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凤
“学讲方式”是时下笔者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大力主推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一切教学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考量,让学生在“学进去”之余还要能够“讲出来”,这也是這次课堂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的亮点。那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好这一“进”和一“出”呢?
一、自主:我会主动学习
“学讲方式”下,要由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逐步达到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学生被动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突然让他们自由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这就犹如把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野兽放归原本属于它的大自然,这只野兽会感到不知所措。所以教师需要在把学生“放归大自然”之前,先引导训练,让学生逐步适应本该属于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江南的冬景》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先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这样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做好铺垫。当然,自主学习既包括课前的主动预习,也包括课堂教学时的独立思考。语文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任务,也可以用“学案”的方式提前让学生完成,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比如课前流畅朗诵全文、了解郁达夫、查阅资料了解江南的气候特征;要能够理解一些词语;还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第八节的四句古诗。这种学生自主独立、主动参与
的学习动机,会让课堂的知识记忆更深刻。
二、交流:我能与人合作
如果说“自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交流”训练了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学讲方式”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单是这个学生与那个学生之间的,还有这个学生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容易,也更平等,更容易引起他们参与的热情。与同学交流,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冲突、融合、默契中逐渐达成知识的或者是方法的一致性,让学生逐渐掌握一种受益终身的技能,才是教学的终极追求。
在《江南的冬景》一课中,作者选择了江南的冬天一些代表性的片段,这些片段给读者展现了江南冬天给人的感受,使读者在想象中形成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此带动整篇文章的学习。比如“江南的冬景犹如一幅幅的中国水墨画,你找到了哪些图画?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不要给学生说明有几幅画,也不要非得要学生按照顺序概括,能先找到并概括出来就行,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谨慎情绪。
三、发言:我要勇敢表达
“学讲方式”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学生的“讲出来”看作学习的重要一步,强调“兵教兵”,让他们在互教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拓展本领,达成教者与被教者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形成信任和默契,更要求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路,让被教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这其中,语文教师要鼓励不善言辞者、内向者、后进生等“弱势群体”,要鼓励他们多投入、多思考、多开口,形成互帮互助的局面。
比如在《江南的冬景》一课教学中,对于第五节概括画面,教参给的答案是“江南山野图”,学生也能找出“山野”代表性的景物及特征,但教师要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芦花、红叶、乌桕、野草,他们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展开了讨论,一般情况下是那些经常喜欢发言的同学回答,这次我专门鼓励一位不喜欢发言的学生谈谈,在我的鼓励下,他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既然是让概括江南的图画,那么‘江南二字可以省略,然后加一个表示共同特征的词语‘生气更为准确,变成‘乡野生气图。是呀!文章中不是有“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一句吗?这里的“生气”就是对江南“乡野”中几种景物特征的恰如其分的概括。
四、探究:我想更进一步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更深刻的知识,这既是锻炼学生个性化认知的方法,也是使学生思维更进一步的手段,同时也是合乎高考考查的要求的。如何对文本进行探究,可以本着学生发现和教师引领相结合的办法,因为有的问题学生能够发现,而有的问题限于学生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未必能够挖掘出来。
比如《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学生可以发现文章除了写江南的冬景,还写了其他地方,这有什么作用呢?很多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一节的北国的冬天描写,还有第四节闽粤的冬天以及第六节德国的冬天,对于其作用,学生也是各抒己见,教师也要加以引导,只要有理有据就要表扬。再如,有的学生发现结尾一节作者用了“坐不住”“无聊的杂文”“不想再写下去了”等词句,这到底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这个问题很深,也很细,关系到文章的主旨,值得肯定。发现问题,就是一种进步,如果能够再探究出一些自己的认知,哪怕不完整也是“学讲方式”下迈出的更大一步。
虽然教学无定法,但一种新的教学改革,还是需要程式化的教学样本,尤其是在初始阶段。现代文文本教学,在运用“学讲方式”的时候要着重处理好哪些问题,但愿本文能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高级中学(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