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继林 宋晓娟
1偃师市中医院,河南偃师 471900 2偃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偃师 47100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的疼痛、皮温升高、营养障碍、水肿及血管功能障碍等,常见于脑梗死后1~3个月内,如果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肢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SHS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缺乏特效治疗方案,多主张采用康复训练等措施改善肢体功能,但效果一般。浮针疗法是中医特色治疗方案,是针刺治疗的一种,是针对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刺激,在多种肢体功能障碍的治疗上均有较好表现[1]。目前关于浮针治疗SHS的报道尚少。本文就浮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后SHS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评价,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SHS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6例,平均年龄(62.3±9.2)岁,平均病程(39.4±7.6) d;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5±9.5)岁,平均病程(39.0±8.1) d。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训练措施包括:①指导患者维持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在患侧肩胛骨下垫上软枕,患肢保持前伸,腕关节背屈,手指外展,健侧卧位时将患肢保持前伸位,掌心向健侧方向,患侧卧位时上肢伸直,肩胛骨前伸,保持掌心朝向健侧,无论何种体位均保持患肢远端高于心脏位置;②做肩部、肘部、腕部及手指各关节的被动活动,维持肌肉长度,防止肌肉挛缩;③指导患者用健侧手指交叉握住患侧手指,将患侧拇指位于最上面,最大限度活动患肢,做手指、手腕、肘部及肩部的全范围活动,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3周。
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浮针治疗,康复训练措施与对照组一致。采用0.6 mm×32.0 mm的浮针,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距离肌筋膜触发点5~10 cm处进针,局部皮肤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右手持浮针,以拇指、食指、中指夹持针柄,如执笔状,针尖轻贴皮肤,针柄与皮肤呈2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肌层,进针后将针头略退出到皮下,放倒针体,右手持针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过程中稍向上提起,避免针尖向下深入,待针体进入20~25 mm后,持针柄做扇形运动,运动角度在30°左右,不宜过大,扫动过程中以拇指为支点,动作要稳、柔、匀,每个进针点扫动100~150次,时间2~3 min,退针后按揉痛点,整体完成后按揉局部筋膜并做周围关节的被动活动。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3]拟定。显效:患肢水肿、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或轻度受限;有效:患肢水肿、疼痛等症状减轻,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打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高。采用Ashworth痉挛评分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0分:肌张力无增加;1分:肌张力轻度增加;2分:肌张力明显增加;3分:肌张力严重增高。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2/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39/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57,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2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比较 (n=57,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SH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影响运动中枢,引起患侧肢体的交感神经敏感增强,在疼痛刺激下引发血管痉挛反应,从而引起血液、淋巴运动障碍,产生局部炎症和水肿。对SHS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康复训练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手段,通过主动、被动活动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逐渐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4]。但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的疗效有限。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皮部和经筋,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所对应的皮肤部分,也是十二经脉脉络之气散布之所在,同样十二经筋则是十二经脉所对应的筋肉部分。《素问·皮部论》有云:“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说明病变在皮部,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最终累及经脉。浮针疗法是治疗皮部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浅筋膜治疗,由于靠近关节,对筋膜和肌腱也有良好的刺激效果。浮针疗法与传统针刺有较大不同,浮针的重点不在于选穴,而是通过皮下扫散来增强刺激,进针部位的选择以痛点为主,辅以高频率的皮下扫散,在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刺激,将传统的点状刺激改为大面积平面刺激,可以更好地促进神经组织功能的恢复[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2/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39/57),说明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和Ashworth痉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浮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患肢疼痛,缓解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浮针疗法联合康复治疗用于脑梗死后SHS患者的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李乐军,陈丽萍,刘晓丽,等.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10(1):173-175.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 朱玉健.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康复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1):82.
[5] 吕素珍,许玉刚.中药泡洗与针灸推拿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实效性对照探究[J].世界中医药,2015,11(3):171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