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春燕
操作探究,“平移”别样精彩
江苏省南京一中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春燕
【案例背景】
几天前,我带同学们学习了一节有关平移的内容。“平移”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六单元“平移、旋转、轴对称”的一部分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们能初步了解生活中有关平移的现象,能识别一些物体的平移运动;认识平移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简单的通过平移得到的图形。结合教学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顺利开展了此次教学活动,本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规律,进而得出结论。同学们切实感受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发展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通过平移得到的图形的漂亮图片,吸引眼球,让同学们欣赏的同时,猜想本次课题。
2.联系生活:一起回想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的例子以及一些通过平移而得到的实物,初步了解平移。
3.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然后用黑笔在纸上画一个10×10的方格(每格1cm2),紧接着做一个小一点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按要求进行平移。
师:同学们,首先把你们做好的小三角形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在方格纸左上角,用铅笔把它的位置画在方格上,然后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把平移后的三角形的位置画在方格纸上。
同学们进行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既然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就要加大一点点难度。请同学们想一想,平移后的图形再通过怎样的平移就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同学们可以操作一下试试,也可以相互之间讨论。
生:原路返回。
师:怎么“原路返回”呢?
生:就是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正确,但是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吗?
……
师: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然后操作验证试试看呦!
生:老师,我刚才试了一下。好像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3格也可以的。
师:同学们果然很聪明!现在同学们可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自由地进行平移,然后相互交流一下。
4.探究规律:同学们观察一下平移前后的图形,发现了什么?
生:平移前三角形的摆放方式和平移后的摆放方式一样。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那两种方法,发现了什么异同呢?
生:两方法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同。
师:同学们联系刚开始的平移,看看是不是又可以发现些什么?
生:原来的位置到平移后的位置和平移后的位置到原来的位置两次平移中,平移的方向是相反的,但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如果刚开始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5格,平移后的位置也是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不错,同学们还有发现吗?
生:我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在平移的时候,图形平移一定的距离伴随着图形的每条边或每个点都相应平移一样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可以直接根据要求平移点或者边后再做出图形,这样就省去了做图形再操作的过程,大大节约了时间。
师:这的确是个很重要的发现。同学们真的特别聪明!
5.总结反思: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问题:
(1)什么是平移?平移有什么特征、规律?
(2)本堂课中我真正学会了什么?是否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3)我还有哪些疑问?
【评析】
这是一堂关于“平移”的基础课。仔细体会,就会发现教师对本堂课设计的巧妙之处,巧妙的联系,严谨的构思,和谐的氛围等都让我感触颇深。
1.吸引眼球,激起兴趣,联系生活
通过图片展开课堂教学,巧妙利用人对图片的感知远大于文字感知的心理激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充满期待,紧接着联系实际生活,同学们畅所欲言,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2.动手操作,引导质疑,探究规律
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进而找出规律、掌握知识的形式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让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同时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自主验证夯实基础,牢记知识点,树立空间概念;还让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以及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之中知己之长,补己之短。此外,也使学生们在操作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另外,教师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探究规律。
3.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评价意识
传统的课堂都是老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授课模式相当于把学生当作了接受知识的机器,限制了他们大脑的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本课中教师勇于打破传统,没有将知识强行输送给学生,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他们的聪明的大脑,充分发挥他们的思考和想象能力,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反思。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而后积极进行改进,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们自我评价意识,帮助学生成长。
依据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非替代作用。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一改以往一味灌输式的作风,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侧重引导,开放课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