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进展※

2017-02-27 16:58朱力立朱晓华
河北中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朱力立 朱晓华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2013级本科生,河北 唐山 063000)

近5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进展※

朱力立 朱晓华△

(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2013级本科生,河北 唐山 063000)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2012-01—2016-12有关中医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且有明确疗效的相关文献,通过归纳分析总结发现,中医康复治疗CSA手段丰富,以针刺、手法、灸法、中药等为主综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今后应规范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结合基础研究,以利于中医康复疗法治疗CSA的临床推广应用。

颈椎病;椎动脉;中医康复;综述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变机械性压迫因素或颈椎退变所致颈椎节段性不稳定,致使椎动脉遭受压迫或刺激,使椎动脉狭窄、折曲或痉挛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偏头痛、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视力障碍、发音不清、突发性眩晕而猝倒等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据报道,CSA的发病率为1.73%,占颈椎病的10%~15%,并且70%的颈椎病患者合并椎动脉受累[2]。目前CSA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视为首选和基本疗法[3]。作为非手术疗法,中医康复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价格低等特点。从检索到的治疗CSA文献中不难发现,中医康复疗法治疗CSA的相关临床研究及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而近5年总结分析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采用主题词检索与基本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词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针刺”“灸法”“手法”“中药”等进行组合检索,检索2012-01—2016-12有关中医康复治疗CSA的文献,筛选出有确切疗效的临床研究或病案报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期为CSA的临床治疗及中医康复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针刺治疗

1.1 单纯针刺治疗

1.1.1 体针治疗 赵奉茹等[4]采用针刺“髓会穴组”治疗CSA患者60例,针刺取穴:风府、大椎、双侧天柱、风池、完骨、颈4夹脊、颈5夹脊,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26例,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说明针刺“髓会穴组”治疗CSA疗效显著。汪凡[5]选取CSA患者80例,药物组4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针刺组40例予针刺治疗,选穴:百会、双侧风池、风府、颈夹脊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15 d。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药物组(77.5%,P<0.05);针刺组对眩晕程度、持续时间的缓解优于药物组。

1.1.2 头皮针治疗 邓特伟等[6]收集CSA患者118例,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传统体针疗法,体针取穴:百会、风池、新设、大椎、百劳,治疗组60例采用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疗法,头皮针取穴:冠矢点、伏象颈肩区、听觉,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在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1.3 腹针治疗 张秋菊[7]针刺腹部穴位治疗CSA患者16例,取中脘、关元、下脘、气海及双侧商曲、滑肉门,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7 d。结果:痊愈10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8%。艾宙等[8]采用腹针疗法治疗CSA患者30例,深刺中脘、气海、关元、下脘,浅刺商曲,中刺滑肉门,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结果:腹针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眩晕、肩颈痛及头痛等症状,可以提高患侧和健侧颈椎动脉血供,其中对患侧椎动脉增效较为持续。

1.2 针灸治疗 刘兵[9]选取CSA患者78例,对照组33例予颈复康颗粒口服治疗,治疗组45例针刺风池、翳风、天柱和颈椎3~7夹脊穴,以连续波电针脉冲刺激30 min,后续用隔药灸法30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3 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 刘梅等[10]选取CSA患者90例,治疗组45例针刺百会、大椎及双侧后溪、三阴交、太溪、悬钟穴,行提插补泻法30 s,留针30 min,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予以六味地黄加葛根方内服治疗,每日2次,每次150 mL,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45例仅予六味地黄加葛根方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眩晕程度、频度、持续时间、头痛、颈肩痛、生活工作量表差值变化均高于对照组。

1.4 针刺结合手法治疗 朱晓华等[11]选取CSA患者90例,对照组45例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45例主穴取百会、风池、风府、完骨,配穴取后溪、大椎、悬钟、合谷穴等,留针30 min,捻转平补平泻,再施以颈部一指禅、扌衮法、揉法、“短杠杆微调手法”、拔伸、扳法等松解、正骨手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7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5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 戴伟[12]选取CSA患者90例,对照组30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60例取双侧风池、颈3、5、7夹脊穴,电针治疗选用疏密波,留针20 min,隔日1次;穴位注射采用丹参注射液+利多卡因,每次选取3个穴位,隔日1次,2种疗法交替进行,各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 手法治疗

2.1 单纯手法治疗 魏戌等[13]对比旋提手法和牵引疗法的疗效,发现旋提手法对于改善CSA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董万涛等[14]选取CSA患者132例,对照组64例以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68例采用“柔筋养精”手法,予以松散筋结、通经理筋、养血舒筋、正骨柔筋、养精荣筋等步骤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远期随访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在缓解阳性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谭燕泉等[15]将90例急性发作期CSA患者随机分为3组,推拿组30例采取以颈椎斜扳法为主,兼以扌衮、拿、摇和拔伸法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牵引组30例使用牵引仪进行颈椎牵引治疗,针灸组30例予针刺治疗,选穴:天柱、大抒、大椎,双侧肩井、风池、天宗、肩内俞、合谷及阿是穴。3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牵引组(73.33%)及针灸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红亮等[16]选取CSA患者400例,对照组200例按照《推拿学》中所规定手法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200例予四穴五步手法,10 d为1个疗程,每日1次,疗程间隔3 d,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86.50%,P<0.05);且四穴五步手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优于对照组。

2.2 手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 刘志安等[17]选取CSA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32例以脊柱微调及扌衮法、指揉法等基础手法治疗,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穴位注射,选择风池、风府、天柱、百会、颈夹脊、曲垣或压痛点阿是穴中4~6穴为进针点,选用红茴香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可明显改善CSA患者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改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3 灸法治疗

3.1 单纯灸法治疗 高峰等[18]选取CSA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大椎及百会;治疗组30例在颈项部、肩胛部通过回旋灸2 min、雀啄灸1 min、循经往返灸2 min,探寻出热敏点后,在热敏点处进行定点悬灸,直到热敏感消失。2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灸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 张国福等[19]选取CSA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组40例采用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热敏灸取风池、颈夹脊、大椎穴,至透热或感传现象消失为止,每日1次,并内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每日1剂,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万小明等[20]选取CSA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热敏灸百会、风池、颈夹脊、百劳、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约30 min,同时口服中药颈健方,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葛根、桂枝、三七、红花、黄芪、地龙、丹参、淫羊藿、知母。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并且在增加椎动脉血供,改善脑供血及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4 中药治疗

4.1 单纯中药内服治疗 蒋宁峙等[21]选取CSA患者67例,对照组33例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中药逐痰化瘀汤口服,药物组成:红花、茯苓、赤芍、石菖蒲、陈皮、川芎、半夏、枳壳、桃仁、生甘草,每日1剂,2组均治疗15 d。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0.6%,明显高于对照组(54.5%,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改善。宋敏等[22]采用口服中药制剂活血定眩丸治疗CSA患者60例,药物组成:炙黄芪、葛根、桑寄生、丹参、地龙、蒺藜、天麻、钩藤等,每日2次,连服2周。结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明显好转,并且药效稳定,远期疗效较好。

4.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郭丰存[23]选取236例CSA患者,对照组118例采用曲克芦丁注射液+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6+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118例采用活血通脉汤口服,药物组成:天麻、地龙、丹参、土鳖虫、路路通、桃仁、红花、三七、当归、熟地黄、赤芍、川芎,每日1剂,同时采用舒筋活血膏外敷颈部,药物组成:丹参、当归、熟地黄、赤芍、川芎、透骨草、伸筋草、苏木、红花、鸡血藤、忍冬藤、血竭、冰片等,5 d更换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3%,对照组77.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CSA在中医学中属“痹证”“眩晕”“头痛”范畴,是中医康复治疗的优势病种。依据上述文献报道,临床以针刺、手法、灸法、中药等传统中医药疗法综合治疗为主。针刺病灶区可将产生的机械能转变成热能,使椎动脉及周围小血管扩张,使局部组织活动能力增强,血液及淋巴循环加快[24];手法治疗可增大颈椎椎间隙和椎间孔,松解粘连,调节及恢复颈部的动力平衡,缓冲椎间盘组织向周缘的压力,使椎动脉所受的刺激、压迫得以缓和,同时拔伸又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也得以伸展[25];灸法激发经气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中药治疗大多选择活血通络药,加快循环血流速度,这些疗法均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状态,从病因上使眩晕、头痛等缺血症候群缓解或消除。此外,针刀[26-27]、刮痧刺络法[28]、练功活动[29]等中医特色疗法对于治疗CSA也有较好的疗效。由此可见,中医康复治疗CSA手段多样,效果显著。

近5年临床报道的质量较之前有所上升,但目前中医康复治疗CSA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①疗效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可比性,大部分研究仍采用患者主观感受、量表等评定疗效,影像学指标等纳入较少,文献论证的可靠性不高;②科研设计不严谨,对照组选择欠妥,样本量普遍偏小;③同种治疗方法,选穴、用药、手法不一,多凭经验,缺乏标准,推广不易;④临床报道多,但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少,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疗法是CSA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值得广泛临床应用。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治疗方案、疗效评定标准,完善科研思路与方法,期待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加可靠的临床证据支持,并能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借助影像学、药理学等分析手段,进一步深挖中医康复治疗CSA的有效机制,并不断通过临床再实践、再论证。

[1]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4.

[2] 陈果,薛智慧,向娟,等.整脊及相关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4):61-63.

[3]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9.

[4] 赵奉茹,侯书伟,荆波雯,等.针刺“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06-2207.

[5] 汪凡.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3):667-669.

[6] 邓特伟,周达君,江维,等.方氏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679-1681.

[7] 张秋菊.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13-14.

[8] 艾宙,刘光德,熊小翠,等.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7):601-604.

[9] 刘兵.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49-50.

[10] 刘梅,王健雄,黄承飞.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补肾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8):770-772.

[11] 朱晓华,朱力立,章银萍.针刺配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5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3):69-70,72.

[12] 戴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506.

[13] 魏戌,高景华,朱立国,等.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900-904.

[14] 董万涛,宋敏,蒋宜伟,等.“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94-2297.

[15] 谭燕泉,吴淑梅,林波.颈椎斜扳法治疗急性发作期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48):44-46.

[16] 陈红亮,王华兰.四穴五步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7):1073-1075.

[17] 刘志安,戈才华,曾宪辉,等.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762-1764.

[18] 高峰,占道伟,陆海娟.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8):1344-1345.

[19] 张国福,杨阳,李华南.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242-244.

[20] 万小明,杨阳,刘碧峰,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2):32-34.

[21] 蒋宁峙,陈利群.“逐痰化瘀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45(9):33-34.

[22] 宋敏,温孝明,郭成龙,等.活血定眩丸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167-2168.

[23] 郭丰存.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1):1743-1744.

[24] 洪恩四,郑铭英,程立红,等.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8):742-744.

[25] 张仲博,房敏,蒋诗超,等.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564-566.

[26] 林海瑞.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33-35.

[27] 徐小柳,李殿宁,周建斌,等.针刀定点松解枕下肌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6,48(5):64-66.

[28] 高明丽,王耀,张国辉,等.刮痧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530-531.

[29] 蔡奇文,邱德华,周淳,等.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2):56-58.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6.031

※ 项目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澄江针灸学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LP0110023-Z6);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朱力立(1995—),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R681.531.09

A

1002-2619(2017)06-0932-04

2017-02-21)

△ 通讯作者: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医院针灸科,江苏 江阴 214401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手法
层递手法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