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杰 张志欣 邵丽君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北京 101200)
于增瑞“调子序贯疗法”治疗不孕症经验※
刘惠杰 张志欣1邵丽君2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脑病科,北京 101200)
于增瑞主任医师临床善用“调子序贯疗法”辨治不孕症,其辨治理论、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突出,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通过跟师学习,我们详尽记录于老师辨治不孕症的典型验案,并对其辨治理论、遣方用药特色及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总结其在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特色疗法—调子序贯疗法。
不育,女(雌)性;中医疗法;名医经验;于增瑞
于增瑞主任医师,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项目指导老师,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学识渊博,严谨求实,言传身教,临证指迷,擅长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症及男子不育症,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衷中参西,辨病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我们有幸临证侍诊,将于老师“调子序贯疗法”治疗不孕症经验总结如下。
不孕症是指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不孕症分为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两大类,既往从未有过妊娠史,无避孕而从未妊娠者为原发性不孕症;既往有过妊娠史,而后无避孕连续12个月未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1]。
中医对女性不孕的研究源远流长,现存古典著作《易经爻辞》中就有“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孕”的记载。《千金要方》称之为“全不产”或“断续”。《脉经》称之为“无子”。《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生殖之精施泄,若此时两性相交,两精结合,即成胎孕。肾主生殖,女性不孕与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精血充沛,任通冲盛,两精相搏,才能受孕。冲脉为血海,谷气盛则血海满,月经能按时而下;任脉主胞胎,为阴脉之海,两脉相济,相互资生,为产生月经的根本。而当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了上述某一环节的正常功能,就会导致不孕。故《女科切要》谓“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中医认为女性不孕也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先天性缺陷,如螺、纹、鼓、角、脉;另一类属于后天病理性不孕,临床上常见肾虚(肾阳虚、肾阴虚)、肝郁、痰湿、血瘀、湿热等证。
于老师常说“求子先调经,调经应补肾,补肾宜调其阴阳平衡”。于老师治疗不孕症,主张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基础上,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分期论治。月经不调是不孕症患者的主要表现,妇人以血为本,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月经有周期性、节律性,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肾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变化的体现。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产生的生理基础,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产生月经的中心环节,即称为“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在这个生殖轴中以血的盈亏变化而体现,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个不同时期,形成月经周期。各个时期机体气血阴阳不一致,治法亦有所区别。
1.1 行经期 月经来潮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7 d,平均5 d。现代医学称为月经期,此期黄体从成熟转向退化,雌激素及孕激素的分泌也逐渐减少,子宫内膜剥落,基础体温(BBT)下降。此期胞脉充盈,血满而溢。此期呈现“重阳转阴”特征[2],胞脉充盛,由满而溢,泻而不藏,排出经血,此期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助经血畅利,祛瘀生新,为受孕做好准备,于老师临床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味,酌加益母草、牛膝、鸡血藤、丹参、香附等药,宫寒腹痛酌加小茴香、炒白芍、延胡索等。
1.2 经后期 指月经干净后至排卵前,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6~14 d,现代医学称为卵泡期。此期原始卵泡开始生长发育,在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的作用下产生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迅速增殖。此期血海空虚,卵泡处于发育期,BBT处于低温相,阴血不足,子宫藏而不泻,呈现阴长的动态变化,为重阴状态。重阴,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的阴长高峰时期[2]。此期治宜滋阴养血。于老师常用方剂有三甲复脉汤、归芍地黄丸、左归丸等。并用菟丝子、淫羊藿等补肾阳药,取阳中求阴之意,促进排卵。于老师经验方药物组成:熟地黄15 g,砂仁3 g,白芍10 g,当归10 g,阿胶20 g,龟版10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5 g,山药30 g,葛根30 g,菟丝子15 g,丹参15 g,沙参15 g,香附10 g,紫河车6 g,紫石英30 g。方中紫石英甘温,质重善走下焦,其性温而能温养胞宫,调补冲任,甘又能健运中焦,脾胃健则气血之源充足,胞宫得养则易受孕。紫河车味甘微咸,气温,无毒,其得先天之气,为血肉有情之品,可养后天之脏,为精气不足、子嗣难成之要药,二药相配,有温暖下元胞宫、大补精血之功,且紫石英质重降气又能通利,可引紫河车直入胞宫而生血填精,是临床治疗不孕症的常用药对。
治疗经后期注意事项:一是用药宜选择镇降、敛藏之品。因为阴阳变化,在于阳升阴降,故滋阴养血要考虑降,此期选用滋阴药物多为味厚质重、沉降为主的药物,如熟地黄、鳖甲、龟版、山茱萸、当归等,均为镇降之品。所谓敛藏者,属于顾护肾阴的范畴,宜静而不宜动,宜藏而不宜泻,如山茱萸、山药、芡实、五味子、菟丝子、女贞子、白芍等。二是嘱咐患者在服药同时务必做到心境静息。通过生活起居、心理情绪调节、弥补滋阴养血药力的不足,从而达到“复阴”目的。前人有云“静能生水”[3],故注意改善调整生活方式,劳逸适度,规律睡眠,与自然界生物钟节律保持一致。三是经后期应在晚间服药,这是与日月阴阳相对应的择时服药方法。
1.3 经间期 指月经周期第14 d左右,又称排卵期。排卵期表明卵泡已发育成熟,随着卵泡发育成熟,雌激素的分泌已达到高峰,从而刺激脑垂体分泌出大量的黄体生成激素,并形成排卵前高峰,导致卵泡破裂。此期阴充阳长,为阴阳转化,即精血进一步充实,重阴转阳,阴消阳长,此为排出卵细胞关键。此期治宜滋养精血同时温肾助阳、行气活血,以促卵泡排出。于老师经验方药物组成:紫石英30 g,花椒3 g,紫河车6 g,淫羊藿10 g,枸杞子15 g,山茱萸10 g,菟丝子15 g,鹿角霜10 g,巴戟天10 g,肉苁蓉10 g,穿山甲3 g,皂角刺10 g,丹参15 g,羌活10 g,茺蔚子12 g,香附10 g,当归10 g,熟地黄10 g。
1.4 经前期 指女子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1 d,一般指月经周期第16~28 d,又称黄体期。卵巢受LH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着床。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血管滋长、腺体开始分泌含糖原的黏液。这一期末,子宫内膜的增长达到极点,为受精卵的种植和继续发育准备了条件。临床可见女子白带由清稀转黏稠,出现乳房胀痛、性情急躁等症状,甚者表现为经前综合征。此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重阳,是指月经周期阴阳消长节律中阳生的高峰时期[2]。此时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若已受孕,精血聚以养胎安胎;如未受孕,则调补肾脾以调经。治宜温养脾肾以固本。于老师经验方药物组成:当归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丹参15 g,菟丝子15 g,巴戟天10 g,鹿角霜10 g,续断10 g,枸杞子15 g,党参15 g,山药30 g,白术12 g,茯苓12 g,紫石英30 g,砂仁3 g,甘草10 g。
杨某,女,28岁,已婚。2016-02-26初诊。主诉:月经后愆6个月余。结婚6个月未避孕未孕,末次月经为2016-01-17,经量偏少,经行腹痛,夹有血块,痤疮隐隐,纳可,眠安,大便秘结,2 d 1次。舌质黯红,舌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月经不调。中医诊断:月经后延。证属肾虚肝郁,冲任虚寒。治宜疏肝益肾调冲。处方药物组成:柴胡10 g,赤芍10 g,白芍10 g,鸡血藤15 g,当归30 g,熟地黄10 g,酒女贞子30 g,菟丝子30 g,丹参15 g,续断10 g,益母草15 g,香附10 g,覆盆子15 g,川牛膝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7剂。2016-03-11二诊,患者月经后延,末次月经为2016-03-02,带经4 d,质红量可。2016-01-27查睾酮(T)1.735 nmol/L,雌二醇(E2)135.79 pmol/L,LH9.97 U/L,FSH 6.26 U/L,催乳激素(PRL)1.15 nmol/L,孕酮(P)1.44 nmol/L。甲状腺功能五项未见明显异常。治宜滋肾养血调冲。处方药物组成:当归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女贞子15 g,菟丝子15 g,紫河车6 g,枸杞子15 g,北沙参10 g,丹参15 g,龟版10 g,山茱萸10 g,何首乌10 g,巴戟天10 g,甘草10 g,香附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7剂。同时予安坤赞育丸1丸,每日中午服。2016-03-21三诊,刻诊:月经周期第20 d,白带稍增多。治宜温肝肾,益气血,调冲任。处方药物组成:当归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菟丝子15 g,紫河车6 g,紫石英30 g,覆盆子15 g,淫羊藿10 g,丹参15 g,香附10 g,炒白术10 g,山药30 g,鸡血藤15 g,枸杞子15 g,甘草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7剂。2016-05-23四诊,刻诊:孕6周,无明显恶心、呕吐,尿频,夜间易醒。2016-05-22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21 871 mU/mL。治宜益肾健脾安胎。处方药物组成:续断10 g,桑寄生15 g,菟丝子15 g,阿胶(烊化)15 g,炒白术10 g,黄芩10 g,陈皮10 g,竹茹10 g,生杜仲10 g,炙甘草10 g,山药30 g,荆芥10 g,紫苏梗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服7剂。
按:于老师治疗月经后延,均不离活血化瘀之法,初诊时于老师认为患者经水延愆,其根本原因在于肝肾亏虚,故治以滋肝肾,调冲任,佐以活血通经为法,以取“水到渠成,水满自溢”之功。若应用大剂破血逐瘀之品临床可能会立竿见影,但不利于种子养胎。故以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白芍)养血和血;丹参破宿血,生新血,功兼四物,为女科要药[4],滋养肝血;女贞子、菟丝子、覆盆子滋补肾阴;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并以益母草、川牛膝活血通经。二诊时,患者月经第8 d,值经后期,即卵泡期,可谓阴血不足,血海空虚,实为肝肾阴虚,故以滋阴养血调冲为法。以归芍地黄丸(当归、熟地黄、白芍、山茱萸)养血和血。枸杞子、菟丝子取五子衍宗丸之意,合女贞子、何首乌补肾阴;紫河车、龟版为血肉有情之品,大补肾精;巴戟天既补肾阳又补肾阴,补肾阳能鼓动肾气,补肾阴能增加精血。肾气充实,肾精丰满,月经复来。北沙参取其“金生水”之意,培补水之上源以滋肾;香附为气病之总司,行气和血。全方共奏滋肾养血调冲之功。三诊时,患者月经第20 d,为黄体期,此期阴盛阳生渐至重阳。此时阴阳俱盛,以备种子育胎。治宜温养脾肾以固本。肾气充实,肾精丰满,月经复来。白术健运中州以生气血之源,鸡血藤、丹参活血养血促进宫腔血液运行。香附为气中血药,行气和血。全方共奏温肾养血调冲之功。四诊时,妇人受妊,血归于胎以养妊,血分遂感不足,相对气分有余,阴血偏虚,阳气偏盛,此为妊娠生理特点。患者孕早期,肾主系胎,血主养胎,《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肾旺自能荫胎也”。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血海空虚则无以养胎,故孕早期治以益肾健脾养胎为主。以寿胎丸之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加减化裁,胎在母腹,若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5];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菟丝子能补肾,肾旺自能荫胎也;桑寄生能养血,强筋骨,使胎气强壮,故《神农本草经》载其能安胎;续断亦补肾;阿胶系驴皮所熬,最善伏藏血脉,滋阴补肾,故《神农本草经》亦载其能安胎也;白术、山药、陈皮、甘草健补脾胃;荆芥为风药,风能胜湿,助白术、陈皮等健脾利湿;紫苏梗降胃气以安胎;黄芩、竹茹均为安胎良药。全方共奏益肾健脾安胎之功。
生育者,必阳道强健而不衰,阴癸应候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而胎元易成[6],故治疗不孕症,宜遵种子先调经,调经要补肾,补肾分阴阳之原则,按照“调子序贯疗法”,在温肾暖宫、调经助孕大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卵巢生理周期变化的4个阶段: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月经期分期施治,卵泡期采取益肾滋阴养血法,排卵期采取温肾活血助孕法,黄体期采取温补脾肾法,月经期采取活血化瘀法。于老师在治疗不孕症中秉承中西医结合,注重不同病因应分别论治,排卵障碍、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免疫性因素、宫颈炎、性生活失调、性知识缺乏、全身系统性疾病等均可引起不孕,应根据病因临证加减。如治疗免疫性不孕,在补肾健脾法基础上,提倡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针对病因治疗,常用茵陈、黄芩、益母草、泽兰、丹参之品。而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在滋补肝肾的基础上,提倡活血通络,常用川楝子、路路通之品。类似变通,不胜枚举。故治疗不孕症,除采用“调子序贯疗法”外,还应辨证论治,三因制宜,衷中参西,谨守病机[8],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指导老师:于增瑞)
[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9.
[2] 彭怀晴.中药人工周期调经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6例[J].河北中医,2014,36(6):826-827.
[3] 万朝霞,施亚平,樊奕琛.夏桂成补肾调周理论在女性亚健康中的运用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5-7.
[4] 万莉,王新梅,刘娜.程慧莲主任医师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过少经验[J].新疆中医药,2015,33(6):39-41.
[5] 魏金慧.寿胎丸加减结合调周序贯疗法治疗继发性闭经11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8):537.
[6] 夏桂成.用动静观指导滋阴补肾调治多囊卵巢综合征[J].江苏中医药,2006,27(3):12-13.
(本文编辑:习 沙)
※ 项目来源: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于增瑞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刘惠杰(1981—),女,副主任医师,硕士。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4.003
R711.605;R711.605.31;R45
A
1002-2619(2017)04-0492-04
2017-02-21)
1 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1214
2 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妇科,北京 1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