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效果分析

2017-02-27 00:03林先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2期

林先童

【摘要】 目的:探究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炎性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IL-6、IL-8,IL-10、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降低炎性反应,效果显著。

【关键词】 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开胸肺癌根治术; 非小细胞性肺癌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037-03

肺癌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增加,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可进一步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病死率极高。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以往的治疗中多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创伤性较大,如切口大、出血多、痛苦大等[1-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肺癌根治术)对非小细胞癌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此为根据对其治疗效果就行详细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右侧25例,左侧18例,鳞癌35例,腺癌8例。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52.1±3.5)岁。对照组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右侧20例,左侧22例,鳞癌30例,腺癌12例。患者年龄30~67岁,平均(51.9±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所在部位、肺癌类型、肿瘤的大小、肺癌的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非术侧单肺通气。首先建立患者的静脉通路,用0.06 mg/kg的咪达唑仑、2.0 mg/kg的丙泊酚、2.0 μg/kg的芬太尼、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然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控制患者呼吸,进行手术。术中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

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腔镜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取健侧卧位,腰下垫啫喱垫以增加患侧肋间隙,患侧上肢置支架上,取患侧腋中线第7肋、第8肋间做一个1 cm切口为观察孔,将全腔镜置入患者体内;在患侧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4~5 cm切口作为胸壁的主操作口,使用切口保护套,在患侧腋后线第8肋间做一个1 cm的切口作为辅助操作口。在全腔镜下对患者肿瘤位置、大小进行确定,术前未经病理证实的,先行肺叶楔形切除术,术中快速活检证实为癌,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肺叶切除术采用单向式切除术(行上、中叶切除时,从前向后单方向推进;行下叶切除时,从下向上单方向推进)或解剖式切除术(一般对肺门、叶裂内的血管、支气管进行解剖),使用腔内直线切割缝合器按顺序做切断处理。对于较小直径的肺动脉一般先使用手术钳先钳闭后再进行切断。从主操作孔取出置入无菌袋中切除的肺叶组织。术中常规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右侧清扫2R.3.4R.7.8.9组淋巴结,左侧清扫2L.4L.5.6.7.8.9组淋巴结,术后将清扫的各组淋巴结及周围脂肪组织放入标本袋并做好标记后整块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淋巴结个数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便于术后分期。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麻醉和手术体位同上组。患侧后外侧切口为常用的手术切口,一般切口长为20~25 cm,需使用撑开器,经肋间逐层进胸,可根据病变位置经第4、5或第6肋间进胸,为了方便清扫右上纵隔淋巴结,一般经第4肋间进胸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经第5肋间进胸行右下肺叶或右肺中叶切除术。用单向式或者解剖式手术方法行病变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余步骤与观察组相同。

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放置1~2根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常规查床边胸片及查胸部CT,引流量低于100 ml后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术中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时间、肿瘤清扫数等指标。

炎性反应指标:通过检测患者血液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来判断患者的炎性反应[3]。手术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使用蛋白分析仪检测患者的hs-CRP水平,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检测IL-6、IL-8、IL-10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两组患者的结果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和肿瘤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IL-6、IL-8、IL-10、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肺癌是极为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致死率及高,而且大多数为非小细胞肺癌。以往多采用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较大,术后患者恢复时间较慢,出现肺部感染、胸痛等并发症几率较高,治疗效果较不理想[4]。近年来全腔镜肺癌根治术开始运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取得不错治疗效果。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微创治疗及传统开胸治疗比较分析,发现微创治疗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值得在医疗领域广泛推广应用。IL-6、IL-8、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肿瘤细胞扩散和复发中起重要促进作用[5],而胸腔镜较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减少了术后这些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全腔镜肺癌根治术在全腔镜下对肿瘤进行排查和切除,因胸腔镜有放大作用,手术视野暴露良好,患者的肿瘤位置及大小以图片的形式清晰的展现在手术医师眼前,手术医师以此为根据对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6]。这种手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准确对肿瘤位置定位,直接对肿瘤进行切除,避免了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开胸造成的手术创伤,同时术中肺叶取出方便,可避免切口种植转移风险,达到根治目的。微创治疗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术中出血量相应降低,患者康复速度加快,下床活动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7]。这样不但提升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病情痛苦,更减少了治疗花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

此外严重的手术创伤会诱发机体各种炎性递质的释放,从而增加患者的炎性反应。因此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炎性反应较多,一旦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危机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全腔镜肺叶切除术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能够减少炎性递质的释放,从而减少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治疗的预后状况,也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8]。

本研究中采用全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得到改善,炎性反应也得到极大的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腔镜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炎性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治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斌,邬少君,叶宁,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29-130.

[2]赵振兴.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739-1740.

[3]张铁娃,禹亮,姜久仰,等.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15(8):696-699.

[4]肖功武,张志虎.全胸腔镜下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29-30.

[5]李泽树,杜波,杨建国.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26例早期肺癌的体会[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6):607-608,615.

[6]徐全,徐雯,陳成广,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J].江西医药,2010,45(11):1071-1072.

[7]郝彩玲,郝月琴,唐华平.小细胞肺癌中VEGF、Dll4及Notch1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63-64.

[8]王俊,李运,刘军,等.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8,24(3):147-150.

(收稿日期:2016-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