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激趣”艺术

2017-02-26 03:35:07刘桂平
教师博览 2017年1期
关键词:激趣读图课堂教学

刘桂平

(会昌县实验学校,江西赣州 342600)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激趣”艺术

刘桂平

(会昌县实验学校,江西赣州 342600)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引领人们迈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努力去认识它,掌握它,从而获得好的收益。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只有以趣促学,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初中地理;学习;激趣;策略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有较大提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其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激趣”策略与艺术显得很重要,注重这一环节,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激趣”

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每节新课之前,教师的导入语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导入语要简洁、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诱导性和启发性,这是授课之前不容忽视的环节。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法、歌谣法、知识抢答法、音乐视频图示展示等。

如《西双版纳》的教学时,先播放《月光下的风尾竹》,并借助多媒体技术配上西双版纳优美风景的图片,美景配上精美的画面,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也得到激发。在《地图的阅读》教学的设计中,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下:‘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打一事物。”我再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猜对了,可小小的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看来地图真的很奇妙,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的世界吧。”之后,请同学们看课本“台湾的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思考“能从两幅图上看到什么?获得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最后师生总结出:卫星影像反映的是一种实物景象,而地图上出现的是一些符号和文字。之后引导学生阅读地图的要领,由此熟知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它储存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有效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地理知识的获取离不开地图,甚至生活也离不开地图(像旅游、出行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图、地图册、挂图、模型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板书板画使学生产生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去尝试识图、用图,到乐于用图,进而提高读图用图的能力。总之,“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有经验的地理教师总会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运用好导入语,以激发学生集中精力,激发起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注重解读剖析的“激趣”

“地势特点”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得出“西高东低”的特点,但不容易形成“阶梯状”分布的认识。我采用分层教学引导,特别是学生探究性活动——绘图,直观地把这一特点展示在纸上,这比学生就直接地从书本得到结论,效果要好得多。我采取如下教学思路,取得较好的效果:什么是地势?之后由分层设色地形图感知地势特点、由各阶梯地势海拔数据探究地势特点、绘制地形剖面图展示地势特点、提出证据证明地势特点等环节进行。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把课本中“我国东西向(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改为学生绘图比赛,并与课本中的对比,既让学生学习有趣,又让学生们在相对比较中加深对“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海拔及水平距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对“世界的气候类型”的教学时也是充分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代表城市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地理图表来教会学生分析气候的分布和特征,实现了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教学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又如在“大陆漂移说”的教学时,这些从“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这些问题导入,学生很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自然被启动起来了,为后面知识的解读剖析打下了伏笔。

三、注重交流讨论的“激趣”

讨论一般是在教师讲述后,独立自学并思考后才进行的活动。课堂上的有效讨论能活跃同学的思想,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利用好“活动”中提供的天气标识的图示,让学生像电视里的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人口”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以及在幅挂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综合一节课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地理教学始终离不开地图、识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知识归纳的“激趣”

地理课程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记忆起来有一定困难。我的办法是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编成顺口溜、借助其他熟知的知识来记忆。这当中特别是一些气温、气候与降水有关的知识可借用学生熟悉的歌词、谚语、俗语、古诗等解决地理问题:“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北风……”“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专利,在地理教学中,适时赏析生动优美的俗语或诗词也不愧是新课学习的好方法。似如“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这则谚语流传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通过这些歌词、俗语、古诗词来学习地理,不仅可以使生涩的地理知识显得妙趣横生,还可以较好地掌握一些诗词名句,使学生记住了更多的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课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地理的学习离不开读图识图,引导学生边看课文,边看图表,学会从图表系统中获取地理知识。在地理的学习中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理清地理知识网络,掌握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如从“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加上高原,两者约占60%,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这些山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但是山区地貌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另外,山区由于地形特殊,自然灾害较多,我们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总之,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的归纳与整合,更要做到归纳中的激趣与增趣环节,适时应用一些顺口溜等口诀归纳,使知识记忆更牢靠。

责任编辑 邓 振

刘桂平(1971—),男,江西会昌人,会昌县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及试卷命制。

猜你喜欢
激趣读图课堂教学
读图
IT经理世界(2016年17期)2016-11-29 16:48:2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29:57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30:48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1:44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1:18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读图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1:41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