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红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中医专业)
中 医 教 育
中医短期留学生教学(英语)的实践与探讨
李卫红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系中医专业)
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和世界最大的中医教学及临床基地,一直以来更是培养海外中医药人才的重要课堂。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中医留学生教学(英语为例)需要及中医国际化进程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20年来的海外学生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建议:体制制度上支持倾斜于中医对外教学;留学生教学要结合适应于海外背景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中外语运用的水平与技巧;翻译的重要性与翻译水平的提高。
教学方法;学生;中医学;教育
自从1975年受世界卫生组织(WHO)委托,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南京设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以来,伴随着人类回归自然、重视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观念的兴起,尤其面对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疑难杂症与慢性病的增多,具有悠久历史和人类长期智慧结晶的中国传统医学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与重视,世界各地学习中医的热潮也是一浪接一浪[1]。笔者在1996年作为第一批用英语直接授课并带教的老师进入中医留学生培训领域时,学生大多是美国和欧洲的西医从业医生。因为当时在美国和欧洲本地,正规、成熟、系统化的中医教学机构还非常少,学生来中国主要是参加1~3个月的从基础开始的理论临床全面速成课程,而后来的十几年中,随着世界各地本土中医教学机构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现在来中国学习中医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水平,他们更多地是要接触临床,通过临床的学习加深并调整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思维模式的理解,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拓宽中医临床应用的病症范围与方法[2]。例如我们学院的四年级学生在毕业前来中国进行6周的毕业实习,澳洲也有定期的为期几周的针对伤寒等专题的中国进修团。
在笔者亲身经历的中医英语对外教学蓬勃发展的这20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总体是在一步步向规范化、专业化、循证医学化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因中外文化习俗、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的不同和相互不够了解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国外学生来中国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际收获。作为一个跨中外文化的中医专业从业者和对外教学人员,笔者总结下面几点希望与同行探讨。
鉴于当今中医在海外的普及程度和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加上海外中医正规教育机构相对年轻,办学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海外中医的教与学主要存在着下面几个主要问题[4]:①对中医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够深不够广;②对中医理论的认识有偏差,偏向于用西方(医学)思考(解读)模式理解中医;③偏重于对中医理论孤立的学习,而与中医文化及中医临床相对脱节;④临床上所治疗的病症种类相对少和窄,临床上所应用的中医治疗方法相对少和简单;⑤临床见习、实习时间和机会相对少,所以毕业生面对患者时无从下手,自信心不够,临床疗效也不够好。与此同时,一些去中国进一步学习深造过的中医从业人员这方面的问题却相对少很多,这些有过中国学习经历的从业者也表示在中国的学习对他们非常重要,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模式,面对患者更加有信心,从而在中医行业坚持走下去的机会比没有去过中国学习的毕业生大了很多。所以,海外学生的中国学习经历可以大大弥补当前海外教学的不足之处,是中医国际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中医传播发展的捷径。
笔者相信各级相关政府组织如果能在政策层面,在具体实施奖励晋升层面对中医留学生教学这部分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的话,会吸引更多有实力有经验的老师或医生积极参与到对外教学中,海外学生在中国也会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从而必定带动更多的海外学生来中国学习,这样的良性循环一定会使中医在世界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
2.1 课堂教学在适宜的电子演示文稿辅助下进行。现今的全球教学模式倾向于网上教学、远程教学、翻转课堂学习,故来自于教师的准备详尽的教学材料就变得非常重要,以备学生做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如果我们在中医课堂理论培训的过程中也能普遍采用电子演示文稿辅助教学模式,学生将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提前预习思考,上课时知道要学什么,什么要记笔记,而什么不要记笔记,从而提高了听课效率,课后也有系统的书面材料帮他们复习。
2.2 所有的有文字的辅助教学材料(电子演示文稿等)应该是用学生能看懂的相应语言撰写(例如英文),如果是双语(如中英文)就更好了。我们在中国中文语言环境中学习长大的人再后来学习英文,出国面对外语环境时都遇到了很大的语言困难甚至是挑战,而这些学生来中国学习,尤其是学中医时遇到的语言障碍只可能比我们多。故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个他们能看懂的母语材料对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3 在讲授针法灸法学、脉诊及舌诊等操作性、实践性和临床性很强的课程时,现场的实际演示讲解结合学生的即时操作练习或感受体验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如果可以结合相关实例来讲解脉诊及舌诊理论或施行相关操作就再好不过了。即使没有机会请到合适的患者,老师也同样可以在学生中寻找相对合适的症状体征做讲解,或者在学生身上进行操作演示。外国学生非常喜欢通过亲自地看、听、触、摸和感知操作来理解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果能把对相关理论的讲解穿插结合于真实可及的身体上的话,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理解力,而同时也会降低对外教学中对语言的要求,更容易获得好的教学效果[8-9]。单纯的面对面的口头讲解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也实在是不容易。
2.4 注重临床或结合临床的理论教学。如一开始提到的,海外学生的弱点是理论已经学习很多了,但因理论教学脱离临床和接触患者少使得学生不会将理论合适地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千变万化的患者身上。故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分析对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在临床上针对不同患者的灵活运用一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教学方式与内容。笔者注意到学生厌倦于坐在那里听老师长篇累牍地讲解(很多甚至是重复)单调的理论,笔者总是把病例甚至是真正的患者引入课堂。尤其对于来中国学习的有了初步理论知识的学生,理论的实战应用是他们来华学习的目的所在。
2.5 注重中西医思考模式的对比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医思维模式[10-11]。前面提到因海外学生文化生活知识背景的差异,短期留学生又大多不会汉语,所以他们的中医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原有思维模式使得他们更容易受西医思维影响,而中医思维模式和感觉的建立相对困难,影响了海外学生对中医理论的正确理解和理论的临床应用[12]。比如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如西医查找变应原,而不是五脏六腑的问题,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对咳喘的中医认识,学生在辨证时总是离不开肺病的不同证型,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思维模式需要不断重复、不断对比讲解、不断结合临床实例分析才能慢慢建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中医思维模式,才能对中医基础理论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给出正确的辨证、治则、治疗方法及获得好的疗效。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中西思维对比探讨,然后一点点反思调整,最终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看到一些因用西医思路没有治好的病症在转换中医思路治疗后有了突破时,学生们都很兴奋。用中医病机理论的纯正思维模式分析解读症状从而施治是中医的生命,更是中国老师和医生的优势,也是海外学生来中国最需要学习也最感兴趣的部分。
2.6 因中外国情的不同,中医在实际临床应用上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在中国的针灸科,中风后遗症与面瘫非常常见,但在海外人们连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概念都没有,所以在中国学到的经验在海外用不上,而海外针灸治疗常见的皮肤病、妇科病、不孕、抑郁症等在中国多以中药在其他科治疗。另外,有些中医治法在海外很难应用,例如艾灸、放血、火针等。同时点燃几支艾条或者大团艾草灸对有些疾病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但考虑到海外患者对这些特殊疗法的接受程度,我们应该教学生如何调整艾灸的用法与用量以适应不同国情并尽可能取得最好的疗效。在海外很多国家禁止进口、使用附子、麻黄、细辛等单味生药,中药中常见的动物药也因动物保护不能用,这些中药材的缺失要求我们在中药教学和临床使用上要教会学生使用替代品。
2.7 与教学不相关的话题不讲,不得不提到时尽可能一笔带过。因为中外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政治氛围、政策法规、价值观念及人生目标有很大不同,故教学内容最好围绕着中医治疗本身进行,其他内容尽量少涉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
笔者虽然在海外生活了15年并从事英文中医教学20多年,但仍觉得语言障碍是教学中很大的问题,甚至时不时会遇到学生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明白的情况。笔者是在讲自己明白的东西而学生是在学他们还不会的东西,而英文又不是笔者的母语,英语语言文化也不是笔者熟悉的文化。所以当我们操着不娴熟的外语去讲授学生不熟悉的理论时,双方理解沟通障碍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经常我们自己在直接用英语讲课时说的很多,说得也很开心,但下面学生没有能够真正听懂,不能完全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外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外语讲课更不是我们的优势,尤其在涉及深奥难懂的另外一种文化、哲学、理论时。笔者注意到语言交流障碍也是影响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水平的对外语的掌握运用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更极力推荐多用举例、比喻类比、画图、身体语言和实际操作演示等辅助教学方法来代替语言的讲解描述。在过去的三四年教学中,在笔者有意地加入举例、比喻类比、画图、身体语言和实际操作演示等辅助教学方法后,学生对笔者英语水平的抱怨消失了,取而带之的是笔者对理论的讲解非常透彻且深入浅出和直观易懂。学生反映虽然英语为母语的老师在语言讲解的环节没有问题,但这种讲解只限于表面,没有渗入内在的对一个概念、思维方式的理解,他们觉得举例、比喻类比、画图、身体语言和实际操作演示等辅助教学方法在中医教学中胜过语言的运用能力,可以直接碰撞他们的大脑和心,这也正好弥补了我们的不足,应证了一句名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论是20年前还是现在,无论是在课堂理论教学还是临床见习与实习中,翻译都是中医留学生教学中从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情况下,翻译甚至就是整个教学的灵魂,因为一个好的翻译可以帮助弥补授课老师、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实习中的不足和照顾不周的部分。一个好的翻译,无论他(她)是来自中医专业背景或是英语背景,下面几方面的知识和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
4.1 较高的英语水平。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讲,标准正确的发音,对常用词汇语意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例如对一个词的理解和读音,不是在一个真实的外语环境中自然而然获得的,而是跟着音标或是中文注释来的,所以经常发生读音不准和词义误用的情况,导致留学生不能清楚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在理解上产生问题甚至混乱,例如,英文中incident和accident ,miscarriage和abortion,tongue coating和fur的混用等等。作为一个有着中国背景在国外工作的中医师,笔者建议英语的教学应该着眼于阅读外文原著、收听收看外语国家原版广播电视、在生活中学习外文的方式,而不要只是注重记背学校教材中的内容以通过四六级等外语考试。
4.2 医学知识的学习。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尤其在中医领域,一个字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含和深度,我们要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正确理解并作出相应的正确的表达和解释。因此,一个好的老师或翻译一定要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知识,只有我们自己先有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才能用外语表达、传递、解释清楚我们所要讲的,甚至做到“大道至简”,把所谓难的复杂的医理讲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如果再能够将中西医理论、中西思维模式融汇贯通在一起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医的精髓,那就更好了。
4.3 医学外语相关词汇的学习,这里指西医与中医两方面的相关用词。中医理论涉及很多自己独有的词汇,而当前中医的学习与临床又不免涉及西医的现代诊断方法、病名、病理分析、治疗方法、解剖等相关知识,所以一个翻译要有广博的词汇量,要了解翻译中可能遇到的各个方面的词汇。
4.4 当讲课是用中文配以翻译时,翻译应该注意与主讲老师的协调配合,因为两个人配合讲课比一个人自己授课要难,配合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①老师在课前要准备好讲稿,翻译要事先预习熟悉讲课内容,不会因为不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或生词而紧张,甚至遗漏需要翻译的内容。翻译通常还需要帮助老师将中文讲稿翻译成相应的有外文的电子演示文稿。②老师讲一段要停下来,让翻译可以记住所有内容以至于翻译完全与连贯,学生听起来会觉得完整而合乎逻辑。当老师讲得时间比较长时,翻译要适时地示意老师停下来。③老师要针对事先准备的主题和内容讲,不要涉及太多其他的内容。当老师讲课内容超出事先准备内容较远时,翻译可以选择相应内容简化翻译。④老师讲什么翻译就要相应翻译什么,尊重主讲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翻译自己不要发挥太多甚至掺杂自己的学术观点[16]
4.5 翻译技巧的运用。除了上面讲到的一些基本知识,每个领域都还有自己的一些实际操作经验和技巧。比如在外语直接授课和讲课翻译中,因我们与学生是面对面,有表情和身体语言的帮助,所以不要求语法上的完全严谨,而是重在表达的明确、简洁、快速、合乎逻辑。在翻译中当一时忘了某些专业词汇时,可采用通俗的说法替代,甚至进行解释以清楚表达该词的意思。如果是在临床上对患者的翻译,翻译要能够成为患者与学生间的有效的沟通桥梁,有时候甚至要充当医生或老师的角色,帮助医生或老师顺利完成带教工作,并能够机智灵活地找到合适时间空档完成翻译以确保最少地打搅患者和医生或老师。当然这中间的经验技巧不是一下就能理解掌握的,需要不断学习、实习、思考及反复训练。虽然翻译要随时转换身份,充当不同角色以把工作做好,但也要把握好相应的度和平衡,不要讲得太多太过,尤其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建议变成主讲医生或老师的观点翻译出来,不能搅乱正常的临床工作和患者的利益。
4.6 了解不同文化和国情的不同,不该翻译的不要翻译,实在不能不翻译的要想办法一笔带过或换一个方式解释。比如涉及到政治观点、患者隐私、中国内部制度习惯的交流谈话,还有一些和教学无关的闲谈,作为一个翻译不要翻得太详细,最好和学生解释一下就可以不翻或少翻了。
作为一名热爱中医的中医从业者,同时作为一名在海外推广中医的中医教育工作者,当我在酝酿准备这篇文章时,迎来了振奋人心的由中国国务院印发的最新一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此纲要明确指出了在今后的15年中要“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的国家级中医发展策略。
中医国际化,教育要先行,尤其在澳大利亚,在中医师注册后中国培养的中医人才很难获得这里的行医资格后,我们本土的中医教育水平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医在澳洲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站在第一线的教学人员,笔者了解这里中医教育的有限,所以希望给学生提供更好的中国学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目前大部分中医留学生培养的课题和文章由中国的中医师和教育工作者完成,以上是笔者从海外教育者的另一个角度所谈的一些粗浅但具体化的认识与建议,希望能有益于中医对外培训的提高,促进中医国际化的进程。
教育领域有一句名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相信今天脚踏实地地努力储备人才,就可以成就明天中医在人类健康领域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 鉏桂祥,乔静华,应丽君.中医药对外教育短期进修生临床教学管理体会与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6):86-88.
[2] 叶天申,陈勇,谢文霞.因材施教在外国留学生针灸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148-149.
[3] 张咏梅.浅谈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1047-1048.
[4] 文庠,吴勉华.境外中医药教育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中医教育,2015,34(3):45-48.
[5] 黄泳.留学生针灸教学的创新性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4,3(1):61-62.
[6] 李锦鸣.留学生针灸临床教学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2):57-59.
[7] 潘淼,李雪梅,应森林.中医留学生教学对师资总体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3):339-340.
[8] 李敏,徐国峰.中医院校中医针灸推拿学留学生全英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8,24.
[9] 刘军.中医留学生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刍议[J].中医教育,1998,17(6):54-55.
[10] 张鸿泰,贯春节.中医留学生见习带教体会[J].中医教育,2000,19(2):45-46.
[11] 胡以仁,李江山,谭涵宇,等.来华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4):620-623.
[12] 杨莉,于海兵,耿冬梅,等.对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50-151.
[13] 王辉文.谈涉外中医药教学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技巧[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347-348.
[14] 方廷钰.中医翻译探讨[J].中医教育,2005,24(4):34-36.
[15] 姜晓庆,施蕴中.中医临床带教口译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1740-1742.
[16] 娄永和.中医对外教学的几点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5,14(2):34-35.
(本文编辑:董军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6.036
李卫红(1971—),女,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灸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中医英语海外教学。
R192;R2
A
1002-2619(2017)06-0954-05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