅书声、需要欢声笑语、需要多姿多彩,同时,也需要这一份静谧的美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