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燕京名医萧龙友使用时令鲜药经验

2017-02-28 10:18:03陈腾飞王帅丁雪霏刘清泉
环球中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干品鲜品荸荠

陈腾飞 王帅 丁雪霏 刘清泉



·名医心鉴·

浅述燕京名医萧龙友使用时令鲜药经验

陈腾飞 王帅 丁雪霏 刘清泉

燕京名医萧龙友学验俱丰,享誉京华,其临证用药特色鲜明,其特色之一即擅用鲜药。萧龙友临证时会根据季节和不同证候特点,使用鲜茅根、鲜藿香、鲜佩兰、梨皮、鲜生地黄等鲜药。笔者结合萧龙友临证医案,对其常用的几味鲜药的使用经验进行了学习,归纳总结了鲜生姜、生荸荠、鲜荷叶、鲜荷梗、鲜莲子、鲜石斛、鲜茅根7味药物的使用。

萧龙友; 燕京医学; 鲜药; 用药经验

燕京名医萧龙友学验俱丰,享誉京华,其临证用药特色鲜明。在谈到老年人患病治疗时,其以衣料之新旧做比喻:“衣料之质地原坚,借用之太久,虽用者加倍爱护,终以久经风日,饱经雪霜,其脆朽必然。而忘其穿着之太久,乃以碱水浸之,未有不立时破碎者。若仔细周密,以清水小掇轻浣,宿垢虽不必尽去,但晒干之后,能使人有出新之感。由此可更使其寿命增长,其质地非惟无损,且益加坚。”[1]这段论述体现了其临证治病的重要思想——平淡轻灵。体现在用药中,除了少用峻猛攻伐之品如麻黄、大黄、巴豆之类,还体现在鲜药的使用。肖承悰教授谈及其祖父萧龙友用药特色时,指出其擅用鲜药,临证时会根据季节和不同证候特点,使用鲜茅根、鲜藿香、鲜佩兰、梨皮、鲜生地黄等鲜药[2]。笔者结合萧龙友临证医案,对其常用的几味鲜药的使用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归纳总结,简述如下。

1 鲜生姜

姜分为干姜和生姜,干姜为姜之母根,晒干后入药,生姜则子姜,晒干后名干生姜。萧龙友临证使用姜时均做细致区分,有时单用生姜,有时注明鲜生姜,有时用老干姜,有时有干生姜。当患者出现外感风寒或脾胃寒湿急需升发时,萧龙友喜用鲜生姜,必要时会与干姜同方使用。如“喘证”门记述一则病案[3],关某,男性,15岁,“据述素患咳嗽之疾病,业经三年,秋深感寒而发,不能倚息,喉中有痰声”,初诊方中用鲜生姜,二诊时守方再加干生姜、北细辛,以加强化饮之力。萧龙友鲜生姜常用量为一片至三片,习惯配大红枣三枚。

生姜可以化水饮,发散风寒,如《药性论》[4]云:“生姜,味辛、辣,大热。通畅神明,辟疫疠,且助升发之气,能祛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鲜生姜汁水充沛,散寒解表之力更强。萧龙友诊治此案患者,为咳喘宿疾被风寒诱发,故初诊用鲜生姜以解散外寒,二诊加干生姜、北细辛以温化伏饮宿疾。经治疗后“喘已减轻,惟鼻涕尚多……痰亦多而黄,兼有沫子”,考虑“此乃感风化热所致”,因寒邪已经外散,故三诊以后不再用鲜生姜,但使用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之类温化伏饮之品。

2 生荸荠

荸荠在《本草纲目》名乌芋,李时珍云:“吴人以沃田种之,三月下种,霜后苗苦,冬春掘收为果,生食、煮食甚良。”[5]生荸荠是萧龙友医案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一味鲜药,肖承悰教授回忆文章中提到每年荸荠上市时,萧龙友多令家人买予家中小儿食用[6]。据笔者研习萧龙友医案,生荸荠在胃部不适兼有食滞时多用,如“胃病”门收录一案例[3],纪某,男性,37岁,“素有胃病,肝气亦旺,往往胸膈偏右作痛,牵及胁肋及后背作痛”,初诊予米炒台党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真郁金、制乳香、制没药、佛手片、焦鸡内金、大腹皮、沉香曲、生熟稻芽、生甘草、干藕节、鲜苇茎,服用两剂后,仅余胃痛、食物消化力弱,余症皆减。二诊去土炒白术,加入盐砂仁、广木香;去干藕节、鲜苇茎,加生荸荠五枚,服用三剂后胃已不痛,食物渐能消化。

萧龙友此案,二诊时加入香附、砂仁以理气和胃止痛,然香附、砂仁香燥辛散,于寒湿致胃痛者最相宜,于肝气犯胃而痛者则易加重阴伤而使肝气更旺,妙在加入生荸荠五枚则可免此弊。生荸荠性甘凉养胃阴却不碍胃纳,反而具有消食导滞之功效。萧龙友生荸荠用量为三至五枚,用法为捣碎入群药中煎煮。

3 鲜荷叶、鲜荷梗

荷叶苦平无毒,李时珍认为其能“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滑精,散瘀血,消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5]。在《随息居饮食谱》记述荷梗功效:“通气舒筋,升津止渴,霜后采者,清热止盗汗,行水愈崩淋。”萧龙友医案中经常使用鲜荷叶或者鲜荷梗。凡就诊时间在6至8月,有小便赤涩大便不畅等湿热内蕴清浊相混表现则用之。

如“月经不调”门有一案[3],宁女,31岁,1952年7月4日初诊,“脉不和畅,据述癸事一直不调,数月一行,业经两年,此次更月余未至,呃逆干呕,有时吐苦水,其色黄,大便干结,小溲黄短”,考虑内热极重,当标本兼治。初诊方中即用六一散四钱分冲、鲜荷叶一角,带梗五寸;二诊方中予六一散四钱冲服,鲜荷梗一尺;三诊时“小溲已清”,予甘草梢二钱、鲜荷叶一角,带梗五寸;后续三诊亦用到荷叶、荷梗。

荷出淤泥而不染,且水珠滴于荷叶滚动而不沾黏,其最能化别清浊。夏日取荷叶、荷梗鲜品极为方便。萧龙友使用荷叶、荷梗鲜品之经验值得推广,其鲜荷叶用量常为一角,约四分之一张,鲜荷梗多用一尺。

4 鲜莲子

莲子有健脾补肾之功效,入药多去莲子心称为莲子肉。对于莲子鲜品很少有入药记载。而萧龙友临证常用到带心鲜莲子。萧龙友医案“眩晕”门一案[3],陈女,48岁,1952年7月11日就诊,“脉见沉数,据述头部昏眩,偏左耳鸣,心跳时作,肢体酸痛,食物不和则吐所食之物及酸苦水。肝邪太甚,病已数年,近因又感暑热,便干溲黄,旧病宜甚,法当标本兼治,小心将护”,二诊、四诊、六诊、七诊都用到带心莲子15粒,至八诊时已治疗1月,脉案记载“服药多帖,病仍未大减”,此次处方思路亦是养血平肝,不过改用鲜莲子带心十九粒,服用三剂药后尚安,又服十剂,诸症皆减,嘱以原方3倍剂量制成蜜丸常服。

患者就诊时间为8月份,正是莲子鲜品时节,李时珍云“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萧龙友使用新鲜的带心莲子19粒,鲜莲子心清火交通心肾之力更强,故能十余剂而取大效。莲子带心之用法,在《药性通考》有论述,“世人谓食莲子不宜食心,恐成卒暴霍乱,不知莲子去心全无功效,其妙全在于心,不特止产后消渴也,其心清心火又清肾火,二火炎则心肾不交,二火清则心肾自合……故用莲子而去心,则神不能养,而志不能定,精泄不能止,而腰痛不能除矣”[4]。另外,傅山之《傅青主女科》亦多用带心莲子。

5 鲜石斛

石斛,《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李时珍认为此物“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乃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鲜石斛亦是萧龙友临证常用鲜药之一。萧龙友治疗一例113岁患者[3],胸膜炎、肠伤寒初愈,又旅途劳顿感受风寒,病情复杂,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又因社会事务烦扰劳形劳神,九诊时“胃纳呆钝,口干少津液,食欲不旺”,处方中使用霍石斛四钱,十诊时复加入细生地黄四钱,十一诊时改善仍不明显,改用鲜石斛四钱,服用一剂,十二诊即觉胃部舒适。

石斛为养阴填精之品,鲜品与干品相比汁液稠厚,嚼之可尽化为黏腻汁液而无丝毫渣滓,其养阴填精之力更强。此案患者十诊时因胃阴不足,纳少不化,先后加用石斛干品及细生地黄,疗效皆不明显,后来改用鲜石斛后即取得显著疗效。萧龙友使用鲜石斛和干石斛时都注明“先煎”,是其一大用药特色。鲜石斛的常用量为四钱。

另外,鲜石斛采收时间是农历七月八月,但萧龙友医案中二三月间就诊者也有使用鲜石斛之记录,对于民国时期的鲜药保存技术可见一斑。

6 鲜茅根

茅根为临床常用药物,苏颂在《本草图经》记载茅根“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亦可啖,甚益小儿”。李时珍对茅根有高度评价:“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世人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5]

萧龙友临证用药轻灵,鲜茅根是其临证常用鲜药,用于肺胃郁热兼有出血表现者,如咯血、痰中带血、便血、溺血等,子宫肿瘤导致的阴道出血也会使用鲜茅根,出血量多势急则用量极大。如“血证”门张男[3],46岁,“头部昏眩,精神萎靡,大便下血,已逾五月,临圊脐腹隐隐作痛,肠鸣时作,近数日胸次作痛,口干而不引饮”,服药1月,三诊时腹痛便血未减,遂将鲜茅根用量加至二两,服药多帖后诸症均有所改善。

鲜药的使用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即有多处使用鲜药,如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用生韭汁。且笔者认为张仲景所云生品即是鲜品,如地黄干品有专名叫“干地黄”,再如“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假如为附子干品其皮断难去除,必为鲜品方能有去皮之炮制。在清末民初时期使用时令鲜药治疗时令病,更是蔚然成风,如北平四大名医都喜用擅用鲜药。

鲜药与相应干品比较,药性更突出,如寒凉之性的鲜药较干品更加凉润,芳香辛窜气味较干品更加浓厚,且吸收见效快,对一些热性病、血证、外伤病症及疑难重症等,尤其有特殊的功效[7]。从药物的有效成分来看,鲜品与干品也有所差异,如鲜枸杞子有清热作用、鲜百部能利水除湿、鲜莱菔有止血功效、鲜艾叶能清热解毒、鲜石斛能清肺胃湿热[8]。

后来由于对于鲜药的重视不够,鲜药基本退出了中医舞台。近年随着中医药的繁荣发展,越来越提倡传承经典,鲜药又逐渐开始进入中医临床,并且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鲜药的保存更加方便。对于现在的年轻医师来说,鲜药又仿佛是一件新鲜事物,从认识鲜药、接受鲜药到学会使用鲜药,需要一个短暂的过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有必要对先贤们使用鲜药的经验进行总结发扬。笔者不揣简陋,对燕京名医萧龙友先生的鲜药经验进行了粗浅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张绍重.萧龙友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一)[J].新中医,1981,13(1):7-12.

[2] 肖承悰.名中医萧龙友[J].北京中医杂志,1985,4(6):14-17.

[3] 张绍重,李云,鲍晓东.北平四大名医医案选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9-30.

[4] 清太医院.药性通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144-164.

[5]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815-923.

[6] 肖承悰.一代儒医萧龙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59.

[7] 郭晓宇,杜捷.鲜药在临床应用优势中的探索[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9):91-93.

[8] 李栩筠,王莹,刘佳慧,等.试论干、鲜药品的不同功效与应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6):120-122.

(本文编辑: 王馨瑶)

北京中医医院院级课题(YJ-201701)

10001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陈腾飞、丁雪霏(硕士研究生)、刘清泉];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内科(王帅)

陈腾飞(1989- ),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急诊重症辨治体系、老年肺炎相关性脓毒症、燕京医学流派。E-mail:824053093@qq.com

刘清泉(1965- ),本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分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中医急诊重症、新发突发传染病、 耐药菌的中医药防治。 E-mail: liuqingquan2003@126.com

R249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22

2016-06-10)

猜你喜欢
干品鲜品荸荠
清脆甜美的荸荠
少儿美术(2021年1期)2021-04-26 14:22:12
挖荸荠
科教新报(2019年14期)2019-09-10 13:19:41
荸荠不说话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鲜品)价格(2019年4月27日)
食用菌(2019年3期)2019-06-24 02:10:16
水分含量对黑木耳干品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干品泡发谁最“出数”?
食品与健康(2017年4期)2017-04-20 14:34:10
鲜品鱼腥草与干品鱼腥草的相关研究
沧源县佤族蒸熏疗法验方录
傣族医蒸熏疗法验方录
创意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