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念方
【摘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在应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奠定基础。方法:2010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应用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经股动脉途径;试验组40例,经桡动脉;并根据手术的相关指标分析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部位的穿刺介入治疗后,行桡动脉途径的试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穿刺及X线曝光时间)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穿刺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行桡动脉途径的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桡动脉途径治疗不仅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且显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系数高,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034-02
近些年,在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下,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导致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而冠心病迁延不愈,加重后可进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新兴的介入治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中以股动脉为常用的穿刺部位之一,但是,近些年发现其存在下述的并发症,如尿潴留、腰痛及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本研究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应用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经股动脉途径;试验组40例,经桡动脉;并根据手术的相关指标分析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安全系数,为临床奠定基础,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应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79岁,平均(51.12±5.2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44例,Ⅲ级:23例,Ⅳ级:13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经桡动脉进行穿刺。在进行穿刺前,将纱布放在手腕下方。对桡动脉处进行常规的消毒,选择穿刺点,即桡骨茎突上方1 cm处最强的桡动脉搏动处,进行局麻处理,选择1%的利多卡因注射穿刺部位。采用专用的桡动脉穿刺针Terume或Cordis进行穿刺,成功穿刺后,将6F桡动脉鞘置入其中,将2000 U的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凝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09,10 g/支)和200 μg的硝酸甘油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北京四环空港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80)于动脉鞘中,当左右冠脉的造影结束后,并完成冠脉介入治疗后,立即将桡动脉鞘拔除,并进行压迫器进行止血处理。术后2 h进行减压处理,并于6 h后将压迫包扎变成普通包扎。
对照组:经股动脉进行穿刺。首先选择穿刺点,即右侧腹股沟韧带下方的1.5~2 cm处。采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处理,切开穿刺点的3 mm皮肤。以seldinger为穿刺方法并通过Cordis针完成穿刺过程,将6F桡动脉鞘置入其中,并将2000 U的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凝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09,10 g/支)注射于动脉鞘中,结束介入治疗后,进行股动脉止血,并立即将动脉鞘拔除,部分患者可选择在术后3~4 h后将动脉鞘拔除,徒手进行15~20 min的压迫执行,加压包扎处理,并予以8 h的沙袋压迫,24 h制动术侧下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手术的相关指标,如手术和卧床时间,穿刺及X线曝光时间;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如排尿困难、腰疼、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过不同部位的穿刺介入治疗后,行桡动脉途径的试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穿刺的对照组,如手术和卧床时间,穿刺及X线曝光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部位的穿刺介入治疗后,行桡动脉途径的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的对照组,如排尿困难、腰疼、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其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3]。近些年,逐年增多的冠心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分析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生活饮食结构的变化、逐渐增多的老年人口[4]。由于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本研究采用桡动脉途径完成介入治疗,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国外学者于1967年首次完成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其主要是通过穿刺股动脉而完成的,因此,临床医师选择上述方案为治疗冠心病的常规途径。但是,由于股动脉的解剖位置较深,且与周围的神经和静脉紧密相连,如穿刺技术不熟练,则易损伤相邻的神经或静脉组织,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或是局部血肿、出血,或是形成假性动脉瘤,此外,术后需要较长的卧床休息时间才能恢复,且还可能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如排尿障碍和腰痛等,或是形成肺栓塞和静脉血栓。1989年,首次开展了桡动脉穿刺的介入治疗,且受到广大医者的喜爱和重视。1994年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桡动脉途径可完成冠心病的介入治疗[5]。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临床的介入治疗逐渐选择更细小的桡动脉进行,并通过更微创的技术完成介入治疗过程。国内的多项研究显示,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相对比,桡动脉略胜一筹,其优点颇多,如术后可快速恢复,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穿刺并发症较少;降低血肿和出血的危险性;避免长时间卧床而诱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此外,桡动脉途径完成造影仅需1条5F即可完成,操作过程简单化,避免因重复进行导管穿刺而引发的损伤,在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6]。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的病情及个人体质问题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且老年患者多伴发其他疾病,如腰椎的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或是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且术后制动及长期卧床一定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在本研究中,經过不同部位的穿刺介入治疗后,行桡动脉途径的试验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穿刺的对照组,如卧床时间(2.8±1.6)h,X线曝光时间(48.6±21.7)min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行桡动脉途径的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的对照组,如排尿困难、腰疼、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分别从两个方面验证了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说明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可通过桡动脉途径完成介入治疗。有报道称,通过股动脉完成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所引发的血管及出血类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7]。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并增高了治疗的成本,且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机会。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桡动脉途径的安全系数显著高于股动脉途径,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机会[8]。这也与巫颖等[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报道认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且其桡动脉组住院平均(5.2±2.9)d,股动脉组住院平均(7.5±3.1)d,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综上所述,在应用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桡动脉途径治疗不仅大幅度提升治疗效果,且显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系数高,应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巫颖,陈诗平,刘华勇,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0):1419-1421.
[2]李兴升,陈庆伟,王志刚,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诊治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对比[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4):259-262.
[3]孙雨华.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116-117.
[4]杨常青.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3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48-449.
[5]王雅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80-81.
[6]卢亮.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估[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54-56.
[7]刘同库,万凤伟,丁福祥,等.80岁以上高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16-518.
[8]裘毅钢,李田昌,陈宇,等.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3):252-254.
(收稿日期: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