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程中的重大难题及其破解

2017-02-26 06:03孙晓晖
理论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难题攻坚领域

□孙晓晖

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程中的重大难题及其破解

□孙晓晖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攻坚面临的重大难题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政治领域反腐败斗争“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思想文化领域核心主导与差异多样的关系如何处理以及社会领域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等方面。改革难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改革社会条件、改革难易程度、人民改革期待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寻求破解重大难题之道,对于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攻坚;重大难题;突破利益固化

春华秋实,三年有成。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历经三度春秋、跨过千日大关,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事实得到进一步确认。全面深化改革在取得伟大成果和重大突破的同时,必须看到,继续改革的难度不断增加,各类矛盾风险不断累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一系列重大难题和顽瘴痼疾。深刻认识和把握改革攻坚进程中的重大难题,在探讨其成因的基础上寻求破解之道,对于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现状分析: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中面临的重大难题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面临着重大难题,需要认真分析,一一破解。

1.1 经济结构转型与保持经济增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从经济领域来看,当前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阵痛带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难题。事实上,结构转型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15年的一次演讲中曾指出,1995年我们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后来改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到现在过去了整整20年,至今仍没有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要义,就在于让经济增长从依靠资源消耗和资金投入为主转变为以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为主。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希姆·施泰纳指出:“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增加了对国内外自然资源的需求,需求之大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虽然经济增长让不计其数的人摆脱了贫困,但这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难题。”[1]

为了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在改革进程中我们不惜牺牲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供给侧改革中也出台了“去产能”和“去库存”的经济举措。在供给侧改革已见成效的同时,当前经济隐忧主要表现在:一是房地产泡沫,二是地方债务,三是影子银行[2]。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却是实体难兴、房价高涨。伴随改革步入攻坚克难和施工高峰期,中国经济三期叠加的矛盾——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等风险集聚,致使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此,如何在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又能保持正常区间的经济发展速度,解决好“转型”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保证“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如期达成,就成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经济难题。

1.2 反腐败斗争“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

从政治领域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和强力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效,有效遏制了党肌体上政治毒瘤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改革共识得以不断凝聚。面对腐败,社会容忍度越来越低。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强力反腐震慑下,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前一阶段的大力反腐,初步实现了“不敢腐”的目标,“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也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中得以强化。然而,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长期过程。这就要求科学把握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治标不松劲、治本不松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以治本从源头遏制问题的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所强调的那样:“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3]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不断好转、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逐渐被遏制的情况下,治标式的“猛药去疴”一方面必不可少,但另一方面也要与治本式的“持之以恒”即制度建设相结合。因此,如何把握反腐败斗争“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在强力“打虎”的同时做好“筑笼”工作,是政治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的迫切要求。

此外,对于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在少数群体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反腐亡党而不反腐亡国”“反腐影响经济”“反腐过头”“反腐转向”和“反腐自黑”等错误论调时有出现。对此,习近平在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4]。“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事实证明,腐败问题是执政党的“心腹之患”,而反腐败斗争不仅是一门“勇气活”和“体力活”,也是一门“技术活”和“智慧活”;不仅需要立竿见影的“西医”手术疗法,更需要强身固体的“中医”调理过程。

1.3 思想文化领域核心主导与差异多样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伴随全面深化改革步入利益博弈期、矛盾凸显期和改革深水区,国内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向。集中体现在:多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不断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多样化的价值观差异性存在,不断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形势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地位亟待提升。在这样的思想文化境遇下,党和国家如何处理好核心主导与差异多样的关系尤为重要。一方面,只有思想统一、核心主导,才能步调一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5];另一方面,又要在强调核心引领、一元主导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要使改革攻坚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又要坚持对不同价值观的兼容整合,保持改革攻坚进程中思想市场的生机和活力。这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正是高度的思想统一和可贵的文化价值维系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但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思想上的滑坡却成为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突出表现在社会思想价值观紊乱、理想信念弱化、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民族精神受到侵蚀,文化建设和信仰建设跟不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支撑不起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需求。国民价值观缺失、道德感下降、文化创造力不足,国家文化软实力与领导型大国地位不相称、国家文化安全备受考验等等,都会造成执政党和民众思想信仰“缺钙”,甚至有被敌对势力“不战而胜”的风险[1]。

1.4 社会领域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之间关系如何权衡

从社会领域来看,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也带来个别领域社会矛盾的凸显。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权衡。继续“做大蛋糕”代表重视效率,注重“分好蛋糕”则代表更加关注公平。一方面,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大宏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继续“做大蛋糕”,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和地区差距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发展机会不均等、既得利益者兴风作浪等现象仍然存在,亟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进程中关注社会公平问题,更加注重“分好蛋糕”。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六大主要问题是:经济高血压、利益铁藩篱、制度天花板、社会流动缓慢化、社会分层“凝固化”以及腐败高发易发[6]。仔细梳理这六大主要问题的内在逻辑,事实上内含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程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问题。不可否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中国的改革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功。但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境遇来看,继续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要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公平正义。2012年12月1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问卷调查显示,不少人认为“社会不公是更大的腐败”[7]。能否破解公平与效率的社会难题,权衡好继续“做大蛋糕”与注重“分好蛋糕”之间的关系,关乎执政者的执政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心向背决定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执政者给予人民群众的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改革承诺,如不能切实兑现,甚至不能让人民享受到改革成果,就会令人民对改革失望,人民也就很难再次信任党和政府。

2 问题缘起:改革攻坚进程中重大难题出现的原因探讨

改革攻坚进程中诸多难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改革社会条件、改革难易程度、人民改革期待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重大难题出现的根源所在,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寻求破解之道。

2.1 当前改革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固化的藩篱取代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进程中的最大阻力

肇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一方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与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如新旧观念的对立、“左”“右”势力的博弈、一些利益固化的藩篱阻滞等等。如果说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其主要阻力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意识形态的阻碍,那么今日之改革,主要阻力已演变为利益的固化藩篱。改革攻坚必然会涉及到一些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大大加剧了改革的难度。当前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难题,无论是经济政治领域,抑或是社会文化领域,说到底都与利益固化的藩篱存在不无关系,这一方面使得很多改革举措在实际推行中阻力过大,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对另一些改革的推行动力不足,由此形成了改革攻坚的重大难题。事实上,两者都与利益固化藩篱的路径依赖问题密切相关。

2.2 当前改革的难易程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先易后难的改革进程已步入下半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和难涉的“险滩”

中国人的改革记忆中有着浓厚的 “三中全会”情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吹响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集结号”。有两个热词时常被用来形容新一轮的改革时代,一曰“攻坚期”,另一曰“深水区”;前者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之“难”,后者彰显继续强化改革之“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8]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中那些易改的、好改的问题都在30多年的改革中基本解决了,所以才会剩下这么多“硬骨头”式难题;另一方面,改革攻坚面临的问题都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深化改革必然要涉及到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致使改革变得更复杂、更棘手。当前,改革攻坚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重任,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繁重[9]。加之过往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因此出现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各领域的重大改革难题。

2.3 广大人民对改革的愿望期待发生了深刻变化,与过去的皆大欢喜式改革相比,利益诉求多样化背景下的改革攻坚面临更多阵痛和考验

毋庸置疑,今天的改革攻坚再次到了一个紧要关头,集中体现在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和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30多年前。重大难题的出现,一方面,与改革攻坚进程中躲不过、绕不开的长期痼疾不无关系,诸如经济领域的政府职能转变、政治领域的反腐制度建构、社会领域的公平机制再造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核心价值认同。另一方面,改革攻坚也面临着广大民众“期望值上升的革命”[10],除了物质利益,人们对反腐的政治期待更加高涨、对社会公平的愿望诉求更加强烈,民众的思想文化生活已不满足于仅有 “眼前的苟且”,还期望有“诗和远方”。有这样一幅漫画,描绘当前中国的改革攻坚:不同利益群体各执一端,进行着一场各方角力的拔河,而绳子的交汇点系着“改革共识”的小旗[11]。这幅漫画无疑有着深刻的隐喻。事实上,与改革大幕初启时相比,今日之改革有着更为复杂的语境。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中受益;那么本轮改革已成为“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难免经历诸多难题的阵痛与考验。

此外,在思想文化领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30多年来,“改革”一直是中国最主流的流行语之一。人们对“改革”的价值诉求已不再局限于这一口号本身,而是依据自身的阶层身份赋予其更多的实际涵义。人民已不仅仅满足于“喊破嗓子”式的改革,更希望改革者能“甩开膀子”、做出实效。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价值观的选择空间日益扩大,大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分化,使得改革攻坚面临的已然是一个社会思潮异质化、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意识形态新格局[12],这也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重大难题出现的思想文化根源。因此,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进程亟需强有力的思想统一和共识凝聚。

3 对策建议:改革攻坚进程中破解重大难题的路径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攻坚中的重大难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阵痛,其不是一种改革死局,而是可以对症下药而加以解决的可破之局。“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对历史关口上的改革难度说得非常清楚。事实上,进一步改革导致的各种难题,必须经由全面深化改革本身加以解决。

其一,通过解决权力集中和改革发展之间的矛盾、打破权力结构分散带来的路径依赖、将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破解经济领域结构转型阵痛与经济增长放缓的难题。一方面,中国早期经济改革的特点是分权,把权力分到地方、企业和社会,让他们去执行改革。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活力与效率,但也很容易造成改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权力结构问题。当前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遇到较大阻力,出现产能越去越多、房地产越调越涨的怪圈与这一权力结构问题的存在不无关系。因此,破解结构转型阵痛与经济增长放缓的难题,需要在经济改革领域进一步集权。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力集中,很难克服利益固化藩篱的阻力。同时,经济改革应明确为一种责任制,需要有人担当和负责。这可以更有效地督促各级党政领导人把领导改革的责任担当起来。具体而言,执政党要加强对经济改革领域的直接领导,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经济改革上的职权分工要根据需要予以调整:在涉及经济的战略方向、大政方针上,决策权要全面纳入执政党体系;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在经济改革上要更多侧重于技术和运行层面。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政治合力,集中精力谋求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渐逝,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亟需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破解结构转型与增长放缓难题的最佳选择,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将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所强调的那样,“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具体而言,一要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提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解决好科技创新的“阿喀琉斯之踵”;二要深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潜力,打造经济改革的最强“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双赢局面;三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实际行动发展实体经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其二,深入反腐败斗争应继续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并着手建立高效完备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严惩腐败的同时把握好力度、广度与尺度,查处案件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谋。一方面,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需坚持治本必先治标的原则。通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强力整肃官场秩序,营造更加清明的政治生态,为下一步的反腐败和预防腐败制度建设搭桥铺路。查处并严惩一批腐败问题严重、腐败性质恶劣、腐败影响极坏的贪污腐败分子,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形成对贪腐官员的极大威慑。与此同时,将深入反腐败斗争推向进一步的常态化和长效性,更为“治本”式的制度反腐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的那样,“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13]如果说强有力的权力反腐在刚开始阶段,还有少数人以为中央的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过是走过场、可能又流于新的形式主义,但几场反腐硬仗打下来,相信已经没人再怀疑党中央的治腐决心。另一方面,要运用底线思维,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和节奏,在此过程中科学处理好改革的速度、力度和广大民众期望度之间的关系,为领导改革攻坚赢得更多的政治认同。这是政治领域把握好反腐败斗争“治标”与“治本”之间的关系、革除腐败毒瘤的根本之策。具体而言,要通过改革净化党自身、重申党风廉政建设等有力举措,从根本上夯实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领导者的政治本色;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打虎”不忘“筑笼”,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建立健全改进党的作风的长效机制,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理想成为现实,为推进改革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其三,要以“跳出意识形态再来建设意识形态”的执政胸怀破解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难题,在包容中实现价值统一、在多元中突出一元主导、在内化中凝聚改革共识。一方面,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论视阈出发,将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难题痼疾放在改革攻坚的全局高度去加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所谓“集成”,即不是止步于改进体制机制,而是要着眼于制度聚合与集成,形成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和制度文明[14]。面对核心主导与差异多样的思想文化现状,一元与多元的双方应学会换位思考,差异多样应在核心主导下存在,一元主导应在兼容整合中实现。要以超越意识形态领域的眼光和视野去建设意识形态,在迎接挑战中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弥合改革攻坚的思想裂痕,实现改革共识的最大凝聚。另一方面,在多元、多样、多变不断挑战主流、主导、主义的时代境遇下,要摈弃旧有的“消灭”思维,树立全新的“引导”策略,着力构建思想整合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导,在多元中实现主导、在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中求得共识[15]。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中开拓不同利益群体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新思路,探寻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契合点和交汇点并找出社会意愿的 “最大公约数”,探索弥合利益诉求歧化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凝聚改革发展共识、整合各方面力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其四,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攻坚、祛除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积极回应人民的改革呼声和殷切期待,为破解社会领域的重大难题做好全局谋划。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最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改革决策、执行改革政策、加强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16]。要科学制定相关配套性措施,通过建设强大的执政资源体系,防止利益固化藩篱演变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拦路虎”,切实防范改革攻坚进程中改革措施被绑架、公共权力遭侵蚀、公平正义被破坏和改革进程受到阻碍等改革异化行为[17],从根本上保障党和人民的改革利益。

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改革攻坚的利益协调机制、公平保障机制、权力制衡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等途径,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无论是“做大蛋糕”,抑或是“分好蛋糕”,都必须明确改革只有一个指向、唯有一个价值、只存一个标准,那就是尊重人民意愿、为人民而改革,这也是改革的唯一立场。破解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难题,在根本上要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来决定哪些改革要稳步走、小步走,哪些改革要不停步、迈大步,哪些改革需稳中求进,哪些改革要惊险一跃[18]。读懂人民期待,回应人民呼声,“敞开大门搞改革”“使每个人都有梦想的权力”,才能使改革真正回归到普罗大众的根本意旨。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共赢需要以共同善的理念加以引导,以公平的手段分配成果,以妥协的方式化解分歧[19]。

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进程实现了从制度外部的斗争向制度内部的建设转变、从制度建设向制度运行的转变[20]。当前,中国能否破解改革攻坚的重大难题?这既取决于执政者的智慧和胆略,也取决于普通民众的理智和耐心。“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在杭州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已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意志。因此,面对可以预见与不可预见的改革攻坚考验,只要能做到坚定决心、未雨绸缪、统筹兼顾,做好改革攻坚的顶层设计,建设一个强大的改革攻坚执政体系,实现改革攻坚领导力的优化升级,就一定能成功解决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难题。

[1]罗斯·特里尔.新一轮“赶考”,历史关口风高浪急:《习近平复兴中国》连载[N].学习时报,2016-09-05.

[2]汪玉凯.从习近平治国使命看全面深化改革[J].学术前沿,2015(7)上.

[3]习近平.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光明时报,2017-01-07.

[4]习近平如何破除“为官不为”[EB/OL].人民网,[2016-05-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2/c1 001-28345508.html.

[5]孙晓晖.十六大以来社会发展和政治思想领域的阶段性特征[J].理论月刊,2013(3).

[6]辛向阳.问题倒逼改革,改革解决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

[7]马想斌.中国式反腐的两难困局[N].华商报,2013-02-02.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0.

[9]黄刚.论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指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J].理论探索,2015(4).

[10]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二[N].人民日报,2013-11-11.

[11]实践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观察[N].人民日报,2016-10-06.

[12]孙晓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思潮的境遇、演变与走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2(11).

[1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6-10-28.

[14]赵凌云,苏娜.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个重要论点[J].红旗文稿,2014(23).

[15]孙晓晖.社会思潮群体性选择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J].理论探索,2014(6).

[16]习近平谈改革:冲破思想观念障碍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EB/OL].新华网,[2014-08-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09/c_1112005392_2.htm.

[17]孙晓晖,郭文亮.利益集团是当今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的拦路虎[J].领导者,2014(10).

[18]改革,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深化改革方法论之一[N].人民日报,2013-01-04.

[19]张贤明,薛佳.合作共赢: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核心理念[J].理论探讨,2016(5).

[20]袁红.论中国共产党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忘初心”与“继续前进”[J].学术论坛,2016(9).

责任编辑 梅瑞祥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9.001

D616

A

1004-0544(2017)09-0005-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4XDS02);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2016MZXQ07);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社会科学类)(2016WZ DXM032)。

孙晓晖(1984-),男,山东安丘人,法学博士,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难题攻坚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领域·对峙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狗之难题
难题大作战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巧解难题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