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仇佳丽
打造高效的探究性学习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仇佳丽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探究做好铺垫,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高效、深刻地进行。
探究性学习;引导;深度学习
伯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经由自己去发现。”因为在学生的探究中,挖掘隐藏知识的渠道会更加宽广,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所以这样的探究会推动学生的深度数学学习,让他们对相关的数学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认识得更深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机会,给学生打好探究学习的基础,让他们充分地学习,并累积必要的学习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一定的探究基础,包括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他们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猜想、实验、验证、交流,在这样丰富的学习中展开充分的探究。
例如,在“认识正比例”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往上下均匀的水杯中倒水的情境,让学生记录下杯中水的高度以及水的体积,然后通过自己的研究去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后,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交流,而后的集体交流中,他们经过相互补充揭示了其中的规律:杯子中的水的容积与水的高度相关,高度越高,水的体积越大,而且水的体积除以水的高度等于杯子的底面积。运用之前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用V÷h=s来解释了这个现象,借助这组数据,我引导学生认识了两者之间存在的正比例关系,使得学生对正比例关系建立了较为熟悉的实例,有了理解的切入口。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探究有两大依据,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杯子中的水越高,水的体积越大,但是对于两者之间的比值为定值没有定量的分析。二是之前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他们自己探究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得出比值一定的结论,显然,这样的实例对于学生研究比较抽象的正比例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传统的数学学习以“讲授——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这样的教学比较省力,但是学生的个性在这样的学习中得不到伸展,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受到限制,在先进的教学理念中,我们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感受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我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与圆的半径和直径相关(学生知道圆的半径和直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可能他们将周长与面积混淆了),那么他们可能会存在怎样的关系呢?经过激烈的交流,大家决定收集一些圆的相关数据来展开探究,因为是分组活动,所以各个小组很快行动起来,动手的动手,动笔的动笔,还夹杂着学生的议论和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在呈现了各个小组学生的结论之后,我们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左右,这样的数据促使学生联想起圆周率来。在此基础上,我利用教具来进行一个直观的演示,学生对自己探究的结论更加确信无疑了。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探究是热烈的,对于他们而言,收获的不仅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如果省略学生探究的过程,直接给学生演示,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但是那样的学习显然太浅表,也抹杀了学生的探究机会。
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积累和提升,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探究而来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将学生好的方法、好的做法展示出来,为大家累积基本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教学中,在确立了研究方法之后,我将时间交给了学生,然后在行间巡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的做法比较巧妙,于是我就留了心,以便在之后的交流过程中邀请他们来汇报。集体交流的时候,我组织几个小组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并让其余学生在每个小组汇报之后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说说有哪些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这样的互动将学生的探究推向了高潮。比如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是先确定多边形边上的点不变,在具体研究的时候,小组成员提出我们就用一个三角形来研究,而且将三角形的底边固定下来,从实践效果来看,这样的做法简单而实用,这种做法给了其余学生很多的启示,大家都认为在实践的时候要形成合力,先组内交流一番,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我想这样的学习经历和交流经历,无论是对参与者还是对观摩者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在这样一个个细节中累积起来,提升开来。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有效探究考虑,选择合适的素材,组织有效的探究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而丰富高效。