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2017-02-27 01:00阮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恢复期全身麻醉

阮瑜

【摘要】 目的:分析在处于恢复期的全身麻醉患者中进行安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全身麻醉措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对照组患者为5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的全身麻醉患者采取安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因素,对加快其恢复进程以及建立友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效果较佳,可推广。

【关键词】 安全护理; 全身麻醉; 恢复期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092-03

全身麻醉是临床治疗中十分常见的麻醉方式,为患者顺利治疗提供了基本的安全条件;一般来说,经过全身麻醉后的患者在苏醒前需要度过恢复期,该时期同时也是患者极易出现疼痛、坠床、挣扎等安全意外的阶段,通常以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控制[1-2]。安全护理模式是针对处于术后恢复期的全身麻醉患者制定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主要以该阶段患者的安全事故为目的进行护理优化;据有关临床护理研究数据显示,安全护理模式对于控制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的风险因素具有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对安全护理的工作价值进行验证,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安全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验证结果,现将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以及45例对照组。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0岁,平均(42.21±13.3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9岁,平均(44.13±12.06)歲。从两组患者的疾病类型看,观察组中属于骨科疾病11例,泌尿科疾病5例,神经外科疾病7例,妇科9例,普外科13例;对照组中骨科疾病10例,泌尿科疾病7例,神经外科疾病5例,妇科12例,普外科11例。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了全身麻醉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尿管留置。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帮助患者平卧、给予流质食物护理、定期观察记录病况并及时反应、定期清洁气管等辅助机械。

观察组:对本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安全护理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1)对患者的恢复环境进行细节化护理,首先定期对室温进行检测与调节,根据气温变化与室内同期程度将室内温度尽可能控制在25 ℃左右,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避免炎症、流汗、受寒等情况发生;其次,对室内湿度水平进行严格控制,一般以50%为标准;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房内各项设施进行细节检查,包括卫生状况、运行状态可以及功能效果等,保证病房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问题。(2)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呼吸状态检查,对其呼吸的基本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与记录,记录项目主要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及氧饱和度等,避免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呼吸障碍,如误吸、窒息等情况。(3)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包括术后病房交接以及病房的日交接,向麻醉师详细了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情况提及生命体征,为进一步护理提供确切依据。(4)护理人员应严格观测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状况,平均每15分钟进行1次详细记录,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应立即向医生反映并协助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在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其保持头部偏侧一方的平卧状,并进行去枕处理,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其头部偏侧方另一方进行垫高处理。(5)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采取必要的约束护理措施,以约束带的常规应用为主,于患者的膝关节上部10 cm处以及患者手腕部位进行约束带约束,并避免出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若患者的挣扎情况相对频繁或难以控制,可在其胸腹部进行约束带约束;在约束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好约束带松紧度,使患者尽可能处于舒适状态。(6)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在恢复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引流管道运行情况,对其引流管道中的引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形状、流量以及流速等,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并协助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主要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两个指标。其中,并发症发生率所囊括的观察评价项目包括躁动、疼痛、低氧血症、低温以及恶心呕吐五个方面;护理服务满意度以笔者所在医院自拟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患者家属进行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在内的调查,统计分析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对照组为53.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从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实践来看,一般采取全身麻醉处理的患者其疾病程度相对严重,而在术后麻醉药物与患者完全清醒恢复的阶段期间,常常容易发生因患者耐受、病况等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对患者的治疗恢复进程以及生命安全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上通常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而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安全护理模式对处理全身麻醉患者清醒前的恢复期事故具有更为显著应用效果[3-5]。为了进一步探究安全护理在处于恢复期的全身麻醉患者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护理模式的并发症与满意度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

安全护理模式兼顾了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包括生命体征、呼吸道、舒適度、伤口感染等在内的隐患因素,通过环境护理、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以及意外护理等措施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细致、人性化的治疗与恢复环境;不仅有助于解决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突发风险,且为其麻醉恢复以及疾病的治疗进程奠定了良好、舒适的基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8]。从本研究的具体结果看来,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得到明显控制;这说明安全护理模式在呼吸道的定期清理以及气管分泌物的及时处理基础上,为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提供了较大的缓解基础,达到了明显的防止刺激的目的,且安全护理在总体上降低了患者恢复过程中的并发症风险水平,应用价值较高。另外,观察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护理模式有助于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处于恢复期的全身麻醉患者采取安全护理模式,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风险,满意度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安全护理在全身麻醉术后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6-108.

[2]胡传美,丁玉华,汪宇虹.腹腔镜胆囊切除全麻术后患者转运的安全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5,23(9):56-58.

[3]周晓娇.200例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5):105-106.

[4]高燕平,刘燕君,胡琳,等.两种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期躁动影响的观察及安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0):61-62.

[5]赵爱平,贾彦彦.麻醉恢复室复苏病人的安全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18):1694-1695.

[6]沈蔽.安全护理在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33-234.

[7]曹喜华.浅析手术室安全护理与职业道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6):258-259.

[8]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等.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537-539.

(收稿日期:2016-07-23)

猜你喜欢
恢复期全身麻醉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